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编辑界有一个共识: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实际工作也确是如此,所有的编辑工作不例外都是围绕着编辑的目标而展开的,因此,编辑学作为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它也应该是为编辑目的服务的,此外不可能有别种存在理由。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每个学科的产生都源于实践,同时,也是为了实践这个目的而存在和发展的;唯理论而理论的学科从来就没有生命力,或者说它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编辑活动的目的进行考察,进而探讨编辑学研究什么才能为这个目的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绿色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已在国外初具规模。与非绿色出版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经济上的损失相比,绿色出版虽然成本会增加,但不会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益,其存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绿色出版,指的是以环境、经济以及文化的和谐作为目标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属于出版行业为了符合健康节约、现代科技生态文明以及环保低碳的要求而产生的新型出版模式。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等相应的经济活动模式被大家所接受,并且付诸于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出版业的改造势在必行。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论述一下我国当下出版业改造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绿色出版将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绿色出版,指的是以环境、经济以及文化的和谐作为目标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属于出版行业为了符合健康节约、现代科技生态文明以及环保低碳的要求而产生的新型出版模式.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等相应的经济活动模式被大家所接受,并且付诸于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出版业的改造势在必行.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论述一下我国当下出版业改造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绿色出版将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绿色出版,指的是以环境、经济以及文化的和谐作为目标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属于出版行业为了符合健康节约、现代科技生态文明以及环保低碳的要求而产生的新型出版模式.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等相应的经济活动模式被大家所接受,并且付诸于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出版业的改造势在必行.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论述一下我国当下出版业改造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绿色出版将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模式多种多样,并不断创新发展。在专业领域,知识数据库是一种古老而持久的模式。可以说,在数字出版的概念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知识数据库的实践。而且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知识数据  相似文献   

6.
体制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性活动的组织运作方式和管理制度,其基本功能是保证其所覆盖的活动有序和获取效率。效率是体制的机能特征,是衡量体制优劣的标准。出版体制是对出版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组织、管理和监督的制度与方法的体系,在外延上,它主要包括出版运行机制和出版管理体制,另外还有出版投资、外贸体制等。出版体制对出版活动产生作用的过程,就是出版体制效率的实现过程。当一种出版体制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不能保证出版活动有序和产生应有的效率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建立一种新的先  相似文献   

7.
出版选题创新是出版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出版选题是伴随着人的出版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对出版内容的选择、缔造与创新活动.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营销成为选题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营销能否使选题价值顺利实现,最终取决于选题是否切合读者的需求和阅读品位.  相似文献   

8.
出版资源开发研究———从出版资源的运用论当前出版物的质量及对策□甘肃人民出版胡福生出版业是一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它的发展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资源———出版对象和出版资料。与其他产业所不同的是,出版资源不是一种天然来源,而是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社...  相似文献   

9.
在出版活动产生以前,人类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和简单的符号记录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保存,但是由于口头语言和原始符合记录受到时间、空间和内容的限制,人类的许多早期活动资料很难保存下来.而早期的出版活动产生以后,人类文明才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人类遗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明起源的历史也是传播媒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并呈现出从身体媒介(人体系统)向体外媒介(实物系统)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是试题要反映出版行业的现状,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衡量和评价;二是试题要有引导作月,要有利于提高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以适应出版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只能有一套试卷,只证明一件事情,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出版专业活动的一种资格认证。如果根据出版行业的不同分工,而把职业资格考试限定在各个工种的范围内,恰恰是小农经济的思想,强调个性,抹杀了共性;造成封闭,限制了人才的流动。  相似文献   

11.
伍杰 《编辑之友》1991,(4):8-14
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有久远的历史,但是现代化的出版社是近代才有的。编辑室的出现比出版社要晚。所谓出版,是指一定的物质载体。出版机构用物质生产手段把著作物有目的地接受和传播活动。出版社则是专门从事将作品编印成为图书刊物,或制作成为音像读物和缩微胶片的出版单位。实际上,出版是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发展的晴雨表,随着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出版活动必然增加,出版事业必然繁荣。这就促使出版社内部机构也要变化。编辑室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在这种变化中发展的。古代就有出版事业,有文字就有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12.
杨军 《出版科学》2009,17(4):44-48
出版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出版实践活动之中,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整体性文化,是文化理论运用于出版研究的成果。出版文化研究拓展了出版学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我们对出版活动内在机理的揭示,是一个宏观的出版研究新思维。当前国内出版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需要运用新的研究范式予以弥补、加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出版业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出版,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比较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标志。人类出版时间活动会产生出版文化,并且出版文化是文化理论在出版研究中的运用成果。本文对出版文化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建设绿色出版生态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编辑活动特征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编辑之友》1991,(3):8-11
目前,我国编辑出版界对编辑学的界定不下30种。归纳起来,大致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倾向,即编辑活动是编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研究编辑学,就不能不着重研究编辑活动。所谓编辑活动,就是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所赋予的一切行为总和。它是以精神文化产品物化生产为其最基本行为的一种社会文化建构行为。作为主体的一种社会活动行为,编辑活动必然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深入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无论是对于编辑学的建构,还是出版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仅就编辑活动的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以期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策划编辑作为一支新兴的、特殊的编辑群体,是在我国出版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产生的。而策划编辑制则是与这个出版新阶层的编辑实践活动相配套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出版生产关系,是出版生产力在新的运行层面得以长足发展的一种实现形...  相似文献   

16.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和认知、意志一样都是人的心理过程,是人在接触客观世界时对客观世界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评价,是一种心理体验。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体验;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消极否定的心理体验;而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则不产生心理体验。情感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和情感。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其目的是发现新闻事实,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写出新闻报道。认识是否完成,以是否达到真实为准。心理学告诉我们,参与这个认识活动的不只是认知、意志,更有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出版活动古已有之,在正式的出版活动出现以后,魏晋时期最早开始出现自出版活动,隋唐逐渐发展兴盛,至宋代已经初具规模,元代的私宅刻书、明代的士人交往,极大地推动了自出版的发展,直至清代的私宅出版已成为自出版主要生产方式.自出版活动的产生发展和技术条件紧密相关;自出版作品数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水平;自出版是一种社会分工的自然体现;自出版作者的权力体现在对内容的掌握.  相似文献   

18.
一、图书的前期评价与后期评价图书评价活动早在图书出版之前就已开始。其最早的形式大概是“某人正在从事某作品的创作”这样的前出版消息。随后,有关的出版计划、出版消息等开始见诸各种报刊及其他宣传媒介。更有那些意在将来上柜的图书“完完全全地带入日常生活”(罗贝尔·  相似文献   

19.
范军  曾建辉 《出版科学》2021,29(3):5-16
出版评论是评论主体按照个人的体验和理解,根据一定标准,对出版现象进行说明、解释、判断的一种传播行为和研究活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的百年间,既高度重视出版事业的发展,又充分注意利用包括出版评论在内的各种手段和工具引领出版活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出版评论在曲折中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历史的经验教训无论对于当下出版评论的开展,还是出版事业的建设,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激励者,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在出版工作中,人的问题有多重要,激励的问题就有多重要。出版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出色的出版管理者应该独具慧眼,在知识的创造阶段就应该介入,俟后编辑加工稿件,实现知识表述的规范化和呈现方式的受众化,同时还要开展出版物市场调研、预测、开拓,出版物销售渠道的选择、管理和整合。有人讲,出版人需要有两只眼,一只盯紧市场,一只紧盯作者。我们认为,还需要第三只眼,去望学术文化界的动态,瞄准知识发展的前沿,把握社会潮流的脉动。回顾我国近百年的出版史,有哪一家能够立得住的出版社没有一支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