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竞技能力相关概念释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挖掘到竞技能力的获得,直至竞技能力的表现时间逻辑看,与之相关的概念主要有:竞技实力、竞技状态、竞技水平、竞技表现等。竞技能力和竞技实力通过竞技状态描述,竞技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竞技表现水平的提高得到认定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全运会竞技集团实力差异及时空变化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历届全运会各竞技单位为研究对象,以奖牌数目为反应竞技实力的指标,在划分竞技集团的同时,对各集团内部各竞技单位的全运会竞技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第一、二、三竞技集团内部的各竞技单位之间奖牌实力只有稍微差异;(2)第一、二集团之间在各奖牌争夺上表现最为激烈,第三集团与其它各集团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银牌的争夺上,第四集团主要表现在铜牌的争夺上。另外,提示第一集团提高自身银牌和铜牌实力是确保金牌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国家竞技体育文化的构建。认为:我国竞技文化的短板表现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竞技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竞技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必然性;竞技文化体系的构建须考虑到竞技思想文化建设、竞技制度文化建设、竞技器物文化的建设;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竞技文化核心体系,形成国家竞技的精神支柱,对于竞技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王珂 《体育师友》2016,(1):77-8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运动员参赛中出现的竞技表现异常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旨在从理论方面解释竞技表现异常现象,为后续实际赛事分析作理论铺垫。主要结论:在相对开放多变的竞赛环境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难免存在波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会出现偏差,外在表现就是竞技表现异常;从性质上来看,主要包括竞技表现超常和竞技表现失常两种情况;竞技表现是否异常不能仅仅用竞赛成绩来判定,需要考虑参赛对手和自身实力情况并结合竞技表现指标才能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西部竞技体育实力表现及其结构状况的六大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西部各省在近三届全运会,竞技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国家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西部省区运动员等级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我国历届(第1至11届)全运会各竞技单位为研究对象,以各竞技单位金牌、银牌和铜牌数目为反映其整体竞技实力的指标,按各单位竞技实力的差异和稳定程度划分为四个组(下称四个竞技集团),在划分各竞技集团的同时,对各竞技集团内部各竞技单位的竞技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各竞技集团内部竞技单位数量的分布呈均衡化态势发展;各竞技集团之间奖牌实力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一、二竞技集团内部竞技单位之间各奖牌实力差异不明显,表现出势均力敌的多强对抗格局;(2)第一、二竞技集团内部各竞技单位之间在各类奖牌争夺上均表现最为激烈;第三竞技集团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银牌和铜牌的争夺上;第四竞技集团主要以争夺铜牌为主.另外,提示各竞技单位提高自身银牌和铜牌的竞争力是确保全运会竞技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竞技势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智 《体育学刊》2003,10(3):134-137
以项群和各项目为基本单位,以时间转换为背景,对广东全运和奥运竞技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在4—9后全运舍竞技中,体能主导类的各项群以及表现难美类亚项群为广东历后全运舍的传统优势运动项群,其中体能主导类项群的竞技势力是构成整体竞技的基架,也是广东竞技势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长距离游泳和射击项目竞技势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而长距离跑、乒乓球和柔道只能排在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位;另外,广东奥运竞技表现优势项目的单一,只有举重和跳水为奥运优势项目。从而提示广东队按各项群和项目竞技特征进行合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回顾总结国内外关于运动员参赛的相关研究,根据研究范畴和对象划分学科的基本方法,提出了构建竞技参赛学的基本设想。研究认为,凸显运动员竞技参赛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并建立竞技参赛学是竞技体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竞技参赛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团队。主要研究范畴是竞技参赛的行为与调适。主要研究内容是竞技参赛的人类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理论与训练学原理,具体内容是竞技参赛的准备、应对与调适。其中,竞技行为表现与竞技状态转移及其调控是其内核。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颜天民 《体育科学》2000,20(1):26-28
竞技体育的价值表现为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竞技体育的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一元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研究竞技体育的价值对于指导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2011年是竞技武术研究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未能如愿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为此学者们对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进行了必要的回顾与反思,同时研究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于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这一主要目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科研条件和实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研究方法日渐科学化和精细化;武术竞赛规则的研究日趋规范化和标准化;竞技武术理论研究逐步趋于理性化和辩证化。作为竞技武术两大主要运动形式的套路和散打,除具备以上四个竞技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外,还凸显出各自的特点。在积极向奥林匹克竞技运动靠拢的同时,竞技武术套路研究更加注重对传统武术精华的吸收与表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竞技武术套路多元化发展模式的研究日益凸显;增强技击性、竞技性和观赏性始终是竞技武术套路研究的热点;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科学化领域,日渐加强对运动损伤、竞技能力和体能的研究。竞技武术散打研究日渐向科学化、纵深化发展;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成为研究的主流;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生理生化分析成为研究的新趋势;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分析的研究上升到新高度。展望未来,竞技武术研究必将继续深入探讨或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课题:其一,积极探索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吻合的武术奥运竞赛新模式;其二,积极探索竞技武术套路市场化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整体推进;其三,加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对接的研究,为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汲取养料,促进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和谐共融;其四,建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体系,借鉴现代体育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