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艳 《大众科技》2021,23(5):106-109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文章首先分析近年的研究热点,然后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的案例教学与实践研究总体框架和解决思路——"三阶段""四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物流设施设备管理》课程案例论证,以课程中的《物流黑科技——无人机》项目为例深入分析,对案例教学应用与实践效果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本研究在教学思想、教学观点、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杭远 《科教文汇》2024,(1):100-103
为践行立德树人与专业育人的宗旨,专业基础课水利工程概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的专业定位与工程特色,甄选典型工程案例和人物事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科研素质、人格修养和新时代水利精神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教学,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土石坝的工作条件”这一教学单元为例,选取典型土石坝工程案例和溃坝事件,精心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实现了专业基础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国之大计,课堂教学是培育人才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如何用好课堂教学,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学习融会贯通,是目前高校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实际问题。高层钢结构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开展兼具传道授业和育人育才功能的教学至关重要。该文基于高层钢结构的课堂教学,在深刻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课程知识体系中挖掘能够体现育人思想的知识内涵,提炼“文化自信”“保护环境”“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实践创新”五大课程思政主题元素,并设计出相应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黄文  罗元  郝宏刚 《科教文汇》2023,(22):142-144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对高校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射频微波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中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包括从物理模型的哲学思想中挖掘、从射频微波电路的发展史中挖掘、从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中挖掘、从工程案例中挖掘,然后从故事性融入、工程案例融入、微课等视频资源融入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本文分析了以"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为例的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探讨了利用重要人物、典型案例、科学实验为切入点的思政融合教育内容,总结了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的思政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越来越大,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很多高校开设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文章针对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案例实践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课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专业伦理学教学,应力求把普遍性与师范性、讲授基本理论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际,对案例教学在伦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工程化学》是工科院校非化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开设专业广泛,是一门很好的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文章以此课程为依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融入不同的教学手法,对《工程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来对思政内容融入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1,(26)
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领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以我校建设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契机,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其他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才能确保各类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该文结合管理学教学实际,提出从管理职能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融入和案例切入等几方面融入管理学教学。  相似文献   

11.
"信号与系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文对"信号与系统"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将实践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旨在提升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岗位对接零适应,争强学生就业风险的抵御能力,以满足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本文也将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开端,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说,学前教育阶段对幼教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更高。西藏自治区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摇篮,落实好课程思政,使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形成教育合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才能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文章将对西藏自治区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中央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教师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作者针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本文以动量定理为例,介绍如何将大学物理课程与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而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课程教育中既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集中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创业等奠定良好基础。由于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联系密切,又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优势明显,并且当前进一步的高校教育实践中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这些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使人的全面发展由应然变为实然,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信息安全管理与工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结合当前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把课程核心内容案例化,讲授知识点的发展历程、理论技术、实例分析、防范措施,对在线课堂讨论或在线作业进行教学设计,并把思政分析融入案例其他知识点。采取过程化考核方式,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安全管理与工程案例,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教师讲授的案例和小组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安全管理与工程科学问题的理论技术和政治素养,掌握分析安全工程、实施步骤规划的能力。该文以安全管理BS7799标准中的访问控制案例为例,展现在线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化教学设计,探讨该课程在线案例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8)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讲授遥感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由于课程涉及电磁波理论、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地理学等内容,交叉知识点繁杂,传统的零散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融会贯通,理论应用水平较差,难以达到工程教育预期教学效果。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为指导,通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实践研究,论证了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显性课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从现代课程论的角度论述了构建一个完善、科学、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构建原则入手,从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和强化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学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重要的课程,简单的理论课程并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元素。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有意义,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既实现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实现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包含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来指引思想政治的研究,以理论研究结合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以科学化的方式对思想政治进行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本身的研究。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研究,要注重系统化的定位、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内部化的研究主题、培训化的队伍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组织化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