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个性化阅读中,怎样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课程目标、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谐统一呢?一、个性化阅读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一位教师在执教《鸬鹚》一课时,抓住“一抹”这个词,以  相似文献   

2.
读与哈姆雷特是怎样的关系?笔浅谈三点。 一、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什么“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原因有二:首先是作品本身的丰富性。这里主要是指学作品,那些用形象来说明道理的作品,形象大于思维。一个形象、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看可以说明不同的道理。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至今诸家看法不一:有人说是咏物诗,有人说是爱情诗。可以说各有道理,难下定论。《教参》上也是这样处理的。这不是一个是非选择题。再举一例,《水浒传》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壮举,抑或是“招安”、“投降”。一句话: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已为读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与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十分欣赏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那句话:“即使将我置身核桃壳中,我也拥有一个世界”。其实,莎士比亚也是被命运之神囚禁在核桃壳中的人。他一生虽遭遇坎坷,但却无泪。他的泪呢?他的泪凝成了让千万万读者泪雨倾盆的罗密欧、朱丽叶、哈姆雷特。别再说一颗高贵的灵魂只有“果壳”那么大的庙宇了,高贵的灵魂能与千万万颗善良的心灵相遇!“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得多好。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灵魂呢,他的灵魂的庙宇在何处?我想,他的庙宇应该在优美的文学世界中,在他学生的善良心田里。我,一位60年…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时时感受到老师们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独特体验的尊重,但当学生的阅读体验偏出轨道,与“哈姆雷特”无关时,有些语文老师却缺失了应有的专业敏感。那么,课堂上哪些“独特体验”我们应该警惕,又有伺有效的对策呢?  相似文献   

5.
王怀章 《现代语文》2014,(5):105-106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充分说明对于同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期读,也会读出不同的感悟。对于同样的作品,读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影响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呢?其实阅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第二次创作,是在作者第一次创作的基础上,读者的再创作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他们对具体作品的不同看法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标签。暂不考究这句话到底是“国粹”还是“舶来品” ,如果我们确实读过《哈姆雷特》的原文 ,能读出哈姆雷特的刚毅果断吗 ?答案是否定的。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个性是作品所固有的。再实际一点 ,我们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少年闰土》 ,没有谁会说有四十个学生就有四十个鲁迅、四十个雨来、四十个闰土。原因很简单 ,所突出的这些人物的特点是一定的 ,是共性的东西。事实上 ,语文学习中的文本的感悟方法、渠道、时间的安排等很多都是共性的。所谓个性化 ,是…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从而激活阅读教学,使之成为充满着心智对抗、思想碰撞的一潭“活”水呢?  相似文献   

8.
“文本解读个性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理想。然而,当我们将关注的视角投向现实世界,“文本解渎个性化”又是一番怎样的生存状态呢?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追寻“文本解读个性化”这一理想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是也正在失去一些不该失去的要义呢?  相似文献   

9.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也应当如此。单篇课文的教学点往往不止一个,那如何才能找准定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文体不同,文本的结构、特征也迥异。在教学中,针对一篇课文,教师要紧扣文本特征确定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现时每个教师记得最清的一句话,但是如何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彰显出“个性”的光彩呢?这将是我们一直为之不断探讨的话题。本节课上,培养学生在给课文批注时丰富和激发个体的独特感受——于有感处思绪万千,于简单处畅谈所见,于困惑处深入思维,于关键处反复推敲.于领悟处体会一得。微微俯身后聆听“花开花语”,琅琅书声中闻到“四溢芳香”。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上,我喜欢对学生说:“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课文学习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倡导学生对文本的个性阅读,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富有个性的阅读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积累良好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中有这样的现象“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样”,哈姆雷特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各位读者对语篇解读的理解各不相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激活学生的认知潜能,引导学生产生个性化认知。  相似文献   

13.
彭连华 《考试周刊》2012,(76):35-3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显得尤为必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富有灵性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我们并不想否定的理论是: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在课改新理念的引导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脱颖而出,我们称之为“问题教学”。有“问题”便有“答案”。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面对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呢?下面笔者笔者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的两个典型案例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此,笔者认为个性化作文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一个“模仿——大同小异——小同大异——个性创意表达”的过程。如何指导学生习作由模仿到个性化的转变呢?  相似文献   

16.
人物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错!其实有时一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7.
邱海标 《辅导员》2009,(13):77-7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极富有个性化,“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语文学习有机组成部分的预习,也富有个性化。老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应充分给学生预习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8.
注重“个性化”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时代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会运用信息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去解决预习中自集的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和“个性化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查阅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哲学家称之为“对话”。语言学家称之为“言语主体与言语作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心理学家称之为“同化”和“顺应”,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就在于学生与语文之间是否发生了这种内在的交流.以及这种内在的交流是否流畅,是否完整,是否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语文”都是个性化的、不确定的。事实上,各不相同的学习个性和千差万别的文本个性,也决定了我们实施阅读教学必须灵活多变,追求个性教学。在实践中,也只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才能真正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构建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应从何入手呢?  相似文献   

20.
一、有效教学之我见 何谓“有效”呢?现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也很难找到一种最佳的界定角度或框架。正如1000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1000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样,笔者认同的有效教学是这样的: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价值取向,能够助长师生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教学的本质就是塑造健全人格,教学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提高师生生命质量正是笔者的职业理想追求。那么,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有效教学呢?因为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