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传统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向新闻媒体平台中的延伸,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呈现出了从竞争到竞合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新闻报道特点的异同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传统新闻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中新闻报道工作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新闻媒体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媒介融合环境中,传统新闻媒体需要重视依托短视频平台开展信息传播活动,从而推进自身信息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得以有效提升.本文在对短视频平台受众特征与信息期待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传统新闻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中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传统新闻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中的传播成效.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而新媒体平台中各类节目的流行,为传统新闻媒体带来发展冲击的同时,也带来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机遇。为此,本文在了解地方电视台新闻媒体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媒体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对策,旨在为媒体行业人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统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通过新媒体开展新闻报道,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媒体逐渐从竞争关系转向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本文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了分析,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中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探讨,并为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5.
张霖 《新闻传播》2022,(1):94-95
进入新媒体时期,传统的传媒手段与新媒体之间逐渐融合,在新闻传播手段、传输平台、新闻工作推进等多个层次双方相互融合,二者界限逐渐弱化,融媒体局面逐渐形成.民生新闻报道在新媒体时期关注度不断提升,新闻报道整体影响力也有了明显提升,对于电视新闻媒体而言,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升民生新闻报道传播力一方面是提升新闻工作空间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加快新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学术期刊办刊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目前学术期刊办刊、发展、提升的趋势,微信平台在现有多种新媒体平台中应用、发展得相对成熟。在编辑的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总体重视程度不足,综合编辑技能有待加强,微信平台的建设若要突破纸刊限制仍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期刊的微信平台建设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在增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意识的基础上落脚于微信平台建设,加强出版信息管理能力,持续把控平台管理运营质量,并结合自身刊物特点,着力尝试突破传统办刊思维模式,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优势,实现学术期刊办刊工作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快新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学术期刊办刊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目前学术期刊办刊、发展、提升的趋势,微信平台在现有多种新媒体平台中应用、发展得相对成熟。在编辑的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总体重视程度不足,综合编辑技能有待加强,微信平台的建设若要突破纸刊限制仍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期刊的微信平台建设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在增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意识的基础上落脚于微信平台建设,加强出版信息管理能力,持续把控平台管理运营质量,并结合自身刊物特点,着力尝试突破传统办刊思维模式,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优势,实现学术期刊办刊工作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文研究的目的试分析传统新闻媒体如何转换原有传播渠道到新媒体传播渠道,以澎湃新闻新媒体平台为例,它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其中包括使用多渠道宣传,将原创内容品牌化,施行多媒体融合战略,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分析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融合的渠道,从渠道融合发展角度入手,选择在融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生产内容、生产频率、生产平台、用户等方面分析讨论,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中国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新闻媒介渠道融合。  相似文献   

9.
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下,各类新媒体平台中大量出现的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等,以及各新闻机构纷纷成立的新媒体视听部,都说明新形式的视听新闻报道正在飞速发展,这种新形式相较于传统的视听新闻报道在视听符号、呈现方式和传播形态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但是其在真实性、责任感等方面仍坚守着原有的传统,使得这种媒体融合背景下诞生的新型视听新闻报道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0.
贺小千 《传媒》2018,(8):70-7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突破.本文试图以"新闻报道方式"为切入点,论述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新闻报道方式为适应新变化而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在媒介融合愈演愈烈之时,新闻媒体如何实现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李爱彬 《视听界》2015,(1):56-58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徐州广播电视台结合自身实际,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淮海网、无线徐州手机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借助新媒体发展传统广电业务,新老媒体相互渗透与融合,打造全媒体融合平台。  相似文献   

12.
新闻网站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在融媒实践中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全媒体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以内容活泼、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重塑传统的重大主题报道,将融媒体新闻报道作为主旋律宣传的常态操作。要在"四全"框架下,把握时代脉搏,从老百姓的角度切入,讲好中国故事;面对融合发展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打造融媒体新闻产品,在坚守主流新闻媒体内容优越性的同时,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平台整合形成跨媒介融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朱瑛 《采.写.编》2021,(9):99-1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现阶段各类媒体都在通过日渐成熟的新媒体平台转换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融合升级,对于电视这一主流媒体而言,新闻内容的有效传播成为现阶段需要重视的问题.电视媒体应深入新媒体环境,熟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方式,并将之有效运用于自身新闻报道的传播,使电视台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断提升新闻质量,积累受众,保证媒体影响力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4.
胡前进 《编辑学报》2022,(6):673-676, 681
为了提升“智汇杰瑞”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本文采用内容和数据驱动模式,将多源信息与虚拟专题的理念相结合,首先构建科技学术期刊新媒体知识服务平台;其次重点聚焦虚拟专题在新媒体知识服务平台的策划与传播实践;最后对虚拟专题在科技学术期刊新媒体知识服务平台中的实践成效进行总结,并对新媒体融合环境下,虚拟专题如何发挥优势更好地为科技期刊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童瑾 《传媒》2023,(14):59-61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数据的传感器新闻(SN)将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趋势和新闻生产的新常态。本文介绍了传感器新闻的特点及应用情况,进一步阐释了传感器新闻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关系,包括传感器新闻SN对传统新闻媒体的继承、新闻制作成为多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的融合,以及传统叙事模式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演变与创新,同时也对传感器新闻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前新媒体飞速发展视阈下,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着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融合,则是当前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其取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1]与传统媒体相比,尽管新媒体发展起步较晚,但其信息传播速度得以极大提升,在传播范围上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并且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促使传统媒体与之融合,无疑能够在吸收新媒体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出新闻资讯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则有助于为广大媒体受众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多样化新闻媒体服务。  相似文献   

17.
论述传统新闻媒体的全媒体市场化转型探析,主要是深化传统新闻媒体的体制,解决当前传统媒体的产权融合问题,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情况,创新媒体的产业政策,实现全媒体发展,同时结合当前传统媒体的竞争情况,创新全媒体内容、传统新闻媒体应树立先进融合新闻理念、注重视频内容的开发,创新全媒体内容;拓展并延伸全媒体市场化产业链,建立全媒体整合数据库,整合媒体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新媒体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库,管理媒体客户的数据以及业务数据,实现传统新闻媒体的全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高速发展,让全媒体的新业态成为一种社会正常现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从行业共识上升到国家战略,然而融合之路并没有固定答案,很多地方传统新闻媒体仍处困境,并不断思考探索如何破解"融合之困"。笔者认为,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二者的自我优势,立足权威,培育"用户思维",实现"内容为王"的新旧融合与平台互通,将是地方传统新闻媒体破解"融合之困"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报业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积极拓展内涵和外延,结合新媒体的信息资源技术平台和传播平台,通过媒介融合达到自身的立足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行业经营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同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所以,为了满足新媒体时代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创新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方式,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个新闻报道的质量,从而促进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对策,希望能够弥补传统工作模式上的不足,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以及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