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二○○六年三月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促发展,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等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活动。这里的活动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的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近两年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课堂组织方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3.
师德是教师的专业操守,是外在规范和内在德性的统一。在专业伦理上,师德表现为教师在应然追求下当行的规约、准则。以“爱”为基础,以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知能为依托,以身正、学高为保证,以专业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是师德作为专业伦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为主,反映了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以自学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学里,当语言和言语作为术语对立使用时,语言指的是语音、语法、词汇系统;言语指的是用语言进行的听、说、读、写交际活动。语言是社会共同性的、概括的;言语是个人差异性的、具体的。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果着眼于语言,就会以形式结构为主,以分析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如果着眼于言语,就会以教实践为主、以内容意义为主,以综合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语言。教学往往是一个封闭系统,同非语言因素联系欠缺;着眼于言语。教学必然是一个开放系统,同文化、情景等非语言因素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夏卫苏 《现代语文》2011,(11):99-101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以学习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在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接受学习是以教师呈现知识为主导的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两者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7.
刘坤杰 《教书育人》2010,(2):109-110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组成部分和特点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何谓校园文化?顾名思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即是在学校的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其特点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有一些体会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都将以知识为基础,所有的建设成果都以凝结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志,充分体现知识的力量并展示知识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功能,这是知识经济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在英语专业技能课中正逐步得到实现,但在和培养学生能力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课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本阐述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专业理论课中的互动应该是多元化的,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下创造性的意义协商。这种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创造性活动的中心,即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契机,以提问为渠道,以课堂讨论为基础的学生一理论、师生、生生互动,旨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对理论探讨的热情,进而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它属于活动课程范畴,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输出信息和反馈信息的动态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以愉快教学为主线,以双基教学为重点,以培养能力、提高兴趣、开发智力为突破口,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相似文献   

13.
苏步清 《小学校长》2006,(4):44-45,28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课的内容也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法。”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从生活和社会中自行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具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是以教学过程中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与人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是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性情培养性情、以心灵感动心灵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学各学科都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过程之一是:以学生主动提出的某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应用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全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宗旨,以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和获得亲身体验结束活动。这里是我们以“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为载体,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能否积极地正确地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取决于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深刻理解,以德治国内涵包括施仁政、重道德教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的内涵,主要是指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必须依法办事。法治不是和德治相对立的概念,而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法治是政治文明,德治是精神文明。必须把德治划定在精神文明的范畴之内,才不会造成德治和法治的冲突。德治与法治各有其特殊性,不能相互替代,二者又具有统一性,因此具有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德治国是目的,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手段,所以二者应当并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音乐教育的特征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育以情感支持为载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吕鄂圻 《湖北教育》2001,(11):40-40
创造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对现实传统的超越,教师在社会课教学中应不断追求新颖和高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为教材、教参所束缚所奴役,而是敢破敢立,别出心裁,为我所用:教师才能以新以趣以情激活学生的心智,将社会课教学变为启迪学生智慧、发避孕药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兴趣的有效活动,为了体现教学的创造性和有效性,自己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进行了灵活运用教材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在英语专业技能课中正逐步得到实现,但在和培养学生能力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课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本阐述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专业理论课中的互动应该是多元化的,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下创造性的意义协商。这种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创造性活动的中心,即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契机,以提问为渠道,以课堂讨论为基础的学生一理论、师生、生生互动,旨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对理论探讨的热情,进而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怀燕在《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撰文说,公平和正义是法实现其价值的目标和原则。所谓公平“意味着对同样环境中的人一视同仁,并且,应使约束以同样标准适用于所有人,不问其阶级和身份。在实践上,这往往与要求法治不是(任意的)人治联系在一起。”经济法是在经济领域内实现社会公平、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赐予市场以活力,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在价值规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市场经济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