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近年来,健康谣言频发,《人民日报》盘点十大网络谣言,其中六个都属于健康谣言。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健康谣言的产生和消弭就会发现,"沉默的螺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意见领袖的登场又使健康谣言往两个方向发展:要么放大谣言,要么辨明真相。值得注意的是,"群体模仿"效应与网络新媒体的"匿名性"对健康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提出,为平息健康谣言的传播,首先要完善官方信息发布制度,其次要强化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才能坚持科学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
汤晓峰 《新闻传播》2014,(2):312-313,316
网络谣言是负向舆论,对社会舆论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网络世界里,"把关人"缺失,而网络上的版主、网络"大V"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且背景复杂,难当"把关人"的重任,导致一些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多年来,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方面积累了积极正面的形象。传统媒体要发挥长处,及时揭示事实真相,正本清源,澄清无根无据的流言蜚语,在破除网络谣言中发挥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2012,(5):34
编者按自从插上网络的翅膀,谣言的传播速度与危害均在不断升级。不信谣、不传谣本应成为负责任公民与传媒的基本操守,但在复杂情绪裹挟下,"谣言虽谬但亦有正面作用"竟获一定市场,"微博的自清功能"也被片面夸大。  相似文献   

4.
网络"正能量谣言"充斥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时刻,更成为滋生此类谣言的温床。文章试图从网络"正能量谣言"的传播内容、传播机制、技术要素中探寻其生成规律,着力于从"负面民意推手""舆情隐患因素""舆论狂欢元素"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正能量谣言"的危害,并基于"正能量谣言"的特点、规律等提出"技术监测识别""增强信息透明度""发挥网络社团作用"的三条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学 《青年记者》2014,(1):62-64
2013年8月20日起,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等一批知名网络推手相继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应当如何看待谣言现象?如何依法处理谣言?如何在处理谣言问题时保障公民的表达自由?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谣言研究的两个视角谣言,古已有之,在信息时代则更加普遍。从二战时期开始,就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部分国内研究者对谣言作了相对狭义的界定。比如,刘建明教授认为,"谣  相似文献   

6.
谣言作为由来已久的一种传播途径,在信息时代由于即时化、碎片化、节点式、围观式等特点,使得谣言裂变式传播变为一种可能。网络生活谣言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对网络生活谣言传播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的特征入手,结合实例对目前的网络谣言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达到治理网络生活谣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2014年早些时候的"蕨菜致癌",到"辣条致命"传闻,食品安全领域似乎一直都是谣言高发区。在公布的"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中,"吃××更健康"的伪常识占据8条;而在2014年12月底公布的《"谣言"分析报告》中,食品安全类谣言占了三成。一些谣言能够广泛地传播开来,与传播者一层一层的"扩音"有关。面对一则耸人听闻、违背常理的消息,普通人也许没有能力来辨别,但作为信息传播中重要把关者  相似文献   

8.
歌谣传播是汉代舆论传播的重要形式,"举谣言"是歌谣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举谣言"含义的理解,历来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分歧。本文通过对"举谣言"各个因素的辨析认为,"举谣言"的基本含义是:每年下半年,州郡派员到所辖区域去考核官员,了解民情、民意。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派出人员要收集民间歌谣作为工作依据。岁末,州郡将所收集整理的包含大量歌谣的材料,汇报给中央政府。这些材料将作为评价奖惩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流网络媒体要勇于担当"网络谣言扑灭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民意表达更加容易,但也为网络谣言更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在互联网广泛普及所创造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如何看待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面对网络谣言,主流网络媒体该如何作为?西部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多起网络谣言事件中主动承担起了"谣言扑火者"的角色,让很多网络谣言在及时准确的报道而前"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青云  刘晨 《东南传播》2012,(10):35-36
"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一方面成为普通大众表达个性和自我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极易成为谣言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如何应对微博谣言是网络信息管理者和媒体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深入分析"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谣言的应对机制,以加强政府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推动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科 《东南传播》2012,(11):85-8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网络谣言疯狂的传播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网络监管者的主要措施。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谣言的裂变式传播等使得单一的法制手段在网络谣言治理上显得鞭长莫及。从网络实名制的视角来关照和推行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具有重要意义,既实现了网络虚拟参与主体与现实主体的链接可以有效进行法律究责,也可以对网络谣言传播源、传播途径实行追踪监管,起到有效控制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网络谣言之所以会产生裂变现象,与重复传播有很大关系,这实际上就是"谎言重复一百遍就会变成真理"的戈培尔效应在网络时代的阴灵还魂。为了及时铲除网络谣言这颗"毒瘤",就不能给其重复传播的机会。当前要通过官媒介入、行政约束、法律规制、技术屏蔽、网民自律等多种途径,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阻止网络谣言的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并抓获一批在网上造谣、传谣者,网络谣言泛滥的问题以及如何整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社会转型期的意识形态混乱、一些媒体转企改制后为追求利益而忘记责任、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渗透等是网络谣言不断泛滥的根源,我们应该从既要积极"打苍蝇"更要敢于"打老虎"、新闻行业要争做整治谣言的表率、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抓手,长期依法严打等几方面去努力,才能标本兼治,杜绝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建构完善的同时,健康类谣言泛滥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移动社交网络,尤其是微信和微博这两大社交平台,将传统社交模式下的链状传播和簇状传播变革为树状或放射状传播,以及相关内容很多涉及民众最基本的需求,健康类谣言引发民众对于公共卫生及个人健康领域的恐慌与焦虑事件屡见不鲜。由此,健康类谣言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不仅造成了互联网秩序的混乱、污染了网络环境,还扰乱了公共秩序,给许多个人及其家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健康和财产损失。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建立或加入健康辟谣团队,但不少微信和微博用户依然饱受健康类谣言的困扰,获取科学的健康信息的诉求日益膨胀与其愿望得不到有效满足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以传播学视角为主,辅以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健康类谣言传播效果的影响机制和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谣言类型、地域传播、传播信源、传播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热点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心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热点谣言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理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7.
韦守 《新闻世界》2020,(1):49-51
本文从谣言类型、地域传播、传播信源、传播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热点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心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热点谣言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理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8.
谣言一旦出笼,就没有东西能阻挡它。插上网络翅膀的谣言,无论从复制的速度还是从规模来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本文从"李素丽被抓"这一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出发,对网络谣言的成因与传播机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介的深化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网络时代,但与此同时,网络谣言顺应而起,层出不穷,网络已然成为谣言滋生与传播的温床。这不仅扰乱民众思绪与判断,同时也极易引发社会动荡。本文以2016年美国大选中"披萨门"谣言为基点,试图厘清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以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秦艺轩 《今传媒》2016,(1):70-71
由于微信独特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特征,一经上线就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然而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的同时,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谣言传播渠道,同时,由于微信具有深社交、强关系、精传播的特点,导致网络谣言通过微信朋友圈向更大范围扩散,进一步加剧了网络谣言的危害.本文就从网络谣言的特点和微信的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谣言在微信中的形成要素,探索阻断网络谣言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路径,维护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