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     
《中国培训》2004,(3):61-62
蓬莱市岗位扶贫趟新路去年以来,蓬莱市委、市政府把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扶贫救弱的重要举措,全方位开发和挖掘就业岗位,努力促进就业方式多元化,为弱势群体走出困境趟出一条新路。全市共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9000多人重新就业。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岗位。按照“机关事业腾岗位、政府花钱买岗位”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管理权,对财政拨款单位的后勤保障、生活服务等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详细进行调查,对出现的空缺岗位或新增岗位,实行用人申报制度,再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备案优先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全市机…  相似文献   

2.
非正规就业是扩大我国就业渠道的现实选择,能有效增加就业岗位,能提供了灵活、多样性的就业空间,为就业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保证。根据我国当前的非正规就业现状,笔者针对弱势群体的非正规就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时期,弱势群体的总量在扩大,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影响到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实现。通过对城市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就业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转型时期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给予他们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培训等措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创新就业观念,给予他们方方面面的支持,才能真正引导和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就业弱势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预计我国年均新增劳动力将在1000万左右,但是,按照目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即GDP增长1%,可以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7%,约增加600万个就业岗位。显然,新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是不可能满足就业需要的,需要提高GDP增长对就业岗位的拉动效应;并且,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层次分布(或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水平),将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今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立足高职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运用SWOT方法分析高职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处境,构建就业对策SWOT矩阵,探究影响高职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基于SWOT模式的高职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试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弱势群体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生理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性别弱势群体等。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8.
余祖光 《职教论坛》2007,(9S):35-35
扶贫助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弱势群体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其掌握某一职业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并协助他们走上就业岗位.既是扶贫助困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也是终身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功能。作者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权威文件-《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对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作了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资源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多,高校就业工作已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心的大事。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毕业生中存在的诸如学业、心理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必须得到重视的“弱势群体”。做好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高校学生工作的稳定和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毕业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席瑾 《教书育人》2009,(9):96-97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600万,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加之2008年的未就业毕业生,预计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50万以上。社会有效需求与毕业生规模增长速度的差异较大,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空前严重。这对于本身就属于弱势群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结构转型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出现。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根本。高校应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心理调适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以及知识储备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进行引导。同时,政府、高校应采取措施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2.
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3.
齐智慧 《考试周刊》2011,(32):197-198
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现实产生很大差距;大学生不再是"天子骄子"、"社会宠儿",相应的变为在就业方面的弱势群体,这一转变必然导致诸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同时也给社会的和谐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商洛市劳动力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商洛市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第二,第一产业滞留的劳动力仍然较多;第三,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加大。据此,解决就业问题的宏观战略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城市建设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毕业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构成,并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干预机制的若干对策,认为应完善就业改革,优化就业环境;弱势群体,强势关注;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引导弱势群体自立自强,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就业单位青睐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当今,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特别大学生中的那些弱势群体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出现.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高校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心理调适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以及知识储备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进行引导,同时,政府、高校应采取措施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8.
王霞 《文教资料》2009,(9):217-219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则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焦点和难点,这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联系当前形势分析了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并从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若干对策,以努力解决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所遭遇的弱势群体的尴尬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成为高校学生工作新体系中的中心工作。不少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感到无所适从,无法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成为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因此,现阶段高校如何提高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这一“弱势群体”的种类、产生原因以及引导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是中国国情下高等教育的特殊产物,它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更凸显其特殊性。为此,提出从六个方面构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毕业生就业的理念,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软硬件"建设;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搭建"直通车";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信息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