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直管县改革给县域经济带来了活力,也存在许多问题。其研究方法不规范,政府间关系涉及不多;理论假设源于市管县的积弊,不构成省直管县的必要条件;制度设计缺乏法治理念,宪法界定"县"的类型不清。省直管县改革,要在宪法框架下着眼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符合各县实际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省直管县改革在一些省区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分析省直管县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五个省区省直管县改革的最新进展,提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省直管县改革应转到促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和中小城市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3.
消除"市管县"体制弊端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进行"省直管县"体制转型改革。相对于"市管县"体制来说,"省直管县"体制具有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及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有利于减少政府行政层级等体制优势;但是"省直管县"体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事权和财权不对称,催生了县与原来省辖市之间的矛盾;层级减少后管理幅度增大引起的问题等。因此,在从"市管县"到"省直管县"体制转型的改革中,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财权,调动市、县两个层面的积极性,适当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和提高省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得到了大力推行,成为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专家对"省直管县"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进行了大量的阐述。本文是从"省直管县"这个财政体制下通过背景、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地位及作用的研究,来探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对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以期对县域中小企业更加蓬勃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财政上省直管县改革试点的日趋成熟,"省直管县"体制的整体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地级市作为省县的中间层次,处于改革的焦点位置,利益流出在所难免,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这将极大地考验地级市及官员的承受度.因此,地级市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端正认识、统一思想,科学调整地级市行政区划,合理定位地级市功能,实现政府职能有效转变,发展地级市中心城市的竞争优势和优势产业,以品质提升中心城市品位,以期在"省直管县"的格局中取得新优势,谋求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省直管县"改革需要公务员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当前的公务员管理体制、退出制度、退出保障制度以及合同制公务聘用权分配制度不利于"省直管县"改革的顺利实施。为了促进"省直管县"改革,应实行省直管县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完善与公务员退出制度相关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运行机制、退休机制以及退休金计算机制;逐步实现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因改革被精简公务员的再就业制度;下放合同制公务员的聘用权。同时,对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应秉承法律制度特有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
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从长远看是一种体制发展的回归: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已是世界主流,市管县体制在发达地区问题的暴露,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交通通信技术的长足进步等。但是现在全面推行行政省直管县体制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市管县体制在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传统官僚制远未转型成功、设省模式不具有普遍推广性、区域文化和数字演变规律的制约等。因此,我们目前不能急于推进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而应积极创造条件,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改革:顶层设计改革方案,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组织,实现理性官僚制的转型,以有序推进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市管县”体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旧体制交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体制已逐渐成为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紧箍咒”。“省直管县”成为地方呼唤权力获得更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一种美好愿望。少数省份的先行实践已经取得较大成就,“省直管县”逐渐被认为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浅谈"省直管县"政策推行的利与弊——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出现"强县扩权"的改革后,省直管县的区划改革就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展开,其优点也慢慢显现,但是也有一些缺点,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阻碍.文中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分析其政策实施的必要性,针对其在推行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已陷入到了“双重困境”,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央与地方的“纵向权力下放”与“横向权力调整”互相脱节,致使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虽经多次改革而得不到根本解决。因此,中国下一步应当依照《宪法》的规定,撤消职能定位模糊的“地区建制”,取消不符合法律规范的“地级市政府”,从“城乡合治”走向市、县分置(地级市一律改为县级建制),建立和完善实行“省直管县”或“省直辖市”的地方行政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1.
在"强县扩权"、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滕州与枣庄的府际矛盾关系考察,分析出利益是影响其府际关系的本质因素,事权和财权的不对应是影响府际关系的制度性因素,而多头领导是影响强县发展的机制性因素。在借鉴浙江金华与义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适度的扩大县(市)的经济管理权、增强其财政独立性,是省直管县改革政策得以继续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安徽教育》2012,(10):12-12
<正>本刊讯9月5日,省教育厅召开皖江城市带办学模式改革和中职教育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推进会。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江春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市、省直管县的分管负责同志和职成科科长参加会议。江春通报了2012年度全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而"省直管县"体制逐渐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但制约当前市县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行政障碍,是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文章分析市县矛盾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省直管县"体制的运作下,打破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采纳"复合行政"的新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区域合作治理结构,从而形成市与县新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经历了相对曲折的历程。今后需从以下方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实现财政职能的转变;明晰事权,合理配置财权,规范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深入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扩大“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范围;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预算制度改革,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地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安福县作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和吉安市经济中心,需要打造与其地位相对应的教育事业,如何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对安福县教体局局长刘家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地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安福县作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和吉安市经济中心,需要打造与其地位相对应的教育事业,如何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对安福县教体局局长刘家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13,(24):6-6
近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系统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座谈会,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分别交流了“标准化实施年”活动开展情况和行政审批项目对接工作情况。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8.
建国60年来,县级财政制度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3年以前以"财政包干"为主;1994年以后比照中央与省级的分税制实行了分税的模式;2003农业税制度改革以后开始实行"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的体制调整.我们在考察县级财政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县级财政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教育》2012,(3):12-12
<正>本刊讯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体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皖发〔2011〕10号)、《关于做好省直管县体制试点对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直管(2012)1号)和有关会议精神,推进我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月6日,省教育厅召开由宣城市、安庆市和广德县、宿松县政府分管负责人、教育局长以  相似文献   

20.
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整体推进全省县域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4月7日,省教育厅在长治市长子县召开了“全省县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长子现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