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机会读了由张家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一书。50年代,我曾在一个省电台主管过对农村的广播宣传;80年代,在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工作时,也管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台、站的宣传工作,对于“对农村广播”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因而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论述“对农村广播”的文章、讲话、经验总结和稿选集。全书选编了“对农村广播”的专论51篇,优秀稿件26篇,共35  相似文献   

2.
选编和选编本的出现是一种历史必然。这种必然性导源于典籍文献的增多和阅读者时间精力的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如果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翻检选编的历史,将会发现选编是与文化保存传播以及社会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选编的历史与模型概述选编,是指将单篇文献有选择地加以汇集。选编的历史久远,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儒家六部经典中四部就是选编本,它们分别是《诗》、《书》、《礼》、《乐》。魏晋南北朝,文献选编兴起并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昭明文选》,《文选》直接以“选”为题来凸显选编的特征。隋唐以降,直…  相似文献   

3.
闲谈编辑与名家稿件■马斗全前不久才买了一本《秋雨散文》,抽出时间从容读了一遍。阅读中,总觉得有些字句欠当,有的竟是错用,使人感到甚别扭,不能不提出来。以《皋兰山月》一文为例,“让兵士拿来边陲的版图”,错将“版图”当“地图”用了。又说林则徐和左宗棠当年...  相似文献   

4.
读书杂感     
重温鲁迅先生的《读书杂谈》,觉得读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旁征博引、韦编三绝、挑灯夜读。那辛苦自不待言。而读什么书。用现在的说法。是哪些书“必读”,哪些书“不必读”,做得很好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5.
“文革”时批孔,早已销声匿迹的《论语》因此而行于世,不仅印刷厂印刷,书肆见售,各个机关、学校、团体、企业还发放,人手一册。虽说意在批判,但东西一到老百姓的手里,便各行其是了。当然,读的人还在少数,因为“孔家店”的恶名不自“文革”始,《论语》沦入另册有年;而且能看懂诸如此类并不算难的书的人与日俱减,当时便微乎其微。我倒在那时把《论语》读了几遍。初始自然也抱有“狠批深挖”的想法,但后来发现,尽管书中有些不那么讨人喜欢的话,却实在是我们的文化源泉,至  相似文献   

6.
人的许多习惯和爱好是特殊环境造成的。“文革”开始那年,我十三岁。学校闹革命.不上课.在家闲居.百无聊赖,惟有读书——当时中学里的图书馆都被“破四旧”了,书大量流散到学生手中——这是那时住在楼群中的城市孩子们惟一的“文化娱乐”。读小说、武侠、侦探(如《七侠五义》、《福尔摩斯探案集》);读爱情,读人物传奇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的编辑主体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不仅是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他同样是一个主体意识极强的编辑大家。他刊刻的《水浒传》、《西厢记》和他的文学批评文字一起,在清代广泛流行,史料记载,“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今人只知有金圣叹《水浒》评本,前乎此有叶文通则无闻矣。”他的影响源于他对小说戏曲著作独具慧眼的重视和标新立异的分析,“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画龙点睛,金针尽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说:“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获奖图书评点评选工作已经结束,共有49种图书获此殊荣.大张旗鼓宣传好书是本刊宗旨之一.为此,本刊辟出版面约请部分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对获奖书进行评点,以使读者了解这些书为什么能获奖.新意与创见──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相似文献   

9.
李宁公司的商业故事是一个有冠军心的企业如何在艰难的竞争中一次次尝试冲击第一,并勇夺第一的故事。当李宁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英姿还留在人们的脑海中的时候,让我们读一本介绍李宁的书。本文选编自《李宁:冠军的心》一书序言。  相似文献   

10.
三读《起点》林辰《起点》一书,是70年代末发端于安徽省的农村改革纪实。我两天读了三遍,像读了。一部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史,像读了一部政治经济学教材,像上了一堂邓小平理论入门课。初读《起点》,抓心揪肺,不知是从什么地方飘出一种情绪,像块大石头堵住胞...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顷读《“圕”似应改作“(冂书)”》一文  相似文献   

12.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列宁与新闻事业》,受到不少读者的热烈欢迎。一些读者说,这是“雪中送炭”。该书出版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和作者赵水福、傅显明陆续收到一批来信。现将其中的一部分摘登如下: 中国新闻学院新闻系教员郑保卫在给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的信中说:“近日得读贵社出版的《列宁与新闻事业》一书,受益匪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4,(8):24-2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近日,《新闻工作2的关键词》一书已出版发行。该书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广播电视法规选编》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撷取了220个关键词,采取编年体例汇集,并对每篇作出“核心提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时效性和实用性。阳从侧介川汗引阳公加刀介从介刃介刃介的乍泊《新闻工作200关键词》出版  相似文献   

14.
谭健 《军事记者》2012,(5):50-50
这是继我的《观剑识器——谭健文艺评论选》之后的第二本个人专集,收录选编的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撰写的一批杂文。随后,《观象抒怀——谭健散文选》与《观云卜雨——谭健理论文章选》两册,不日也将付梓出版。屈指算来.自从误入文字行当以来.大抵已有近20年时间未能署本真之名“操觚染翰”了。原因无他,“功名尽在长安道”.因为职责所系,我把自己此前所积累的学识和文字修炼功夫.基本上都投入到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鼓与呼之中去了。  相似文献   

15.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16.
近日,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批有助于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新书。《邓小平理论学习词典》一书分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观点、论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等四大部分,近ZOOO个词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将邓小平著作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要点尽收书中。继出版《党课教材》(农村版)之后,近日又出版发行了《党课教材》(机关版)。该书分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地贯彻…  相似文献   

17.
我初中以前在农村上学。那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书籍被封为了禁品。偶然读了一本浩然的《艳阳天》,诱发了我读书的兴趣。当时的农村得到一本可读的书不是易事。我整天想办法找书看。只要得到一点书的信息,我就千方百计地将书借到。当时的情况得到的好书也就是《青春之歌》、《苦菜花》、《林海雪源》之类的小说了。后来我到了城里。1978年底参加工作时竟被分到了大学图书馆。这时已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作家被平反昭雪了,很多书成了重放的鲜花。到了馆里,看到浩如烟海的书籍,我如同鱼儿得水,心情异常激动,恨…  相似文献   

18.
堵住不规范汉字的两个来源●王宝贵请看笔者从全国公开出版物上拍摄的照片。1.《书摘》《中外书摘》刊名中的“书”,都是国家明令废除的繁体字。2.《传奇传记》四个字,只有一个“奇”字是规范的汉字。3.《中国新一代》杂志中的两篇文章的细圆体标题《欢迎您加入读...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朝,中国与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之间以“册封”和“朝贡”为轴心的友好往来持续了500余年的时间.频繁的交往在两国政府之间、中国的官府衙门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往来公文书和记录等历史档案资料,随着中琉关系史和冲绳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中日双方就这一课题学术交流的扩大,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以下简称《选编》)一书,也于1993年4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  相似文献   

20.
传递科技信息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之一。为了探入开发、揭示馆藏文献信息,更好地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我馆于1986年创办了面向本市农村的内部信息刊物《信息选编》。10年来.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服务效果。回顾10年来《信息选编》的创办历程.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