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形象,其“身为下贱,心比不高”的品性令人赞赏。对这一复杂性格形象的理解与把握,疾病描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通过对晴雯疾病描写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人物形象独特的性格内,核同时,通过疾病描写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从而使读者对晴雯“这一个”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就是《红楼梦》关于晴雯疾病描写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平儿"不平"     
《红搂梦》惟一几近“全人”的平儿是深受读者喜爱与赞美的人物形象。本文从平儿不平常的容貌,不平庸的才华,坎坷不平坦的人生遭遇等方面论述了平儿的“不平”之处,及其内外兼美性格形成的原因。曹雪芹采取了“追踪蹬迹”地“实录”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广阔的社会关系中刻画了一个性格完整与丰富的平儿的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读者及研究家们就对晴雯褒贬不一。本文分析了晴雯的性格和命运悲剧,形成对人物形象的一种评价。  相似文献   

4.
金鸳鸯作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主要人物之一,其人物形象可概括为:名为鸳鸯实不得鸳鸯的至情女子,最奴才却又最不像奴才的人物造型,最终下场是以死明志。本文通过金鸳鸯的姓名意义、性格分析、人物形象这三大方面分析其文学内涵,进一步揭示《红楼梦》中贵族女性美好爱情终得不到美满结局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尤三姐,《简·爱》中的简·爱,《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这三位反抗姐妹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这三个人物形象,揭示她们鲜明的反抗精神和夺目的性格魅力,会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借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之现象自唐传奇、宋话本中就有,可只有到《红楼梦》中,诗词才真正成为小说中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中运用大量诗、词、歌、赋突出塑造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情趣,同时也推进情节、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小说原文已经证明《红楼梦》运用诗词以表达人物诗才、思想、性格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中重要的经典名著,在宏篇叙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改变了传统正面人物都善、反面人物都恶的叙事模式,作品中所应用的诗词对人物形象描写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与读者更好地了解《红楼梦》,本文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勾勒、人物命运暗喻、人物对照、女性意识展现几个方面对《红楼梦》诗词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一书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出色的侍女形象,鸳鸯、平儿、袭人、紫鹃这个"四大丫鬟"小群体更是尤为突出。四位侍女都是主人身边的心腹,得主人看重,都能被赞一声"忠心无二",不过她们的忠心却各有不同。文章将她们分为四类,分析了她们为何表现为这几种类型,并点出其所作所为对自身在主人心中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受评骘最多的人物形象之一,众多研究者已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探讨了这一人物形象。近十年来,研究者的热情依然不减,文章试从形象、性格、话语、人物比较几方面对相关王熙凤的研究作一爬梳整理,力求作出客观的评述,希望对王熙凤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0.
陈婧 《培训与研究》2006,23(4):15-17
曹雪芹、高鹗的《红楼梦》和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各自的女主人公有着相似的反抗性格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横向比较不同国度的两部作品中旧礼教束缚下的新女性,对我们进一步分析理解当时时代背景下两位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晓  钟再强 《英语广场》2021,(11):21-23
《红楼梦》中“情小妹”尤三姐的前后形象转变比较戏剧化。在《红楼梦》的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该人物形象的完整程度有所不同。本文根据原文故事情节,将尤三姐这一人物形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该人物话语的英译进行不同译本间的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相比于杨宪益译本,霍克斯译本更好地再现了尤三姐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近日,某记者在浙江桐乡档案馆采访时,惊喜地从茅盾之子韦韬最近向该馆捐赠的茅盾手稿中发现一部完整的《(红楼梦)笔记》手稿。有关专家介绍,作为中国现代公认的文学大师,茅盾对《红楼梦》的熟悉与喜爱程度绝非“业余”水平,1926年在开明书店老板的一次宴请中,他就曾应郑振铎、夏丐尊等的要求“随点随背”《红楼梦》,文学评论界也普遍认为《红楼梦》影响了茅盾小说中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无论外貌还是言行举止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化倾向,无独有偶,当代人气小说《失恋33天》中的男主人公王小贱也有同样的特点.本文将贾宝玉与王小贱两位人物进行古今对比,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女性化倾向,继而探讨两个人在性格、情感方面的差异,最后分析女性化倾向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对待女性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李玉栓 《学语文》2002,(5):29-29
薛宝钗以其性格的洁身自好,冷峻寡情和随分从时,在《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中排行第三。曹雪芹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较多地运用雪意象来比况  相似文献   

15.
阮籍乃"魏晋风流"之代表人物,其个性狂傲、蔑视礼法、荒放不羁,在魏晋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傲然独立。此种性格特点,对曹雪芹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曹雪芹别号"梦阮",意为向往阮籍,这种向往之情也渗入到他的作品《红楼梦》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批带有"阮籍式叛逆性格"的典型人物,笔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体味了曹雪芹于中所寄寓的深沉情感与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在《红楼梦》这部著作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总共有九百七十五人,其中丫鬟七十三人。其中,鸳鸯、袭人、平儿、紫鹃被称为四大丫鬟,各秉其性,各为其主。平儿无论是在气质性格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与其他人物表现的截然不同,独具自己的美。在贾家这样一个大家族里,平儿既是王熙凤的心腹,又是贾琏的侍妾,这种双重的身份让她处处小心翼翼,可以说平儿做人的难度比其他人都大,必须具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在凤姐身边,多少大事小事都由平儿出面解决,她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凭她的地位,她完全可以搬弄是非,为自己谋私利,但她却心地善良,以真心待人,从不弄权仗势欺人,赢得周围人的好评,体现出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她是美的,无论品德、相貌还是性格,都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但就其命运来说,结局也是悲凉的。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钗黛二人性格迥异,寄寓了作者深广的人生感悟和审美理想追求,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职场观的建立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子弟书是《红楼梦》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红楼梦》艺术生命的延续。这种亲密关系造就了红楼梦子弟书的独特美学风范与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抓住了原著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精髓,将人物饱满的情思通过吟唱"透明"地展现于听众面前,形象在重释中被赋予了新意及动感;第二,它对中国叙事诗文体进行了创造性改革。红楼梦子弟书充分调动各种修辞方式来营造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审美效果,句式上打破了传统的齐整格式,是民间叙事诗与文人叙事诗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利用诨名或绰号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古今小说家常用的一种手段。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作者利用绰号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肖像特点,又不乏对人物命运以及性格的暗寓,其中蕴藏的美学价值与文学意义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一、《红楼梦》人物绰号的点睛之美从多侧面入手描写人物是《红楼梦》的突出特点,其中的人物并非单纯的忠厚贤良,抑或者虚伪狡诈,好人与坏人之间的界限也并非总是那么泾渭分明,而是表现出立体感以及可触感,这在书中的人物绰号上  相似文献   

20.
杨洁 《现代语文》2006,(12):21-2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在学、建筑、诗词、医药、服装等方面均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在小说中,作曹雪芹更是以服装来昭示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地位及其性格,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很好地刻画了人物面貌,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