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被害人的研究贯穿于整个刑事法学理论之中,被害人学的发展尤其应当借鉴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被害人的分类、法律地位、保护和救助以及被害人过错在刑罚裁量中的影响等问题出发,涉及到了被害人学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犯罪概念的冲击,凸显了法律对个人尊严和人权的保护,从而探讨了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问题,并且认为,只有将被害人的研究置于刑事法治的动态过程之中,才能对其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能将被害人学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被害人的研究贯穿于整个刑事法学理论之中,被害人学的发展尤其应当借鉴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被害人的分类、法律地位、保护和救助以及被害人过错在刑罚裁量中的影响等问题出发,涉及到了被害人学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犯罪概念的冲击,凸显了法律对个人尊严和人权的保护,从而探讨了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问题,并且认为,只有将被害人的研究置于刑事法治的动态过程之中,才能对其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能将被害人学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徐晓玲 《知识窗》2013,(6):74-75
近年来,随着人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刑事司法体系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日渐完善.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与研究也越加重视。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公诉案件的被害人界定为“当事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了许多增补。2012年再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增加了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内容。本文阐述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的地位与权利保护已成为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各国均采取了一定措施以保证被害人的利益,旨在通过对中外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比较,为在我国建立系统的被害人补偿制度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建智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X):258-258,315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由于其与控诉人存在诉求上的差异而使其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也有利于制止公权力的侵害,防止司法腐败,因此应当使被害人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我国立法上和司法上存在着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的规定,应当在立法上和司法上加强和完善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涉及到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重要权利,是人权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护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也要保护被害人的诉讼权益。我们应该完善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人权保障内容。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由于其与控诉人存在诉求上的差异而使其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也有利于制止公权力的侵害,防止司法腐败,因此应当使被害人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我国立法上和司法上存在着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的规定,应当在立法上和司法上加强和完善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8.
徐飞 《今日科苑》2010,(8):357-357
目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了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但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却持否定态度。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不同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为了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也使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规定及缺陷;然后对于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核心理念作了介绍;最后结合自己对于恢复性司法核心理念的认识,得出了三点启示,认为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核心理念可以帮助拓宽我们对于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如果对被害人权益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出新的社会矛盾甚至于新的报复性犯罪,因此,有必要从健全我国诉讼法律制度出发,重视完善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陆乐 《科学与管理》2009,(6):114-115
我国《刑法》规定伪证罪的犯罪主体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于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被害人也可以成为此罪的犯罪主体的情形。司法要树立权威,实现公平正义,必要有法可依、符合法律规范,能否将被害人作为广义的证人纳入伪证罪的主体范围,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甲准 《科教文汇》2007,(10Z):141-142
犯罪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它却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这不但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也有其理论根据。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现阶段也具有可行性。另外,本文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关系到公民人格利益的保护的重要问题,但在我国对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还仅限于物质损害赔偿的层面,把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外,这既不利于对被害人人权的保护,也不待合当今国际上对被害人人权保护的立法湖流。笔者想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建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犯罪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它却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这不但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也有其理论根据。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现阶段也具有可行性。另外,本文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5.
陈升华 《科教文汇》2010,(26):206-208
刑事审判监督是刑事诉讼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诉环节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必须正确分析目前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于目前立法上的笼统和疏漏,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监督效果不理想。应当采取消除刑事审判监督立法的空白和盲区,进一步完善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形式,完善抗诉制度,完善被害人请求抗诉程序等措施,更好地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法律心理学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就对法律、心理学以及人类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影响。特别是侦查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与罪犯心理矫正等研究成果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应用,为发现被告人、惩罚罪犯、矫正犯罪人提供了技术与理论支持,为实现社会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法治社会,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与法律接触,一些与司法公正有关的应用学科因此受到关注,法律心理学也不例外,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法律心理学要想在未来更有作为,需进一步拓展领域、关注实践、注重理论建构、加强人才培养与发展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理论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国新时期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法治即依法而治,它是一种治国方略,一种理论思想。依法治国、实施法治,是从古至今贯穿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商鞅“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到章太炎的“专以法律为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法治理论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并赋予了法治不同的含义。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推行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邓小平的法治思想逐渐形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法…  相似文献   

18.
犯罪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它却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时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这不但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也有其理论根据.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现阶段也具有可行性.另外,本文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中小学生概念的基础上,对被害人的概念、分类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中小学生被害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曹元 《情报科学》2020,38(2):135-141
【目的/意义】网络空间治理是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对于我国建设网 络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我国当前网络空间治理中法律体系不健全、正面引导力不足等问题,在信 息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研究网络空间治理中的法治因素、德治因素与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作用关系,基于德 法共治提升网络空间治理,并利用问卷调查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法律保护范围和执法严厉程度 对网络空间管理、引导和保护能力均产生正向影响;网络道德的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法律保护范围、执法严厉程度对 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