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经济增长,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进步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以 "科学管理"思想为基本原则的管理改革,核心内容是对"科学管理"--泰罗制的宣传引进、实践 创新,提高了民族资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州近代建筑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研究主要局限于"十三行"夷馆的描绘;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开始进入繁盛时代,以广州近代建筑发展历程为线索,探讨近代建筑的演变和保护以及建筑型制等对城市空间与风貌的影响。目前相关广州近代建筑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罗提出了被称为科学管理或泰罗制的管理思想体系,并产生了巨大的理论影响.在当时的管理改进热潮中,美国企业试图利用泰罗制来削减成本,提高效率,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泰罗制并未如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获得了大规模的广泛应用,其在美国工业实践的具体效果也不理想.泰罗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极不平衡,理论影响远远超越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自救的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作为西方近代学科中比较有影响的考古学知识在20世纪初也被引进中国.有着特殊学术背景的留学生群体凭借语言优势,通过翻译西方考古学专业的书籍、文章等向中国输入西方考古学知识,尝试改造中国原有的金石学学术观念,一度成为西方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主体.以"五四"为界,西方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主体和局面有所不同,早期传播主体为留日生,主要以日本为中介大量转译西方考古学知识;"五四"后赴欧美留学生加入传播队伍并迅速成为传播主流,一些西方考古学专著和观念开始直接被引进中国.留学生的传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考古学学科的了解,为中国考古学的近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近代管理理论于十八世纪末在欧洲少数国家产生,哪时叫传统管理或经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与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是相适应的,这个时期科技发展还比较缓慢.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出现了科学管理.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资本家与经营管理人员分离,产生了专业经理制(厂长制),使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科学管理思想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是美国的泰罗,其标志性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该书出版后很快引起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注意,茅以升等首先选修了科学管理课程,以穆藕初、杨杏佛为代表的中国留学生还及时把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传播到中国:1.191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穆藕初翻译的以《工厂适用的学理学的管理法》为书名、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科学管理理论译著。2.在穆藕初译完《科学管理原理》尚未出版之际,1915年11月杨杏佛在《科学》(由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办)第一卷第11期发表了《人事之效率》论文,题目即源自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918年杨杏佛获得MBA学位回国后,就在当年《科学》11月号以“本期要目”头条地位推出了《科学的管理法在中国之应用》一文。3.林和成、张廷金、杨端六、王抚洲等留学生也先后出版了一批介绍科学管理思想的著作。4.留学生还在1930年6月成立了以留学生孔祥熙为理事长的“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即“中国科学管理学会”,编印“科学管理”丛刊,创办《工商管理月刊》,开办工商管理补习学校,成立科学管理服务部等。5.留美心理学博士何清儒等发起成立“中国人事管理学会”,开展人才培训、方法试验等。6.留学生们还通过创办或经营德大纱厂、商务印书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金城银行、东亚公司与永利碱厂等近代民族资本比较集中的纺织、面粉、烟草、火柴、航运等实业,运用和完善科学管理思想,改革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尤需肯定的是留学生们在传播科学管理思想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一套,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和本企业的情况,把科学管理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推行科学管理,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国人学习国外先进科技与管理思想积累了经验,促进了中国企业管理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技术教育的设计者和实行者,他为使士大夫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把科学技术"悬为终身宝贵的鹄的",奏请科举增开洋务进取科;反复重申"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创办了一批技术学校,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荣氏兄弟的创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德生、荣宗敬兄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企业家,人称“面粉大王”、“棉纺大王”.他们所创办的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三大企业系统是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一、荣家企业发展的简要轨迹荣宗敬(1873—1938年)名宗锦,荣德生(1876—1952年)名宗铨,江苏无锡人.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20世纪初年,面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帮会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地方性社会集团。20世纪30年代初,因得到了民国政权的支持,杜月笙及其帮会依靠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成为活跃在当时上海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杜月笙及其帮会势力与当时社会各界关系的分析,可以窥视近代中国帮会势力发展的原因、规律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80后班主任与90后职校生的相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80后班主任和90后职校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一些二者相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过往,以徐訏为研究课题的文章虽然不少,但并没有深入研究徐哥在当时主流创作下是有意识地坚持自己的写作方式和语言等,以及他对当时主流的革命丈学的种种意见。因此,没有完全描绘出徐訏三四十年代小说的独特风格和成就。此文分析徐打小说的一个特征:疏离(包括主题和语言),将会重点分析徐訏在当时主流话语——革命文学下的创作。通过他对当时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主流的革命文学的看法,而他的小说多写城市、爱情和婚姻,并不过多涉及什么经世救国的大业,以揭示他有意识地坚持自己在文学内容和语言上的主张,甚至背离当时的主流写作。  相似文献   

16.
Having, in the past decade, spent billions of dollars on compensatory education, initiated thousands of projects, completed hundreds of studies, entered numerous judicial decisions and rulings, experienced dozens of riots and disorders, and generated whole new agencie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nation's urban schools continue to operate in a vortex of segregation, alienation, and declining achievement. Various strategies and program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achieving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The crisis in urban education has stimulated total rethinking about the educative process-the goals, the means, the resources, the strategies, the relationships-for all individuals, the advantaged and the disadvantaged, the majority and the minority. No panaceas exist but comprehensive planning based on the reservoir of experience, research, and theory can provide for effective learning in which the entire community becomes the site for education of urban populations.
Résumé Dans la décennie passée, ayant dépensé des milliards de dollars pour l'éducation compensatoire, inauguré des milliers de projets, terminé des centaines d'études, participé à de nombreuses décisions juridiques, subi des douzaines d'émeutes et de désordres, et engendré des établissements entièrement nouveaux et des institutions pédagogiques, les écoles urbaines du pays continuent à fonctionner dans un tourbillon de ségrégation, d'aliénation, et de déclin dans les résultats. Des stratégies et des programmes variés ont été proposés pour atteindre l'égalité dans l'éducation. La crise de l'éducation urbaine nécessite qu'on repense totalement nos idées du processus éducatif-les buts, les moyens, les ressources, les stratégies, les relations-pour tous les individus, avantagés et désavantagés, la majorité et la minorité. Il n'existe pas de panacées mais une planification intelligente, basée sur l'expérience, la recherche, et la théorie, pourra mener à une meilleure compréhension dans laquelle la communauté entière devient le site pour l'éducation de populations urbaines.


A long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ill appear inUrban Education in the 1970's, a collection of ten lectures to be published b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in January 1971.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通过临床试验和观察,发现冷热疗法和针灸对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该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