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贵刊2004年第1期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以下简称何文)一文后,深有感触。确实如何文所述,语文教学中那些不合时宜的“把话说完整”,不仅无益于学生语言的表达,反而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把话说完整”这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作为课堂常用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己任,把培养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语言能力作为目标。 一、什么是“把话说完整” 什么是“把话说完整”?“完整”一词在最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应有的部分都具有;没有损坏或残缺”。由此…  相似文献   

2.
“孩子,请把话说完整。”课堂上,我的确常常对孩子们这样说。所以看到了何黄海老师写的《质疑“把话说完整”》,我为之一震。回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想,只是在个别语言环境中,可以不说完整话;着眼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们说完整话,毋庸质疑。一、要全面认识儿童语言表达的广泛含义何老师认为人们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绝大多数时间都使用短语,并以学生回答老师问题的两个例子加以证明。不错,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短语,但是在提问时呢?在说明时呢?在叙述时呢?我们可以大量地使用短语吗?很明显,何老师把语言表达的含义定在了…  相似文献   

3.
郑家勇 《教育文汇》2014,(14):32-32
一位老师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2课《猴子种果树》一文。第一课时后段,她侧重进行写字教学,主要教学2个生字:浇和拔。她范写之后,又指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字的结构,要求注意笔划、间架,并带领学生“书空”,然后启发学生对“浇”字进行“生字开花”。  相似文献   

4.
1986年国家教委制定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根据小学语文的这一性质,我们组织了《詹天佑》一课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教师在要求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问题:詹天佑是一个什么人?本文写了他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了时代背景和指导学习生字词。第二步,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写詹天佑“杰出”、“爱国”的。(分段讲课文)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校巫燕玲老师在一年级教了语文《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一课。这一课分三节进行。这里记录的是第一节课的实况。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巫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张思德同志的高贵品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读书无用论”,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曾听过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咏鹅》。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立即纠正说:“小朋友说话要完整,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接着,教师又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再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相似文献   

7.
听了很多低年级语文课,我感到“搭桥”工作十分重要。所谓“搭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完整的学生做诱导,启发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做“搭桥”工作,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在学习“掰”这个生字时,老师让一个学生说说怎么记“掰”字,那个学生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手字变形,右边是个手字,中间是个分字,合起来就念掰’把一个东西掰成几半几的掰。老师又问:“书上说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顺手掰了一个。掰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学生回答不上来了。老师没有马上让他坐下,而是启发说:“在这里还是  相似文献   

8.
听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的研究课《这儿真好》,引发了我对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这节研究课的前半程,教师上得很流畅,学生相当活跃。在这节课的最后十分钟里,老师安排的内容是“精心”指导学生书写好“象”、“极”、“玩”、“年”四个一类生字。按理说,十分钟时间安排写四个生字,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可在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逐一给这四个生字组词、扩词,然后再引导学生逐一书空识记字形,接着又引导学生逐一观察、评价老师所“范写”的字存在的问题,最后又带着学生温习了一遍“写字歌”。待到教师将上述环节教学完毕,…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学生在一次语文测验中,因考得不太理想,语文老师罚该学生把所有错的生字和词语各抄10行(每行6个字),并要求第二天上语文课时必须交上。后来那个学生说:“我手都写麻了,还是记不住那些错的生字和词语。”这位老师的做法无非是让学生重复记忆,但为什么没有奏效呢?  相似文献   

10.
奖品     
这是一节识字课。学生正在学习生字。“谁认识这个字?”一边说,年轻的女教师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叶”字。犹豫了一会儿,几个孩子终于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小男孩回答。男孩儿怯生生地回答:yie,树叶的叶。微笑如花般在老师脸上绽放。“棒极了!老师要奖励你。”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从讲台上变戏法般拿出了她的奖品———一片火红的爬山虎叶子。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片叶子,打开文具盒放了进去。老师举起一把爬山虎叶子说:“同学们,这些都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奖品。喜欢吗?”“喜欢!”“那就要加油哟!从现在起,咱们比比看,谁识…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研会上,一致决定一(一)班语文老师许芝芬同志试教“公园里的花”(初小语文第一册第十七课)一课,许芝芬老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她请我帮助备好这一课,我也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要求。起初,她在钻研教材这方面很少注意。只担心着这些问题:这一课按照全学期教学计划的规定要用五个教时来教,如何安排各个教时的内容和份量?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述故事?如何提出生字新词?如何分析课文?如何进行提问?问题怎样组织才不会重复?如何指导复述?……一句话,仅在教学方法上兜圈子。她还未深切地体会到:要把这一课教好,要顺利地解决她自己所提出来的问题,就一定先要对教材很好  相似文献   

12.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假互动表现。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例子: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  相似文献   

13.
曾看到有家报纸刊登这样一则消息:有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利用识字卡片教学生字,卡片正面是生字,背面是用这三个字组成三个词“回家,回归,回合”,可是有位学生填“回扣”,该老师指出是错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该教师要求学生按规定的范围思  相似文献   

14.
有幸听了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杨屹的一节课 ,受益匪浅 ,至今难忘。她讲的是《秋天》一课。课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情导入 ,初读课文老师 :现在是什么季节 ?好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秋天的文章。 1 .请大家打开书 ,自己来读课文 ,边读边把生字画下来。 2 .你都画出了哪些生字啊 ?学生读 ,老师用多媒体把字打出来。3.生字就像我们的新朋友 ,来 ,和你的新朋友认识认识。注意多音字“当”的读法。二、细读理解 ,感知课文的“语脉”1 .找四个学生朗读课文 ,每人一段 ,老师 :噢 ,这么棒 ,新朋友的名字都读准了。 2 .请大家再默读课文 ,边…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课堂上,老师提问:“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了什么?”好几个学生回答:“小猴子看见了玉米。”这种回答,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读懂这一个句子:“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这一句话有四个分句。第一分句是结构完整的句子,第二、三、四分句都是承前省主语的句子。第一分句是回答老师问题的依据所在,其结构是:  相似文献   

16.
沙洲县西张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吴赛媛在归类识学中精心设计巩固生字词的方法:把刚教过的生字词编在一段连贯的短文里,让学生读。例如第三册“归类识字(二)”第3课中有“咪mi(笑咪咪)”、“眯mi(眯着眼睛)”“谜mi(谜语)”三个生字词,吴老师设计了一段短文:“小方笑咪咪地说:‘奶奶,你眯着眼睛在看什么呢?’奶奶说:‘我在看一本《谜语》。’”巩固时,她让学生读这段话。这课的上半部有“达d(到达)”、“饱bo(饱了)”、“绘hu(绘画)”、“粮ling(粮食shi)”、“简  相似文献   

17.
我在常规教学并配合幻灯教学中,尝到了甜头,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以语文二册18课《锄禾》为例,谈谈教学尝试。 (一)利用形声并茂的优点,在学词句中学字教《锄禾》这首古诗,我是利用幻灯帮助学生边理解词句边教生字的。当教“锄禾日当午”时,首先启发学生想象“锄禾”是什么意思。我说:“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同学们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往下看,看见农民伯伯在田里干什么?”学生经过回忆,回答:“我们看见农民伯伯在田里给庄稼除草。”“对,‘锄禾’就是给禾苗或庄稼除草松土”。我小结后又问:“农民伯伯在什么时候给禾苗除草呢?请同学们看幻灯。”紧接着幻  相似文献   

18.
一、口语交际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教学生字时,创设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方法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可以指名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能慢慢学会把话说得准确、简练、有条理.……  相似文献   

19.
一、训练学生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初入学的孩子接触事物还不多 ,语言也不发达 ,一个完整的语句 ,他们往往要分成两次或三次才能说清楚。例如 :“明天大家来学校领书。”这句话就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可是 ,一年级学生在说这句话时 ,很可能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 1 )明天来领书。( 2 )明天大家来学校。 ( 3)明天来学校领书。以上三种情况都不算语意完整的句子 ,要避免这种现象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训练他们把话说完整。如我提问 :“这篇课文现在谁会朗读 ?”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回答 :“会。”或是 :“我会。”等等。而应该完整地…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4年第一期“争鸣之页”栏目刊登了何黄海老师的文章《质疑“把话说完整”》。何老师针对教学中一句司空见惯的评价语作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课堂教学中如果强调“把话说完整”会产生三大问题:与日常语言表达的习惯不符合;与思维情感活动基本规律冲突;与真实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矛盾。读罢,发现何老师提出这个议题时,似乎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中的“语言”认识不够充分,只停留在“会话语言”上,忽视了“独白语言”层面上的思考,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不明确。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