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人间真情。“呼唤”不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吗?一次我在作文课上一提出:“谁能学学平日里你的爸爸妈妈,还有邻居朋友是怎样喊你的?”这下可捅蚂蜂窝了,学生们纷纷模仿:“‘妮,冷不冷,快烤火吧!’一放学回家,妈妈一边准备饭菜,一边问我。”“‘孬,快点回来吃饭哩!’星期日妈妈总是这样唤我。”“‘娅,给,用吧!’同桌说着把橡皮递给了我。”“‘媛媛,你妈没在家,来我家吃饭吧!’我一放学回家,邻居奶奶就喊我。”……这声声呼唤,喊出了人间的亲情、友情、乡情,喊出新鲜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干什么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出许许多多的才华横溢的人才。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并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我们不但需要有象马克思那样的思想伟人,同时也需要有象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如何才能够达到这个根本目的?就是要给学生一把“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中的智慧大概就在于  相似文献   

3.
源于民主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虽然是校长,但我是为大家服务的,我希望自己能置身于全校老师和职工的监督之中。一年后,欢迎全校教职工对我进行评议,如果对我不满意的人达到了30%,我立马‘下课’!”可以断定,并不是所有的校长都敢面对全校教职工进行这样的“就职演说”的。但2001年8月下旬,48岁的王明宪在他上任成都石室中学校长后的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就是这样说的。“现在竟然会有这样的校长?他对自己未免太苛刻了:不满意率至少要超过50%,也就是说多数人不满意才应该‘下课’呀!”有人心里这样嘀咕着。但是,王校长自有一番说法:“如…  相似文献   

4.
说“酷”     
要说赶时髦,我敢说,谁也赶不过我们班的小魔女刘杨惠子。最近这段日子,小魔女的时髦语是“好酷哦”、“酷毙了”。问小魔女什么是“酷”。“连‘酷’都不懂?”小魔女一脸瞧不起人的表情,“‘酷’就是‘酷’嘛!”我们还是不懂什么叫“酷”。去问罗老师,罗老师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英语单词“cool”,说:“‘酷’就是从这个英语单词音译过来的,原意是冷静,汉语的意思是形容程度深。”我们还是不明白,罗老师说的意思跟小魔女所说的“酷”,好像不是一回事。“当然,”罗老师又接着说道,“现在人们所说的‘酷’已完全是另外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5.
地坛小学──以创造教育迎接新世纪走进地坛小学教学楼大厅.“团结、勤奋、求实、创造”八个大字组成的校训格外醒目。把“创造”二字写入校训,吴冠丽校长是这样说的:“‘创造’是时代需要的一种精神。‘创造’就是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只有学会‘创造’,才能迎接2...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古语“实事求是”是这样解说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按照这种解说。这里的“实事”是偏正结构,而“求是”为动宾短语,这自然不失为一种新  相似文献   

7.
李迪 《江西教育》2024,(16):50-51
<正>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学生会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课间十分钟,一个男生跑来说:“老师,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视频,上面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前四个字我明白,是说学习就是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为道日损’是什么意思呢?为道为什么要‘损’呢?而且视频里的老师说,‘损’到最后,就什么都能明白、什么都能做到了。我不懂……”我惊喜地看着他,笑着说:“问得好啊!这正是我擅长的领域呢!‘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相似文献   

8.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的《读鲁迅散文〈雪〉》在解释“大阿罗汉”时说:“‘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一句,‘罗汉’之前加一江南民间习用口语‘阿’字,不仅突出了罗汉傻乎乎讨人喜欢的样子,而且使孩子们亲热、欢悦的感情溢于言表,著名的无锡泥塑‘大阿福’我们不就是这样称呼的么?”  相似文献   

9.
“六一”颂     
’六一’的太阳,为什么这样辉煌?’六一’的花朵,为什么这样芬芳?’六一‘的红领巾,为什么这样鲜艳?’六一‘的孩子们,为什么这样欢畅?你知道,他知道,大家全知道。全世界最年少的节日,已经来到;全世界最天真的节日,就在今朝。’六一’的歌声,为什么这样动听7’六一‘的舞蹈,为什么这样多情?’六一‘的故事,为什么这样引人?’六一‘的集会,为什么这样欢腾?你清楚,他清楚,大家都清楚。歌舞、故事、集会,表达儿童的幸福,今天的小苗,必将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是出巢的小鹰,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我们是含苞的蓓蕾,明天将绽出蛇…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农村,将是充满科技的农村。新世纪的农民,将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技能型农民。新世纪的农村成教,也将是为“技能型人才”服务的成教。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这样说,新世纪农村的“技能型人才”,便是农业状元。  相似文献   

11.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字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王老师今天刻意地打扮了一下,平时的淡妆今天稍微浓了一些,她最喜欢的那套西装也仔仔细细地熨了一遍。因为一个现场教学观摩课要在她班里进行,而且听课的不仅有外校教师,还有市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丁零零……”随着铃声,王老师快步走上讲台。“同学们好!”“老师好!”由于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听课,教室里比平时安静了许多,教学双方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肺’字。‘肺’的左右结构是,左边一个‘月’字,右边一个‘市’字。张雯同学,请你说说为什么‘肺’用‘月’字旁?”“因为‘肺’是…  相似文献   

13.
胆小的妹妹     
我最怕什么?当然是我那胆小的妹妹了,一想起她,我就会毛骨悚然,每次见她,我就会“掉一地”的鸡皮疙瘩。每次她到我们家,打开门,听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准是:“吓死我了!告诉你呀!我刚才在上楼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长着绿色的大爪子的‘僵尸’从楼上鬼鬼祟祟地往下跳着走,好可怕哟!我还看见……”她就是这样,每次到我家来,都会告诉我一堆她在路上的“所见所闻”,都是什么僵尸呀、鬼呀一类的。有一次,我们俩在书房翻书,突然,她把《聊斋志异》给翻出来了,我笑着说:“你最好别看这本书了,小心里面冲出个鬼来!把你给吃了!”她虽然…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喜欢“看书”的很多,而喜欢“读书”的越来越少,这也许正是文学素质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眼下中学生的“看书量”很大,除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必须接触的12本语文教材之外,还会接触大量的报纸杂志、卡通读物,以及电视、电影。与中学生闲谈,发现他们懂得很多古今中外的知识,令中老年知识分子(包括教师、作家)感到惊愕,连声赞叹:“眼下的中学生真是走进了知识爆炸年代!小小年纪就这样聪明多知,比我们当年强多了!那时我们实在‘傻’得很!”这是当代中学生的一大优点,必须正视。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不仅是时代的进步,也…  相似文献   

15.
苗苗妈妈谈苗苗如黛“我们愿做你的朋友,无论你成为多么大的明星。你的魅力在于你的纯朴和豁达。保持下去吧,你会拥有一切!祝贺你在影坛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当代女中学生的形象,给了我们活生生的‘邱羽’‘姚小禾’。我们应该在‘跑道,外为你...  相似文献   

16.
疯狂的豆子     
那天,我们排队去餐厅吃饭。刚坐下,陆星播就从盘中挑了一粒豆子,对大家说:“各位同学,看好了!今天,我要为大家表演的是‘高空接豆’!”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场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美国著名学者卞斯特斯指出:“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经济中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动机’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教育成为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日益增长的关键。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是适应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那么,大学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如果哪天在大街上看到一群像疯子一样的孩子,你一定不要过分惊讶,只要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哦,这就是传说中的‘90后’呀!"张扬、疯狂,我们就是这样。出生在90年代的我们,与其说是我们自己造就了自己,还不如说是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灵感。生在这个时代,一切都由自己主宰,流行的是个性!我们穿着打着洞的泛白牛仔裤,穿着完全不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内容就是理论创新的结果,从始至终蕴涵着深刻的创新精神。时代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人才,这种需要从未像现在这样紧急和迫切。时代在呼唤我们“学会提问”。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对学会提问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学会提问是教学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小学生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训练小学生提问是不是浪费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虚假的’还是‘真实的’?怎样有效的培养学生提出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