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结识《教育文汇》纯属偶然。2008年秋天,我去一所学校听课,课间发现一位同行手里拿了一本《教育文汇》,便借来翻看,看着看着就入迷了。记得当时看到一则关于家庭教育的征文启事,便决定把刚写的一篇随笔投给《教育文汇》电子邮箱。  相似文献   

2.
邓梁 《教育文汇》2007,(8):53-53
《教育文汇》,你让我“一见钟情”。虽然几年过去了,但初识《教育文汇》的情形我仍然记忆犹新。那次,我去找一位同事换课,不巧他正好上课去了。我便来到他的办公桌前,打算给他留张便条。无意间,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本杂志——《教育文汇》。我的眼睛顿时一亮,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汇》是我很喜欢的期刊,也是和我很有缘分的朋友。与《教育文汇》相识相交以来,我读了《教育文汇》的大量优秀文章,受益匪浅。我也先后在《教育文汇》上发表了6篇文章,还被邀请参加了5次《教育文汇》笔会。  相似文献   

4.
2001年初识《教育文汇》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记得第一次读《教育文汇》时我十分惊讶:原来教育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呀!于是,我就停下写了七八年的诗和小说,写了几篇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生活的文章投给《教育文汇》。不久,我便接到编辑部的电话,说打算用我的一篇。当时我真的很激动,放下电话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那篇文章发表后,我每年都要在《教育文汇》上发表文章,有一年还发表了4篇呢!  相似文献   

5.
认识《教育文汇》已有8个年头了。2002年,《教育文汇》刊发了我的一组书法作品。随后,我弃“书”(法)从文,虽在县教研室担任美术教研员,但却写了不少文章投给《教育文汇》,其中,亦有几篇文章刊出。  相似文献   

6.
默视     
父亲去世已有一年,每当打开《教育文汇》,就想起父亲,想起我拥有它的那段难忘历程。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9日,我遇见了你。那天,区教育局召开学校通讯员会议,会后,我在校长办公室里看到了你——《教育文汇》。  相似文献   

8.
读你心动     
唐金龙 《教育文汇》2010,(12):53-54
今年刚到一所新学校,就给《教育文汇》发邮件,通报自己的新址。我和《教育文汇》交往近10年了,从当初的读者到“知名作者”也有近8年了。现在,我和《教育文汇》编辑部距离远了,但心贴得仍然那么近。  相似文献   

9.
史峰 《教育文汇》2007,(6):45-45
我是山东的教师,《教育文汇》是安徽的刊物。山东安徽虽然隔着山山水水,但正应了一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地域空间的相隔并没有隔断我与《教育文汇》的缘分,让我续起了与《教育文汇》这份“命中注定”的机缘。  相似文献   

10.
一“、文翁杯“”我看《教育文汇》”征文2007年是《教育文汇》全新改版的第五个年头。为全面总结改版以来的成败得失,真正实现创建品牌期刊的第一阶段目标《,教育文汇》决定从即日起至2007年12月1日止与舒城师范学校联合举办“‘文翁杯’我看《教育文汇》征文”活动。征文可以  相似文献   

11.
一、“文翁杯”“我看《教育文汇》”征文2007年是《教育文汇》全新改版的第五个年头。为全面总结改版以来的成败得失,真正实现创建品牌期刊的第一阶段目标,《教育文汇》决定从即日起至2007年12月1日止与舒城师范学校联合举办“‘文翁杯’我看《教育文汇》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办了100期,我读了100期,可谓百读不厌。每当月初拿到《教育文汇》时,我都迫不及待地从头到尾翻看一遍,然后精读其中佳作,并向我的同事推荐几篇美文。  相似文献   

13.
子瑜 《教育文汇》2010,(12):53-53
2004年我初学写稿时,学校一位领导送来几本《教育文汇》,鼓励我多读它,多向它投稿。从那以后,每天不论工作多忙,我都要抽出一段时间阅读《教育文汇》,并以《教育文汇》上刊载的各类稿件为范例,积极写稿投稿。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暑假的一天下午,我从同事那儿借了几期《教育文汇》,读着读着,已暮色沉沉,而我却浑然不知。后来,只要找到空闲,我就捧读《教育文汇》。《视点》增添了我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师之范》让我感受到大师的人格魅力;《吾教吾学》让我在聆听同行述说的教育故事中逐渐成长;有时心情不佳时,我也到《翡翠谷》里走走;  相似文献   

15.
张杰 《教育文汇》2010,(12):54-54
前几天填写2011年度专业报刊征订清单,我又毫不犹豫地填上了《教育文汇》。这是我第四年自费订《教育文汇》了。  相似文献   

16.
白驹过隙,光阴流转,不经意间,《教育文汇》全新改版已步入第4个年头了。这对于她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件大事。由于《教育文汇》的改版比我接触该刊的时间要长几年,作为半路上的读者,我显然不具备评头论足的资格,且在万千读者和作者中也不缺一人之声,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凑上几句。我想以一个具有近30年高校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从读者的角度,对我喜欢的《教育文汇》(下称《文汇》)说几句。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09年第12期刊发了我的女儿卢山《我当上了美国一流大学教授》一文,又在今年连续两期摘登了我撰写的《金榜卢法》一书若干片断。一些家长看到上述文章后,纷纷打电话给我,或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或诉说为父为母的苦衷。我最近在合肥等地几所中学作报告时,也有一些家长向我咨询教子成才的“秘诀”。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与《教育文汇》相识在2010年7月。这天我来到学校阅览室查阅自己喜欢的杂志。在众多的期刊中,我看到了她,封面是桐城中学半山阁图片。我觉得很别致,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杂志刊登这样的画面了。  相似文献   

19.
只有你最真     
自2001年至今,我已在《教育文汇》上发表了9篇教育随笔、杂感和叙事文章,两次应邀参加笔会。《教育文汇》的文章大多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开始的时候,写这  相似文献   

20.
2004年9月10日,是第20个教师节,我得到了从教20多年来最好的教师节礼物——2004年第9期《教育文汇》。这本杂志上登载我的一篇文章《让我们都来做阳光老师》。每个教师节,我都收到过礼物,但是最让我惊喜的,最有意义的是这一期的《教育文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