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把桂北壮语、平话和粤方言进行比较之后可以看出 ,桂北壮语中的后中古层次汉语关系词不是来自官话和客家话 ,也不是来自粤语 ,而是同广西中南部地区壮语的汉语老借词一样来自平话。从汉越语、北部壮语中古层次汉语关系词和平话这三者之间在语音上有高度一致的关系上 ,初步证实了古代的广西一带曾经存在一种内部相当一致的汉语权威方言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汉语借词是英语词汇丰富发展的源泉之一.笔者通过回顾汉语借词的历史进程,概述汉语借词主要的借词方式,结合实例论述汉语借词的语音、语法和词义特征,进而总结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家语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两个民族在地域上互为近邻,间或杂居,因此在语言上交互影响。这篇文章主要探讨土家语的代词系统与汉语的关系。文章的主要观点认为:土家语的部分代词与汉语是同源词或借词。借词时间在中古以前,因此保留了中古汉语代词系统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由上古的19个声母发展到中古的40个,这一演变是重韵轻声的体现。福建方言因人文地理诸种因素,既保留上古语音的痕迹,又打上中古语音的烙印,故为研究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本文列举并分析福建三大方言群、七个主要方言的重要实例,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序,对汉语声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加以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表现形式、借用方法、渗透程度,可以将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由低到高分为四层:低层、半低层、中间层、半高层,不同层级汉语借词之间的联系体现为:上层汉语借词是下层汉语借词的深化。不同层级汉语借词的进入过程反映出汉语、哈萨克语在接触中显性——隐性——异质的跨界,亦即语音——词汇——语法的渗入,汉语对哈萨克语的影响过程为吸收——改造——趋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将四川汉语方言盐源话的语音系统同纳西语(特别是东部方言)的汉语借词的语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汉语借词的特点,而且可以发现盐源话与纳西语的历史联系和盐源话对纳西语的影响。全文包括:一、四川的纳西族;二、四川方言与纳西语;三、结语。  相似文献   

7.
刘卫红 《现代语文》2013,(5):127-130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英语借词。汉语吸收英语借词主要采用了音译、意译、音意兼译和字母词等方法。英语借词在经历了语音和语义方面的汉化后,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和表达能力,也在改变着汉语的构词方法和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8.
元朝以来,布依语中出现大量的近代汉语借词。这些借词主要的语音特点有:声母方面,见组、精组细音字先后腭化并出现了尖团合流;知组、照组合流后出现了塞擦音;全浊声母已经清化;塞音、塞擦音中出现了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韵母系统与《中原音韵》音系中的韵母系统接近,但部分与桂北平话读音相近;塞音韵尾已不存在,后一阶段带舌根鼻音韵尾的借词除了-a、-o外都并入了舌尖鼻音。声调方面,前一阶段的借词经过布依语声调系统的改造,按调类进行匹配,后一阶段的借词正在按调值匹配朝调类匹配转变。汉语借词的近代层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次层,早期借词来源于桂北平话,晚期借词的源头是明清时期形成的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9.
布依语中古后期汉语借词主要来自桂北平话.声母方面,知、章、精组字呈合流趋势,浊音清化;韵母方面,各摄中洪音基本合流,除假摄二等主元音读e外,其余的主元音读-a-;细音字大部分合流,主元音读-i-,但少数四等韵的字读-e-.声调方面,中古汉语借词与布依语一样还保持四声八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壮侗误族语言的汉语借词。旨在通过壮侗语族各语言汉语借词的横向比较,找出它们在音节结构、声调、声母和韵母方面的共同特征,并透过壮侗语族诸语言汉语借词声母或韵母的变异现象,追溯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痕迹。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壮侗语族语言汉语借词的音节结构相似,声调、声母和韵母都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这是壮侗族语言在历史上长期受汉语影响的结果,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11.
泰语书面语内部出现汉语借词状况十分普遍。包括饮食、商业、宗教等。中国文化底蕴丰厚。需要明确的是:当地在应用汉语借词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照抄照搬.架构细微改造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促进当地创新文化产业的跨越性发展实效。因此.本文具体针对泰语书面语中的汉语借词表达形式进行系统验证、分析.包括词汇由来以及语音、语义表达技巧调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文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来自于回鹘文世俗文书的两种版本著作。文章穷尽式地罗列两种版本中的汉语借问,并探究同一个汉语借词在不同版本中呈现状况。采取比较回鹘文-汉语语音的对音方法。归纳汉语-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还能看出回鹘语言受到汉民族语言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维吾尔语中大量存在的汉语借词入手,研究了汉语借调的类型及维吾尔语借用汉语词汇时使用的几种译用方式,并重点研究了维吾尔语借用汉语词汇时,在语音方面所进行的“有维吾尔语特色”的调整处理,  相似文献   

14.
泰语书面语内部出现汉语借词状况十分普遍,包括饮食、商业、宗教等,中国文化底蕴丰厚。需要明确的是:当地在应用汉语借词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照抄照搬,架构细微改造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促进当地创新文化产业的跨越性发展实效。因此,本文具体针对泰语书面语中的汉语借词表达形式进行系统验证、分析,包括词汇由来以及语音、语义表达技巧调试策略等都将得到深入挖掘,使得汉语在当地交流文化活动中的特征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分析过。本义只从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的维语化问题谈一点精浅认识。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与演变都要受到自身和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的发展变比也不例外。维吾尔语属阿尔泰突厥语系,汉语则属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尤其语音、文字的区别显得更为突出。这就促使汉语词进入维吾尔语以后要受到语音、词汇、语法的制约,得到或多或少的改造,最后实现维语比。一、语音的维语化汉语词进入维吾尔语言中都要脱离原词所属的语音系统而接受维吾尔语音的约…  相似文献   

16.
词汇相互借用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借词,借入方式不拘一格,所折射的文化色彩斑斓,独具特色,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从分析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渊源入手,可了解汉语借词的语言特点、词法特征、借词的借用方式以及借词的借用特点,进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借词进行语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孙淑梅 《现代语文》2007,(10):41-42
一、中古汉语的界定 关于"中古汉语"的界定,我们采用方一新、王云路先生的观点:"所谓'中古汉语',目前学术界的认识尚未完全一致.我们认为,从汉代特别是东汉以来,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东汉为界,把西汉列为过渡期和参考期,把古代汉语分成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两大块,以东汉魏晋南北朝隋为中古汉语时期,从语法、词汇上看都是比较合理的,语音上也可以找到相应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嘉戎语中的汉语借词从借贷的时间上来看,可以分为旧汉语借词和新汉语借词两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借词的数量增多、借贷范围宽广、形式多样化。以往不少藏语借词现用汉借词来替代,现在嘉戎语中的汉语借词已达30%以上;过去旧的汉语借词主要是名词,现在范围已经扩大到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嘉戎语因受汉语借词的影响,增加了“f”“h”“e”三个音位和“高平+中平”的声调模式。但嘉戎语中汉语借词的大量增加并没有造成嘉戎语功能的衰退,更没有造成语言濒危。现在,嘉戎语和汉语在社区中是“各尽其职,相互补充,和谐共存”。因此可以认为汉语借词丰富发展了嘉戎语,增强了其语言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在一千五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吸收外来词,这些外来词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本文论述了汉语借词进入英语的历史和途径及其分类;以实例为据,分析研究了进入英语后的汉语借词的语言学特征。从一个侧面介绍了英语词汇的兼容性,同时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正确认识和掌握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相似文献   

20.
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众多艺术类汉语借词。这些词汇对丰富英语词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本文分析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构词法和文化特点,对英语国家和英语语言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