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卢春洁 《考试周刊》2009,(29):196-196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初受纺织业快速发展的影响.高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一般多为染织设计、图案设计等。到后期为适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与社会市场的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始供不应求,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的学科不断丰富,艺术设计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除了各高等艺术专业院校外.各综合院校也纷纷开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2.
姜平 《湖北教育》2003,(22):36-36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高校纷纷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仅以湖北省为例,在全省60余所高校中,有48所高校开办了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在各个兴办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般占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对美术设计方面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美术类考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各高校纷纷开设包装设计,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这些专业在本科院校也有开设,但高职院校的这些专业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艺术设计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各高校发展起来,高职教育院校为适应时代的需求也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传统职业教育一味重视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是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悄然兴起。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及人才培养体系势必有别于重点院校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魏鑫 《文教资料》2020,(2):124-125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艺术设计专业与一般大学专业不同,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与社会给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及市场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正面临改革形势,意在通过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本文将就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王蕾  李莉 《考试周刊》2010,(39):2-3
艺术设计专业本专科录取人数和招生院校的数量在艺术类专业招生中均居首位,然而高校老师普遍反映艺术设计专业新生专业素质较低,难以很快开始专业学习,这与艺术设计专业高考录取标准、美术联考方式和科目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回顾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历程,重点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高考录取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录取质量,需要把好"出口"和"入口"两道大门;美术联考科目和内容要适当调整,才能体现设计的基本要求;高中和高校共同努力,增加考生和家长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杨广荣 《教育与职业》2012,(29):138-139
随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大多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基本上包含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但课程设置的学期、学时等各有不同。室内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动手操作性和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采用适应学生发展、就业的教学模式。文章从普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出发,谈室内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实现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指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指各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笔者以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为大背景,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结合本校调查问卷数据,整合其他院校真实案例,从职业生涯的规划——项目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大学与企业结合——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立,层层递进、紧密联系地阐释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艺术设计专业在各地高校快速发展,艺术设计人才成倍增加。相对艺术人才需求市场的相对狭小,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竟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各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问题。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艺术专业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非智力水平的提高、创新思维的锻炼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探讨,构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优化专业设置 艺术设计专业是目前的热门专业。为广揽生源和追求学科门类的齐全,许多综合性大学及高职类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的办学能力进行严格把关,而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匆匆上马,其造成的后果是高校专业趋同,缺乏特色。就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很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不仅未能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以及自身的办学能力形成特色,而且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就业层次低和办学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对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情况,取消或合并不适宜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和扶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不同于理工科毕业生,不能打包批量安置,就业任务更加艰巨。我国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以及专业对口率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解决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甘肃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愈来愈受到现代设计大师的重视。通过对甘肃省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课程的调查,发现仅有42.86%的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甘肃民间美术的相关课程;借鉴国内外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甘肃民间美术元素引入到《基础图案》、《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等专业课的教学中,提出了未开设民间美术课程的院校应尽快修改教学计划,增设甘肃民间美术课程,将甘肃民间美术的造物思想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甘肃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愈来愈受到现代设计大师的重视。通过对甘肃省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课程的调查,发现仅有42.86%的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甘肃民间美术的相关课程;借鉴国内外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甘肃民间美术元素引入到《基础图案》、《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等专业课的教学中,提出了未开设民间美术课程的院校应尽快修改教学计划,增设甘肃民间美术课程,将甘肃民间美术的造物思想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一、优化专业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是目前的热门专业。为广揽生源和追求学科门类的齐全,许多综合性大学及高职类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的办学能力进行严格把关,而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匆匆上马,其造成的后果是高校专业趋同,缺乏特色。就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很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不仅未能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以及自身的办学能力形成特色,而且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就业层次低和办学后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论述建筑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和色彩教学两方面美术的教学,指出了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与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和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在美术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并指出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潘春亮 《教师》2015,(2):104-105
这些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不断发展,而创意人才是创业产业的必备资源,没有创意人才就难以促进创业产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创意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介绍,提出了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论述建筑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和色彩教学两方面美术的教学,指出了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与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和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在美术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并指出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各成人院校相继开办了艺术专业,并大量招收学生。成立之初,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很多成人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或是照搬普通高校艺术教学模式,或是把传统大班授课的模式移植过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增,企业的目光从“学历”到“能力”转变,由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向全能复合型人才转变。近十年来,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人才不断涌现,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文针对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从思想道德品质、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干和吃苦精神、抗压能力、心态调适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