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绍根  游丹怡 《新闻大学》2022,(4):42-56+120-121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中俄通信社与华俄通信社是两个不同的机构。前者于1920年7月创办于上海;后者是苏俄国家通讯社的在华分社,总部设在北京。相比中俄通信社,华俄通信社的存在时间更长、发稿范围更广。两社的稿件内容极为相似,但各有侧重,中俄通信社旨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华俄通信社则是苏俄在华代言人。两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中俄通信社的创办过程中可能得到了华俄通信社在稿源上的帮助。两社都致力于打破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讯机构对国际新闻的垄断。中俄通信社的创办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利用通讯社进行宣传,向国内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任弼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在1938年3月至1940年初,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委托,出使共产国际.在此期间,任弼时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他不但在国际讲坛上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而且亲笔撰文在苏联<共产国际>、<真理报>、<红星报>等报刊上向国际无产阶级和苏联人民进行广泛宣传,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使共产国际承认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是正确的,也最终使共产国际认可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任弼时在共产国际的宣传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极其重视报刊出版工作,并以此为"喉舌"积极宣传方针政策,广泛动员群众,推进革命事业。可以说,当年党报党刊的发展历程,既是党史光辉的一页,也是上海近现代新闻史上的亮点。党创办的第一个通讯社——中俄通信社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在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开会,决定成立共产主义性质的党组织。会上,起草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苏联社会中,报刊、广播、电视和通讯社等各种新闻宣传工具组成一个庞大的宣传报道系统。在各种新闻宣传工具中,报刊在数量和重要性上均居首位。全苏共出版14000种定期刊物,平均每个家庭订阅四种以上的定期刊物。①苏联报刊的现状如何,报刊和报刊宣传有那些主要情况,报纸编辑部的工作是怎样组织的,是我国新闻界不少同志希望了解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介绍。报刊的现状和报刊的宣传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通讯社是1920年八九月间成立于上海的华俄通讯社。该通讯社开始由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该通讯社即归发起组领导,由杨明斋具体负责。据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7月至1921年7月,该通讯社发表的报道共有140多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该通讯社仍然工作了一段时间才结束使命。因此,  相似文献   

6.
任弼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在1938年3月至1940年初,受毛泽东和巾共中央的委托,出使共产国际。在此期间,任弼时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他不但在国际讲坛上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而且亲笔撰文在苏联《共产国际》、《真理报》、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闻传媒重要机构之一的通讯社,在中国的出现仅次于近代报刊。由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中国的通讯社同近代报刊一样,是由外国人引进的。上海是中国通讯社的发祥地。上海通讯社的产生、发展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旧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特点及规律等,无疑应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想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共正式成立为时间节点考察了共产国际对建党前后中共报刊出版的影响。认为,虽然共产国际是为革命而来,但在其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对于中共报刊出版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中共正式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对中共报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代表的个人活动实现的,中共正式成立之后,则主要通过组织层面进行。鉴于当时苏维埃俄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共的上下级关系,共产国际与建党前后中共报刊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苏俄单方向地影响了中共的报刊出版,涉及内容、资金、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述多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由于俄国陷于内战并有协约国的军事干涉,加之中国政府派军队封锁了中俄边境,故直到1920年春中俄交通打开之前,苏俄、共产国际不可能与中国先进分子取得直接联系,也没有派人来华从事宣传.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宣传家,大革命时期曾担任党中央机关报刊的主编。他凭借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丰富的革命报刊活动经历,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在大革命时期运用报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热情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了坚强的舆论阵地,积累了宝贵的报刊工作经验,同时也丰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1.
10月31日,在上海市档案局召开的全市档案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国档案杂志上海通联组和中国档案报上海记者站就做好档案报刊的订阅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要求抓住报刊整顿的契机,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把上海的订阅量搞上去,以适应新世纪上海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近两年多来,上海档案信息宣传工作紧紧围绕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为领导机关和各级档案部门提供档案和档案工作信息服务,对社会和人民大众开展档案宣传,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有30多家报刊和网站报道上海档案工作200多次,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会议要求,上海除了应继续抓…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于去年11月中旬在京召开对外宣传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召开的。与会同志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认真学习了江泽民、乔石、宋平、李瑞环同志最近在新华社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召开的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李鹏总理会见了参加会议的部分同志。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负责人朱穆之到会并讲了话。他说,对外宣传是一个多兵种的合成作战,这里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报刊以及文化交流,等等。从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来看,电视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从我国的客观条件来说,我们主要的武器还是通讯社和广播。从历史上看,新华社是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党的"一大"第一个决议就对出版党报的原则性问题做出了规定,"二大"又专门讨论了党报宣传问题①。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向导》、《热血日报》、《红旗日报》等报刊,积累起城市办报的一些经验。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创办的报刊被严令查封、取缔,刚刚建立的党报网络遭到巨大损失,城市办报事业时断时续。直至"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当  相似文献   

14.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科学内涵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就有了党的报刊,但其成熟阶段最早是延安时期。那个时期,全国范围创办了大型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全国性通讯社——新华社,属下还创办了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各抗日根据地出版了各级党报。这个时期,毛泽东对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路线、任务、工作方法、新闻文风、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其思想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作用和任务。毛泽东在1944年3月22日写的《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和1948年4月2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等文献中强调,党主办和领导的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等是党和人民的宣传工具,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的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党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最重大、最迫切的任务是激起民众的革命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革命能量,而这一切都需要进行宣传和鼓动工作。在交通工具困难的革命年代,特别是国内外政治、革命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势下,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报刊、通讯社的宣传在时空上已不能完全满足形势需要,作为宣传鼓动的强有力武器——广播媒介,在民主革命时期被中共重视并加以利用。一方面它冲破了日伪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抢占了新闻话语权,宣传了中共的政策与政治意愿,有利于其政治形象在这些地区的重塑;另一方面它也调动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发动了社会人力资源,有利于整合社会物质、精神资源进行革命,对民主革命的胜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自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宣传马克思主义,广泛组织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在上海,中央局于1921年9月1日创建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近20种书刊,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上述报刊和出版机构成为党开展宣传工作的强有力阵地,把党的理论和主张传播到大江南北,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党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尊棋1930年步入新闻界,新闻生涯已逾60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他当过通讯社记者,办过报纸,参与创建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和国际新闻社,主持过出版社,领导过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他有丰富的国内办报的经验,又在海外编辑过中、英文报刊,不仅熟悉中文报纸业务,对外文报刊的宣传艺术更是行家里手,成为新闻界少有的全才。与他  相似文献   

18.
高斯     
高斯,江苏省无锡市人。1923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的新闻出版工作近五十年。 1939年至1941年,他在当时称作“孤岛”的上海读书和就业时,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上海周报》、《知识与生活》等报刊上发表通讯报告、影剧评论等方面的文章。1941年冬去新四军参加革命。1943年起  相似文献   

19.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在十多年的宣传实践中形成的新闻宣传观,既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系统形成起了奠定和指导作用。恽代英关于新闻的基本思想不搞教条,充分发挥报刊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协调功能。如果说传播和宣传是报刊的内在本质功能,那么组织协调则是报刊的外在延伸功能。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从在党的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后,作为它的一个支部,不仅思想上受到共产国际很大影响,组织上也受到它的一定约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也做过不少错误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各种政治上、组织上的重大问题时,常常不能不考虑到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个因素。赞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共产国际最早对毛泽东予以关注是在1927年。这年3月,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始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上刊登。5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俄文版上转载了这篇文章。6月,英文版的《共产国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