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卜,北疆的少数民族如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蒙占族和满族等曾先后建立政权,或占据半壁江山,或统治全中国.,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统治者们往往都会由"武攻"转向"文治",重视对汉文化的利用、交流、融合与传播,历代的藏书事业也便在这血与火的交融中长足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李乔 《历史档案》2006,(2):136-136
满族入主中原之初,厉行汉人薤发(即剃发)政策,即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人们鲜知,上溯500年,宋金时代的女真族也曾实行过对汉人的薙发政策。南宋人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三记:“时方金人欲剃南民顶发,人人怨愤,日思南归。又燕地汉儿苦其凌虐,心生离贰,或  相似文献   

3.
清代摔跤称为"布库",是满族重要的格斗技术,在满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与推崇,研究摔跤在清朝的发展历程,可观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和与清政权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清代摔跤称为“布库”,是满族重要的格斗技术,在满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与推崇,研究摔跤在清朝的发展历程,可观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和与清政权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靳强 《兰台世界》2015,(4):111-112
满族体育有着独特的地域民族特性,其弓射、冰雪、摔跤等特点鲜明、别具一格,在清朝前期曾风行一时,成为北方地区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环境改变、国力下降,满族体育在清朝也度过辉煌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浅论佟养性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元天命。经过十余年征战,他把分散的女真诸部统一起来,建立了以女真族为主的后金政权。1627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即位,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清”。他继承其父开创的事业,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除旧立新、加速改革、创立新制,促进了满族社会的进一步封建化,使其成为直接威胁明政权对中原地区统治的强大的势力。  相似文献   

7.
本书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的两个维度,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了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本文摘录其中两段文字。  相似文献   

8.
深山中的建州女真遗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满族在明代被称为女真人,其中建州女真是女真中最重要的一支.建州女真因其先世曾居渤海国建州之地而得名.它源于元末明初黑龙江女真的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到明朝永乐年间建州女真开始进入桓仁境内,在他们停留桓仁的200多年间,为后人留下了数十处女真城寨遗址,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对开拓我国辽阔的疆域,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都有过卓越的贡献。而萨满教伴随着这个民族的成长与变迁,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祭祀文化一直是满族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满族社会发生了剧烈变迁,萨满祭祀文化也经历了不平凡的演变历程。本文分析了萨满教对满族群体乃至整个满族社会的影响,总结了先进满族文化衰落的现状与原因。通过这些研究,全面揭示了满族文化的真实面貌,相信这一探索,无论在萨满教还是满族文化领域都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萨满信仰产生于女真族形成时期,是其原始信仰的主体。但其作用却贯穿于女真民族发展的始终,对女真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民俗等诸多方面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明是新闻语言的一种魅力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秉政作家老舍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精炼的文字,哪怕只有几个字,别人可是说不出来。简单、经济、亲切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写新闻就要做到这一步,要以简练的文字去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李丹丹 《兰台内外》2023,(18):7-8+14
满族家谱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满族家族最真实的生存记录。本文所研究的满族家谱时间跨度约为18世纪前后,其中较为普遍的是清康熙朝中后期黑河地区八旗驻防满族家谱。这类家谱文献极为珍贵,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家谱文献所反映出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以中俄边境黑河地区满族家谱研究已有成果为基础,以《瑷珲正红旗佛满洲扎库他(张)氏宗谱》《武氏族谱》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满族家谱的功能、价值等。对研究家谱文化、清史、八旗驻防史、中俄边境地区满族人口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项独特制度,模糊了民族意识,使政权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由于蒙、汉等民族在人数上的优势,加之八旗子弟长期杂居的生活状态使满族的文化,尤其是语言和文字最终湮没。  相似文献   

14.
祝贺 《兰台世界》2014,(5):144-145
萨满信仰产生于女真族形成时期,是其原始信仰的主体。但其作用却贯穿于女真民族发展的始终,对女真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民俗等诸多方面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莹 《兰台内外》2005,(6):65-65
“满族说部”是满族先民讲述的长篇英雄传说,一代一代用口碑传下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满族说部”是吉林省文化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重点保护工程,并于2005年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赫潇 《黑龙江档案》2013,(4):140-140
满族的名称出现于17世纪中叶,最早的先人是西周时期的肃慎人,此后两汉、三国时期的勿吉、挹娄,隋唐时期的棘韬,金、元、明时期的女真,都被民族史学家归人同一个族系中,统称为“肃慎——满”族系。这个族系主要活动于东北的东北部,人们可以通过满族文化风俗旅游,将自己的回忆“移植”到这些载体上,勾起人们对满族296年兴衰荣辱历史的回忆,使人们对称霸一方的大清朝的经济、政治、文化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也可以使我们对国家丧权辱国的近代史引发鞭策和深省;作为黑龙江省图书馆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又是满族人,无时无刻不被这种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吸引,对于满族文化和历史更是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新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有一些成果问世.创建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新闻研究所是当时民族自治地方中惟一的专门研究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学会相继成立.并创办了蒙汉文版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论坛》。1986年在呼和浩特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经验交流会、研究新形势下民族文字报纸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改革和发展等问题。两年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会(现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研讨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宣告成立。该会是全国性学术团体.旨在发展民族新闻事业,并创办《民族新闻》作为会刊.每年举行一次好新闻评选活动和一次学术年会。其发起人和首任会长系陈颖(满族)。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18):66-66
《熊猫虎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潘文石2005年5月定价:22元这本书的素材来源于北大生物科学院教授潘文石13年跟踪野生大熊猫——虎子的科考笔记。素材是真实而严谨的,但文字却细腻、生动,充满人文关怀。潘文石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克隆大熊猫,被称为“熊猫爸爸”。  相似文献   

19.
顾名思义,图文广播是指在现有广播音频信号的基础上融合了图像、文字等信号为一体的信息传播技术。由于借助了电视的接入终端,图文广播又被习惯地称为电视文字广播和电视广播。从技术的角度看,图文广播的应用,反映了大众传播时代不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一种技术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关和璋(1913-1995).字剑琴.呼和浩特新城满族。早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馆员等。他是一级美术师.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收藏,曾荣获自治区“萨日纳”艺术创作奖。著有《颐园画论》、《关山画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