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疑问难,既是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活动的基础。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这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必由之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素质教育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质疑问难,为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呢?一、课堂上要有师生质疑的互动性所谓“师生质疑的互动性”就是课堂上老师可以问学生,学生可以问老师,学生也可以问学生。以…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都问一个‘为什么’。”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20世纪初,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阅读活动不只是文字符号的识别过程,更应是一种思维过程,它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质疑题目,引发兴趣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阅读的思考就从提问开始。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69):19-20
<正>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倾向,现代社会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大部分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有"疑"才有"新",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创新的机会越多。教师应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5.
质疑问难,既是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活动的基础。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为什么。”教学是一门艺术,巧妙地设疑提问,才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主  相似文献   

6.
<正>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问号,是所有探索道路上的启明星。一个有价值的问号能够引导人们一直不知疲倦地前行,在铺满未知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创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这个"?"无疑也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由谁来问?如何来问呢?  相似文献   

7.
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引自《外国名作家传》上册)初中生思想活跃,富于想象,遵循他们的认  相似文献   

8.
巴尔扎克曾指出:"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大智慧大概就是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在一切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反过来,如果没有问题的意识,那问题就成为无源之水.其实,殊途同归,从教育角度讲那就是"问题教学法",而"问题教学法"能否得以贯彻实施,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逐步具有主动问的意识,主动问的精神,比如释疑解惑意识,质疑意识等,这些才是一堂真正有效课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9.
(一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是联结未知与已知之间的思维桥梁。正如巴尔扎克非常深刻地指出的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问题最能激励学生的思维。著名教学家布鲁纳认为 ,教学应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 ,使学生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形成过程而发展思维。这种探究性思维 ,起始于对困难或问题的认识 ,是围绕着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然而问题与问句不能划等号 ,只有具有一定内涵、一定思维性的“问句”才能称…  相似文献   

10.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巴尔扎克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的态度,不为已成的学  相似文献   

11.
“求实”即实事求是。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作过精辟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界定。具体而言,它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一是指人们的认识要符合事物的本来  相似文献   

12.
●珍惜时间,勤奋进取,乐于合作,敢于创新,是天才常备的品质。●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的都是问号,伟大的发现往往都归功于不停地探究“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堂创造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中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必须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积极因素,全力构建适宜学生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几年来,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创造教育的探索,偶有心得,在此抛砖引玉。一、营造问题式课堂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我在教学中,按照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感悟是思维的花朵,那么问题就是思维的种子。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学习和科学研究一样,必须从问题出发,用问号开路,不断探究,才能生长新思想,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感受。现代学习方式特别重视感悟,也十分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要求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教育改革的目的,也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多出、快出,出好人才。人才,是创业和立业之本。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一项伟大的事业,都离不了大批杰出的人才,那么,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未来需要的首先是创造型的人才。创造性是科学技术最根本的特征,尤其是面临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没有创造型的人才就不能适应这场革命的要求。什么叫创造型的人才,创造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特点,培养创造性人才与语文教改的关系怎样呢?一、创造型人才应有发明创造能力。古今中外的发明史上,我们不难看到,一切发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才华四溢     
吃饱喝足后,我与友走在回校的路上。“你如道吗?”我突然说到,“韩寒的‘全才学说’。”“说!”友已习惯我的突然爆发性言论。“他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法是为培养全才而准备的,全才就是人中之王,可我们培养出全才了吗?没有!所以全的‘王’应拿开,我们的社会需要人才!”我顿了顿,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对数学教育界来说,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贾晓岚 《上海教育》2001,(20):32-34
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曾经指出:“我们祖先提出了‘学问’两个字,就是要‘学问问题’,不是‘学答’,现在很多青少年很注意‘学答’,而不是‘学问’。”的确,一切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教学过程也应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如何设计高  相似文献   

19.
张水英 《陕西教育》2007,(10):44-44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实际上提问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同时提问也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既能抓得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还要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疑的艺术     
王兆银 《现代语文》2004,(2):36-36,38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疑的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也曾明确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毫无异议的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问个为什么。”两位先贤都强调了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