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铁券文书是表明明代贵族爵位的凭证性文书,是明代封赠文书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认识明代贵族政治的一个重要角度。本文根据史料记载,结合现存的铁券文书原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铁券文书在明代不同历史时期的颁发及与当时政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铁券文书的形成、处理与管理,以期从政治和文书管理两个方面认识明代铁券文书。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朱元璋为实现保恤臣子之意,按军功赐爵授券,将爵位与铁券联系起来,实现了铁券授予的制度化。通过翻检《明史》,并结合《实录》等典籍校验,本文补充了学界现有明朝铁券授予对象的统计。通过对券主画像,本文指出明朝铁券授予的意义除论功行赏外,更强调其对功臣家族内部血缘式链条的再造。  相似文献   

3.
铁券从汉朝起便是统治者维护政权的手段之一,唐朝也不例外.唐朝铁券颁赐与特定历史环境相关,并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由于在时间、对象选择上存在失误,铁券颁赐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有时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帝王为了封赏有功之臣,使其竭力效忠,不是封王赐爵,就是大赏金银,广造华屋,其中更特别的就是颁赐铁券。铁券,作为古代帝王赐给功臣并使其世代均可享受某些特权,尤其是犯罪免死的凭证,它很早就在中国历史上出现,除了少数的几个朝代外,几乎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颁赐铁券是奖励功臣并使他们免受惩罚的凭证,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恩宠。唐代帝王为巩固政治统治,笼络和驾驭悍将功臣,曾多次向他们颁赐铁券,数量和范围也不断增加扩大,逐渐成为当时皇帝颁赐的一种常制。  相似文献   

6.
铁券     
《水浒》七十一回本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写店主动人介绍柴进时说“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又在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中,写李逵打死殷天锡后,知府高廉抓书铁券。“这个给柴进提供保护、带来特权的“誓书铁券”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何以有如此威力?  相似文献   

7.
1986年5月,青海省档案馆征集到一件明英宗于天顺年间颁赐功臣李文的金书铁券.明代李文铁券的收藏,成为全国档案馆系统所藏的唯一铁券.这种具有特殊形制的档案,丰富了我国历史档案的馆藏品种,因而成为青海省档案馆馆藏珍品.1996年9月,为纪念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在中国召开,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一枚"金石档案·明代铁券"就是据此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8.
庾晋 《档案天地》2007,(2):34-36
什么是“丹书铁券”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帝王为了,封赏有功之臣,使其竭力效忠,不是封王赐爵,就是大赏金银,广造华屋,其中更特别的就是颁赐铁券.铁券,作为古代帝王赐给功臣并使其世代均可享受某些特权,尤其是犯罪免死的凭证,它很早就在中国历史上出现,除了少数的几个朝代外,几乎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铁券,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盟约性质的文书。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特权。铁券一词,据笔者所知,最早见于《后汉书·祭遵传》。《祭遵传》中,引了东汉光武帝时博士范升所上奏疏中的一段话,文曰:“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功勋,颂其德美。生则宠以殊礼,奏事不名,入门不趋,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丹书铁券,传于无穷。”可见,我国于汉高祖刘邦时开始有了铁券文书,不过那时不叫铁券。史书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符”,《说文》解释:信也;《史记》注释:诸所合符以为契者也。“丹书、铁券、金匮、石室”,即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  相似文献   

11.
庚晋 《档案时空》2006,(11):31-34
何谓“丹书铁券”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  相似文献   

12.
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自从人类告别愚昧和野蛮,进入明时代以来,就有意识的形成和保存档案,传承民族化。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化传统,档案就是它的记录和见证。在我们国家首批通过的“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单中,有反映两千年前经济社会生活的尹湾汉简;有印证西藏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版图的官方书;有体现封建帝王治武功的明朝铁券、清代金榜;有记载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江南机器制造局、大生纱厂、汉治萍公司的早期献;有标志着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重新崛起的开国大典政府公告等。  相似文献   

13.
<正> 纵观人类文明史,从绳索、兽皮、石板、甲骨、铜鼎、铁券、缣帛、竹简等,到当代的纸张,档案载体一直处于发展、变化、更替之中。“更替”是大趋势,但电子文件要彻底取代纸质文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金书铁券"即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免死牌"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踢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戢被赐者对期延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咒等;四、皇帝的誓言。按照朝廷的规定,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踢予的种种特权。"铁券"一般分为左右两半,左半部分颁发给受赐者,右半部分留藏于重官内府。以待出现异常时验证两者是否吻合。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金书铁券"是明期项宗皇帝在天顺二年(1458年)颁赐给右军都督  相似文献   

15.
西汉郡级档案文书的重大发现──东海县尹湾村汉墓出土一批简牍刘洪石为纪念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的召开,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特种邮票《中国古代档案珍藏》一套,计4枚。分别为“商代龟甲”、“汉代木牍”、“明代铁券”、“清代国书”。其中“汉代木牍”就是选择出土于江...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历史。关于古代印度金石档案的情况,由于史料文献极少,难得其详,但根据一些零碎的、片断的记载,仍可以对这个问题作一粗略的描述。一、金文档案印度最古老的文字是刻在石头或泥土制成的印章上,形成独特的“印章文字”。后来,国家的重要法令或其它特殊文件,都刻在石头或金属板上,这样就形成了金石档案。古印度的金文档案有铁券、?、赐地铜牌,石刻档案有石雕印章、石柱、摩崖等。铁券和是分别镂刻在铁板和铜板上的金文档案。法显《佛国记》中说:“自佛般泥洹后,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  相似文献   

17.
《历史档案》2006,(3):F0004-F0004
本刊讯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冯伯群研究馆员撰写的《休闲在档案之间)一书,近日已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很有新意的图书,其主要内容有:挖掘我国档案馆馆藏历史信息编写的故事:誓书铁券——明代杀人可免死罪;誓死不屈,含冤写下遗嘱的忠臣;清代皇帝传位的秘诏,节  相似文献   

18.
三十而离     
年过三十是春节,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对于记者来说,年过三十是变节,是改嫁,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个人,如果年过三十,还在新闻单位干,可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一,他是全日制国家原始正式工。这种人有“免死铁券”。但随着各个新闻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深入,这种人像文物一样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休闲在档案之间》是中国档案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一种档案故事书。书中主要包括: 挖掘我国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信息写成的故事:明代杀人可以免死的誓书铁券。誓死不屈, 写下著名遗嘱后含冤而死的忠臣。清代皇帝传位的秘诏,节日的膳食底档,演算数学的算草,进行的科学试验,倡导节俭不吃补药。胡适父亲下葬时有无人头,还是用的木头?铜头?金头?……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档案与档案工作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一、我国丰富的馆藏档案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我国档案资源丰富,从古代的甲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卷帙、金册铁券到纸墨文件,以至现代的声像、磁介质档案,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而且荟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