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暴力包括校园暴力犯罪和校园欺负。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校园欺负是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和关键。在这方面,奥维斯校园暴力预防计划是比较成功的蓝本之一,学习并借鉴该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推广模式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校园暴力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威胁校园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一度成为热门词。随着研究的推进发现,大量学者在文章中将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相互替换、混淆使用。而实际上,"欺凌""暴力"并非同一概念。本文中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联系表现在:目的性、伤害性和研究空间的一致性;其区别有:本质、类型、行为主体和年龄划分方面。本文从暴力、欺凌的词源入手,证明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不是一个概念,并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暴力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校园暴力作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学校的因素,家庭的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的因素,因此,预防校园暴力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运用多种手段,齐心协力,只有这样,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韩国政府颁布了《"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并于2014年3月发布了一系列后续措施,旨在建构以学校为主体、学生、家长及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型校园暴力防治机制,构建一个"零暴力"的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开展校园暴力预防活动;推行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加强对被害学生的保护及对加害学生的引导;强化学校对隐瞒及虚报校园暴力实况的管理及监督;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如今校园暴力事件偶发,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关注也日益增高,校园暴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家庭教育对于校园暴力的防治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对校园暴力进行阐述,对校园暴力产生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对校园暴力主体行为与其家庭教育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中的很多施暴者将其施暴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分享,影响恶劣。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校园暴力引起重视,直到今天,校园暴力在日本仍被视为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校园暴力现象发生的原因,给出一些相对合理的解决措施,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五个维度预防我国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其严重危害性不可小觑,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不能忽视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对校园正常秩序的扰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本文从我国目前校园暴力的现状入手,分析引发校园暴力的成因,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文章把现阶段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作为全文出发点,通过实例论述了校园暴力的不同情况。并结合校园暴力出现的原因和学生特点提出了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日益泛滥的校园暴力已经成为法国社会一大顽疾,出台有效的校园暴力治理政策成为法国政府长时间以来寻求的目标。文章通过解读法国政府及社会各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校园暴力所做的各项统计及出台的对策,对法国校园暴力及安全治理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预防校园暴力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且长久的危害,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社会方面的消极影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校园暴力,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校园暴力事件却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着校园未来的发展。校园暴力中语言暴力出现的频率远比肢体暴力多。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纽带,是叩问心灵的钥匙。语言暴力造成的心理伤害是难以磨灭的,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校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本文将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分类并探究其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保护未成年人、防止校园暴力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2.
国别视野下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别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国际性。可借鉴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家防止校园暴力的举措,完善我国校园暴力防治的策略:改革管理方式,改善师生关系;成立校园暴力防治小组,加强校园暴力的评估、准备与处理力度;加强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闫杰 《现代企业教育》2006,(14):182-183
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且长久的危害,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社会方面的消极影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校园暴力,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永生 《学周刊C版》2019,(3):189-190
现在教育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校园暴力这一不和谐的现象,校园暴力对学校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利于师生的安全,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校园暴力主要有自我暴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暴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暴力及社会上的人对学生和教师造成的暴力。本文对高中校园暴力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5.
校园暴力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是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和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随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逐步升温,校园暴力事件对青少年、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学生、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探索怎样的校园保护体制来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是现阶段解决校园暴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日益泛滥的校园暴力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并形成有效的校园暴力治理模式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迫切需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校园暴力研究中几个重点问题(校园暴力概念的界定、校园暴力的诱因、校园暴力的应对)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国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对全国范围29个县(区)的近2万名中小学教师和10万余名中小学生就校园暴力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学生间暴力的发生率最高,是防治的重点;师生间暴力比较严重,是防治的难点;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不容忽视,是防治的风险点.对减少校园暴力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非常明显,应该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弱,应该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在预防校园暴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从心理干预的角度看,可以从建立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预示机制,建立校园暴力危机的心理防范机制,建立校园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等三方面来预防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9.
对全国范围29个县(区)的近2万名中小学教师和10万余名中小学生就校园暴力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学生间暴力的发生率最高,是防治的重点;师生间暴力比较严重,是防治的难点;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不容忽视,是防治的风险点.对减少校园暴力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非常明显,应该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弱,应该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校园暴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职业学校的校园暴力问题表现得也很突出。本文从学校层面对如何减少校园暴力行为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