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嘉莹是加拿大籍华裔女学者,在国内已出版了《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古典文学评论集》等著作,并有几十篇论文见于众多报刊.叶先生的古典文学评论——其中主要是诗词评论——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她的诗词评论究竟有什么特点,使得她的研究与众不同呢?在我们看来,她的成就决不仅仅是因为她以纤细的手法和优美的文笔成为一名个性鲜明的诗词鉴赏家,更主要的是她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理论思想的批评家.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正体现在她的理论思想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生平事迹来研读其诗词 ,对她的夫妻关系及她诗词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认为朱淑真原本夫妻恩爱 ,后为丈夫疏离、遗弃 ,她的诗词抒写了夫妻间的恩怨之情。  相似文献   

3.
清代女性在文学界开始活跃,顾太清可以称之为一朵奇葩,在诗词小说等方面都取得较高成就。尤其是其词备受时人及后人推崇,常与纳兰性德齐名。她的词,向读者展示了一位闺秀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品读她的词可以从中领略到一位女子内心深处的细腻及其在遭遇苦痛时所张显的顽强生命力。本文试图通过她的诗词创作去寻找她的心灵足迹。  相似文献   

4.
台湾诗人席慕蓉年幼时曾师从国画大师傅心畲(she)。每当傅老师问到有关诗词方面的问题时,同学们就推出席慕蓉作答,因为班上只她一人对诗词感兴趣,傅老师因此对她另眼相看。一天,傅老师特地为席慕蓉当堂写了一个"璞"字赠她。"交接仪式"上,一个男同学突然冲了上去,一把就将那"璞"抢跑了——即使是少年学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一生写下了很多成为千古绝唱的诗词。她的诗词中有许多独特的、耐人咀嚼的意象。“舟船”作为古代诗人经常寄寓情感的一种审美意象,也出现在了李清照词中,并且赋予了新的文化意蕴,承载了她的五味人生,寄托了她漂泊、忧愁的心绪。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中的“舟船”意象的文化解读,旨在折射她的百态人生和她所处的动乱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俞庆曾是晚清闺秀诗人、词人,有《绣墨轩诗词》二卷,一卷存诗166首,皆为五七言律绝,一卷存词64首。因被封建制度和礼教拘囿,其生存空间较小,其诗词总体上缺少广阔的现实性和深厚的思想性。但她最终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又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对自身遭遇的控诉。虽然诗词作品不多,但从有限的篇章中可以窥见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在极端压抑的状态中,是如何迸发出光彩的。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尤以词、诗创作闻名于世。她的词反映了她童年的憧憬,少女的情怀,初恋的生  相似文献   

8.
叶嘉莹教授(号迦陵)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学教研工作,足迹遍及大洋两岸。在其古代诗词讲授生涯中,她又以“基督、释迦”的担荷精神,深刻地为中华古典文化忧虑而奔走于大洋两岸,成为中华古典诗词的传道者。叶嘉莹教授之独特魅力还在于她用心灵去感悟、解读中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生生不已、固执择善的精神品质,涵养她诗意之人生。其“兴发感动”及词之“弱德之美”审美特质的提出,更是超越于传统道德意识,表现出了对人性之“真”与“善”之品质的体认。“诗词即人生”,是“生命之感发”。这既是叶嘉莹教授对古人诗词的体会,也是她之人生境界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诗词引起岙后九百多年的关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她自成一格的女性自我意识,宛如一股清新的溪流,体现在她的诗词中。在主流化中,作为女人,她是没有自己的位置的。女性的现实处境迫使转向女性自我。这一点与Dickinson一样。在探导自我的过程中,她建立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为女性自我作颂歌。这种自我意识影响下,她的诗作在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很突出:1)对于主流社会她持的不是认同而是批评的姿态;2)“自我”在她的诗词中点突出地位;3)通过花的意象来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4)对女性力的称颂。  相似文献   

10.
朱淑真的《断肠集》中有大量的饮酒诗词,无论是助兴、表达豪情还是抒发愁苦,她都将真情融入到了酒杯中。物质生活的充裕,精神世界的丰富,为她创作饮酒诗词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她的饮酒诗词在饮酒的环境、对象、与自然的关照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将饮酒与诗歌自然融合,创作出了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饮酒诗词。  相似文献   

11.
台湾诗人席慕蓉年幼时曾师从国画大师傅心畲(shē)。每当傅老师问到有关诗词方面的问题时,同学们就推出席慕蓉作答,因为班上只她一人对诗词感兴趣,傅老师因此对她另眼相看。一天,傅老师特地为席慕蓉当堂写了一个"璞(pú)"字赠她。"交接仪式"上,一个男同学突然冲了上去,一把  相似文献   

12.
我开始频繁接触诗词的理由很简单,并不是我突然之间开窍了,懂得享受诗词带来的快乐,而是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我的语文老师,她总是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地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古诗词,而我想得到她的关注和喜欢,所以买了很多的诗词选,因为我想她喜欢诗词,如果我会背很多诗词的话,一定会引起她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从上海市蒙山中学初一学生张妍彤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积累的重要性。张妍彤的妈妈在她小时候就用古诗词代替儿歌和童话故事为她启蒙,在她心底埋下了一颗国学的种子。两三岁时,张妍彤随家人回四川老家,有一次爬到山顶,她当场背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旁边的叔叔阿姨们大为惊讶。她很喜欢吟诵诗词时的韵律感,加之后来学了声乐,让她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日浓。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1920-1995),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很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三四岁时,母亲就教她吟诵诗词。聪颖的她,一首诗词念不了几遍就会背诵。7岁左右张爱玲就能写小说了,看她那信手“涂鸦”之作,往往叫父母乐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15.
闵宜在诗坛上的知名度也许不如在教坛上的知名度高,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培养的桃李遍天下,曾数次晋京参加文教界英棋会。但她在“以心泉催桃李”的同时,也不辍挥毫抒情,吟诗填词。且佳作频出。最近奉献给读者的诗词曲集《春蚕的情思》(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便是她近年诗词创作的荟萃,也是中华古诗词老树上开出的新葩,值得钟情古诗词的读者和探索中国诗歌形式发展的有识之士一读。  相似文献   

16.
<正>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一说庐隐)、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省旌德县人。吕碧城家学渊源,12岁时,她诗词书画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著名诗人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1904年至1908年期间,吕碧城担任《大公报》主笔,发表了大量尊重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的诗词杂文。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的诗词造诣深厚,尤擅填词,字字  相似文献   

17.
朱淑真诗词幽深凄苦的意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淑真是宋代名的女诗人、词人。朱淑真的诗词之所以令人读之断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能将孤寂愁绝的情怀寓于幽深凄苦的意境之中,给人以一种悲剧美。闺怨、春愁、别恨是唐宋诗词中的抒情主流,但大多出自男性诗词人之手,他们写女子伤春悲秋心态毕竟只能靠揣摩,比起女性诗词人来。就少了这份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中国诗词史上的一朵奇葩,被当作了愁的化身。李清照词中的"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她用几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温婉、多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1,(Z2):117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学家。夫妻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有一次,两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个春节,因为一档电视节目,大家开始重温中华诗词之美,一不留神,心中流失的诗意被一个少女打捞。2月1日,武亦姝首次亮相,像是为春节停顿的时光端上了一杯轻盈、欢脱的梅酒。酒入清肠,看节目的人,或被她照见一段渐行渐远的少年时光,或因她的诗词,安定住一颗风尘仆仆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