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出版参考》2014,(1):47-47
父亲去世以后,妈妈比年少的我更六神无主。爸爸生病欠下的债没有着落,操办丧事叉要花钱,妈妈拿不准怎么办好,索性凡事都和我商量。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我受报社委托到法院应诉。因《私了了不清的血泪债》(以下简称《私了》一文去年在《黔江日报》编发,原告父女3人告报社和作者侵害其名誉权。 《私了》一文是新闻稿,说的是彭水县某乡一件强奸案。受害者父亲知晓后非常气愤,但想到报了案女儿名声就保不住了。于是欲与强奸者私了,以为这样还可得一笔钱。而强奸者畏罪潜逃。终于,受害者父亲还是带着女儿去报了案。罪犯被公安机关擒获归案。编发这篇稿件的初衷是提醒公民要珍惜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凡违法的事想私了是不行的。具体处理时,编辑见到了公安部门在通讯员的采访材  相似文献   

3.
过失与责任     
《档案与社会》2009,(3):1-1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相似文献   

4.
今年元月,在新疆《军垦报》社工作的李振平,回到老家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乡苏阁村,准备给父亲过三周年祭日.由于身处异地,父亲在在时他不能孝敬,临终时父子也未能见面,铸下终生遗憾.本想在父亲三周年之时,操办一场,花钱为父亲立块墓碑.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78岁,我家祖孙三代与档案结缘,三代人对档案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可谓苍天可鉴,且有许多故事可表。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没进过学堂,但精明能干,在一百多口人的村子里,他制作的篾器,做工最精,品相最好,买家最多,当然卖价也是最高的。父亲尤其对数字反应敏捷,心算速度快得称奇,族人夸他"一口准"。我在六姊妹中排行第五,父亲最崇拜的是先生,他发誓要把我培育成家里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好事”记者玩了个刨根问底,从广电总局公示的电影拍摄许可立项中“神奇”发现,今年电影题材惊现疯狂的撞车:五个关云长.四个孙悟空,三个穆桂英,三条白蛇.三桌鸿门宴……这便深刻意味着,今年观众很可能被强制在银幕上看到一系列多胞胎作品。  相似文献   

7.
有一年快过年时,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一个大箱子回来了。我赶紧跑上前去问父亲是什么。父亲说:“是电视机,今年咱们就能看春晚了。”“什么是电视机啊?”我问。父亲说:“打开你就知道了。”当父亲把这个黑色外壳、莹亮玻璃屏的东西放在桌上时,我伸出小手指轻轻触了触玻璃屏,很滑。父亲接上电源,拔开天线,“啪啪啪”连拧几下,那玻璃荧屏上就出现了会说话的小人儿。  相似文献   

8.
从“良心债”报道中,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一、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是非常扎实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良心是永存的,道德底线是坚实的。我们可以想像,“校正”的母亲用了这笔钱后,一直在良心上谴责自己,最终使道德力量升华出来.这就是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9.
冯诚 《新闻前哨》2008,(4):12-12
“良心债”连续多日让读者激动,被读者口口相传,就像一部感人的电视连续剧。看了这组报道。我有三点印象: 第一,报道自始至终弘扬社会道德,每一步进程都是在昭示良知、道德的回归。社会发展到今天.方方面面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让人欣慰的是,社会道德良知并没有缺失。它依然在延续着。  相似文献   

10.
正视热点,研究热点,利用好热点,从而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是我国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既要客观公正报道热点问题,又要同党的路线方针保持一致近几年来,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部分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对这些问题,攀钢日报作为一张企业报,在新闻实践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攀钢为确保企业“三年解困、五年步入良性循环”目标的实现,配合国家给予的“债改股”政策,今年在改革中采取了下岗分流1万人,职工降低10%工资等一系列超常规措施。此举直接影响了相当数量职工的生…  相似文献   

11.
阅读和评点“良心债”的报道,我时常想起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那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众星的天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良心债”的报道,开启了普通人心中难以释怀的情愫.使一颗颗沉重的心灵得以苏醒.并唤起了更多人对身外自然和心内道德法则的敬畏感.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陈寅恪与冯友兰,对外人而言.他们分别是国学大师、著名学者、哲学大家,他们个个著作等身.但在子女的眼中,他们只有一个身份——父亲。这三位文化名人.的确有非常独特的父亲风采.借助名人子女的记忆,那些陈年往事也被一一激活了。  相似文献   

13.
陈新 《新闻记者》2005,(6):51-51
《报刊文摘》今年2月25日摘登了台湾作家龙应台《(四郎探母)显示文化的力量》一文,说龙的父亲16岁在湖南乡下“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从此70年不曾再见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但《知识文库》今年第2期摘自台湾《中国时报》的文章是.父亲“在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与龙应台的原文是一致的。《报刊文摘》将“跟着去”当兵,改成被“抓了壮丁”,意思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改动,我以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日前,黄浦区区长姜亚新主持召开了区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区档案局(馆)长许国兴向会议作了工作汇报。姜亚新同志指出:区档案局馆在今年的工作中一要加强档案公共服务.开放服务工作要更上一层楼。二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市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方面领先一步。三要注重挖掘现有资源。开展征集和编辑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对此要积极协同,区财政要予以支持。另据悉。2006年12月29日,黄浦区档案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副区长沈祖炜到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5.
四年来,天真的玛菲尔一直深信:父亲之所以一直没回家,是因为他在宾州经营着一家大型采煤场忙得脱不开身。当玛菲尔和两个弟弟想念父亲时,母亲就安慰他们:“采煤场一般要经营四年才能稳定,到那时父亲就能回来看我们了!”  相似文献   

16.
严金杨:(第二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州羽毛扇传承人)上世纪40年代末.我的父亲严礼臣是当时湖州城里有名的羽毛扇制作人,而以严怡泰命名的羽毛扇店更是湖州众多羽毛扇店中的一枝独秀。那时候父亲店里什么样的羽毛扇都有.只要是飞禽的羽毛.在父亲的手里就可以变成一把精美绝伦的扇子。由于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门独特的手艺。  相似文献   

17.
一、早年时期父亲名祖同,字孟嘉,生于1888年农历重阳节,自号旭斋,含重九诞辰之义,世居浙江鄞县。父亲幼年,好读书,手不释卷。曾祖俊卿先生修儒术,并攻医,如张让三、张咏霓等诸先生皆为曾祖门下士。父亲是曾祖的长孙。曾祖酷爱逾恒,亲授诗书.十岁,学《左氏春秋》.能背诵释义。曾祖曾以“礼乐本仁义”为题,命父亲属对,父亲思少顷,即对日:“春秋自古今”。祖父庆源先生设馆授徒,训诲有加,父亲刻苦攻读,学业益进.十三岁应神童试,文章为当时宿儒所称道。以祖叔田先生于晚清举秀才.在段祺瑞执政时任参议员。1902年时上海南…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4,(2):60-60
生病的儿子:“打针前为什么要擦棉球?”父亲:“那是酒精,先把你的屁股擦醉了,再打针就不疼了。”儿子:“可是我还是疼呀!”父亲:“那是因为你的屁股酒量太大了!”  相似文献   

19.
校正的求助信是写给我收的,逐字逐句看完后,我被深深震撼。 但记者的责任也提醒我必须保持理智。直到2月13日,当1500元汇款单寄到我手中.平静的心差点要跳出来。当晚我向编委会汇报报道方案:在达到为“校正”偿还“良心债”心愿的同时,还要感染广大读者。形成道德回归的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法律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闻界发生了两起比较大的事件:《中国贸易报》聘用人员兰成长被打致死案件和杨丽娟追星导致父亲自杀事件。兰成长案件,起初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但是事情发展却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转折:新闻报道的焦点集中在兰成长是否真记者、是否因为正常采访被打致死等问题上。杨丽娟追星导致父亲自杀后,先是引起新闻媒体对其盲目追星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