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家立 《科教文汇》2008,(33):255-255
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就是孪生关系,彼此间相互依存,设计可以是艺术,艺术包括设计,但不等同于设计。没有设计性的艺术,不是艺术。同样,没有艺术性的设计也不能算是好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金银 《科研管理》2022,43(9):169-175
通过将设计知识转化为设计知识产权,提高了设计知识的标准化程度,促进设计知识在全产业中的流通。设计过程中设计知识的集聚与进化形成了螺旋向上的知识创新发展路径。设计过程中产出的设计知识需转化为便于管理、使用及纳入知识产权体系的设计成果。在设计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中,设计组织促成整个行业的设计知识产权的有效集中与合理利用;设计机构建立内部的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计师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设计知识的获取与整理,三个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共同促进设计产业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刘存发 《科技风》2013,(23):141+157-141,157
建筑的设计是无数细节的设计过程。设计人员和设计单位要综合考虑到多种情况,从建筑的形体、立面、节能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并不断作出优化,如此,可以更好的确保居民的切身利益,彰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要点,建筑立面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机电一体化在多学科设计人员的协同设计效率,运用CAX软件,在基于WEB项目级UML,PDM技术和虚拟样机技术构建机电一体化的协同设计平台。以满足机电一体化的协同设计。本文探究了构成协同设计平台完成各项设计的工作站群和基于WEB项目级的PDM,以及这个平台的运营方式。测试表明,该机电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满足多专业多学科领域的设计团队协同设计工作,大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产品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群智(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CI)设计是数字时代涌现出的设计新形态。采用多案例研究法,以6个群智设计项目为样本,从生态系统视角探索群智设计活动的协同机制。研究发现:“设计生态系统”的存在是开展群智设计的基本条件;群智设计的过程包括设计创意互启、共划设计目的、同担设计任务、共创设计内容、设计价值共识五类活动,呈现出“链环—回路”全过程协同的特点;“人本逻辑”促进了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和协调,实现了多主体、多要素在群智设计中的协同。群智设计活动的基本条件、过程特点、协同方式,从生态系统视角综合阐明了群智设计的协同机制。群智设计提升了设计的原创性和开放性,突显了设计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人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4月15日下午6点,南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以及意大利著名设计杂志ABITARE共同发起的CDM中间设计交易市场,在米兰托尔托娜设计图书馆隆重揭幕,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获奖产品璀璨登场。这是2010年米兰国际设计周规模最大的中国设计主题展,也是中国设计首次以国家馆的姿态亮相被称为“设计奥斯卡”的米兰设计周。  相似文献   

7.
张颖 《科学生活》2007,(5):82-85
INDEX设计奖是丹麦的一个著名的设计奖项,每两年举行一次,它的宗旨是"设计改善生活"。INDEX设计奖没有采用传统的设计分类,如视觉设计、工业设计等,因为该奖项的创立者认为那种划分方法并不能完全体现设计的乐趣。它的奖项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身体、家庭、工作、娱乐以及社会。在2007年INDEX设计奖的提名作品中,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设计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的人群,旨在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改善生活、改善生命,这就是INDEX设计,也是所有的设计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郑昕怡 《科技风》2015,(3):11+13
适度设计是当代工业设计的多个设计理论之一,它的出现是反思当下商业社会物欲高涨而导致的很多过度设计的出现,适度设计提倡的是在适当、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行有利于未来社会以及环境发展的设计活动,是以促进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为目标的设计理论。无印良品是设计理念与适度设计的精神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列举无印良品的设计方式在适度设计层面上的考量,或许能为当代设计的发展带来一点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9.
郑艳红 《科技风》2015,(4):69-70
公路路线设计并非独立性的主体工作,在设计过程中,与路基设计和路面设计互相影响和制约,基于公路路线设计的角度,本文将在分析公路路线设计对路基、路面设计影响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公路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与横断面设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对于设计人员定位客户的需求、设计出来符合客户习惯的产品以及强化客户群的产品体验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当今社会乃至未来世界,交互设计这一新兴设计理念必将引领新的设计风潮。本文探究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的同时,阐释了交互设计在高端产品应用领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吕月佳 《科技广场》2013,(7):112-115
机电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安全性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整个设计过程是产品人性化设计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机电产品安全设计从人和物两个方面考虑,提出对产品安全性设计的方法及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屋面防水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有:设计人员过多的重视防水设计,而忽视排水设计;找平层设计不够平整光滑;防水层厚度没有达到相关要求等,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屋面的防水效果,但是究其原因,除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达不到要求外,还主要是因为设计人员设计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意识到屋面防水设计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通过对屋面防水设计存在的问题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改进措施,仅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孙文涛 《科技风》2014,(17):28-28
对于轴承工业工程设计而言,工艺设计是一切设计的基础,而工艺设计的细节决定设计的成败。本文就影响工艺设计的细节因素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李若辉 《今日科苑》2011,(20):87-88
产业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东西文化撞击在一起,设计面临着二元文化的局面。本文着眼于设计和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探讨了新时期文化和设计关系,提出以中国文化为设计指导,树立新时期的设计文化价值体系,洋为中用,建立中国自己的设计特色和国际设计品牌形象,同时充分发挥设计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磊 《科学学研究》1992,10(4):11-15
设计学是由关于设计的科学技术知识构成的独立的、工程技术学科。设计科学学包括设计学及其理论、方法、体系等在内的大学科。本文认为工业设计(或称设计美学)已经不能代表设计科学发展的趋势,要使设计真正成为生产力,必须从建立并完善学科体系入手。设计科学学的探索正是关于设计工作普遍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冯玉雪  李吴宏 《科教文汇》2013,(22):147-148
设计师的"德"对设计活动的进行有重要影响。诚然,设计理论在其所涉及的领域被广泛应用,丰富和提高了设计活动的工作效率,为设计创意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归根结底它只是设计结果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于设计师的"德",没有在设计上表现出来。如何使设计师的"德"对设计产生更好的影响是艺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在,设计在满足以往以形态和色彩为重点的设计要求的同时,设计师的"德"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是从《礼记》中看"德"对设计的重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用电水平的快速发展,对住宅小区电气工程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气工程设计对小区居民用电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在住宅小区电气工程设计方面,虽然取得许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住宅小区用电的稳定性,例如,设计机制不健全、设计理念落后等等。因此,各设计单位和供电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住宅小区电气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强化住宅小区电气工程设计。本文主要阐述了住宅小区电气工程设计的现状,以及强化小区电气工程设计的主要对策,进而有效确保小区居民用电。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内、外机械行业的激烈竞争,对机床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对提高机床设计和加强企业的竞争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数控机床为例,分析了该产品设计的现状,用工业设计现代设计理念来诠释机床设计。在产品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语意设计和品牌建设方面做了重点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孙达科 《科教文汇》2008,(32):75-75
设计与教育存在互补性,好的设计引发好的新的设计理论,利用系统形成教育模式。优秀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又会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形成设计人才梯队的有序性、传承性,继而形成设计质的飞跃,使设计呈现勃勃生机和强大的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孙孝文 《科技广场》2011,(3):123-125
文章以模块化设计和参数化设计为指导思想,以Visual Basic为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运用最新数据库接口技术与CAD软件平台,开发了集设计、计算、绘图于一体的齿轮传动设计系统。讨论了齿轮传动设计中有关数据、表格和线图的程序化方法,介绍了设计子系统的算法设计,绘图子系统的AutoCAD编程接口。该设计系统操作方便、界面友好、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重复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