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同志们、专家学者们、研究工作者们、诗人、作家及教师、大学生们:今天,我们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中心,伊宁市的最高学府——伊犁师范学院欢聚一堂,宣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加勒克研究会成立,并召开首届唐加勒克学术研讨会.新疆各族人民高度评价了唐加勒克这位爱国主义的战斗诗人.我借此机会,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名义,衷心地祝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加勒克研究会的成立以及首届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我衷心期望,更好地发展当前的唐加勒克研究工作,形成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研究集体,为进一步繁荣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出杰出的贡献,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唐加勒克是现代哈萨克著名诗人,本文通过对他诗歌的分析评价,论述了唐加勒克诗歌中爱与美的情情,并从语言艺术的角度、评述了唐加勒克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确解读唐加勒克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唐加勒克研究中,应该多视角、多层面地从诗人、政治家、思想家、哈萨克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的角度来解读唐加勒克,探寻他的伟大与平凡。同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方可规避对唐加勒克的误读,实现全面认识唐加勒克和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1):F0002-F0002,F0003
2008年12月6日,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我院召开,会议由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伊犁师范学院副院长张治安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5.
乌拉赞拜·叶高拜先生是著名的哈萨克族文艺理论家和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唐加勒克研究,成果卓著,影响深远。他的去世,是哈萨克文学事业的重大损失,也是唐加勒克研究事业的重大损失。乌拉赞拜先生虽然走了,但是,他所从事的事业将会与唐加勒克的英名一样,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相似文献   

6.
本是对哈萨克族现代诗人唐加勒克的诗歌作品选集《唐加勒克诗选》的评论,章认为唐加勒克是哈萨克族的一位带有民族民主革命倾向的现代启蒙诗人,并结合其作品具体评析了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对民族“根性”的审视和进行思想启蒙、革命宣传,以及在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新的民间性等诸多特征。据此,认为唐加勒克对早期革命诗歌和中国新诗“走向现代”的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各位专家学者们、同志们: 在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的精心筹划下,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汉文版的《唐加勒克诗选》今天终于编印完毕,与大家见面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请允许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为此书的编译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的所有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建国50年来,各族文艺工作者、研究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专家学者们翻译和介绍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于促进民、汉文化相互交流,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汉文版《唐加勒克诗选》的出版为翻译和介绍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作品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就在我国政府一洗百年耻辱、顺利收回香港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满怀豪情地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大好形势下,自治区唐加勒克研究会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奎屯市召开,总结经验,研究工作,共同推动唐加勒克学术研究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对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预祝这次会议开得  相似文献   

9.
建立唐加勒克研究学科,顾名思义,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探讨诗人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我们对唐加勒克的文学研究工作虽然已进行了四十年了,但从学术性的高度认识它,应该说只是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深入.这是一株幼芽.它首先意味着我们将从理论的高度全面、深入地研究唐加勒克;更意味着,我们将义不容辞地为繁荣发展今天和未来的文化事业和文学事业,以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努力.我们相信这株幼芽终将壮大,变成绿荫葱笼、盘根错节的大树.这就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和发掘,对四十年间许多事情作出学术性的评判.为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本文将着重对有关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中某些鲜为人知的问题,以及曾经提出但并不深入细致、甚至混淆的某些看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简介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涌动着一股忽视程序设计教育的风气,人们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出现偏差,即仅从普及的角度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程序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都表明师生具备广义程序设计观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程序设计概念有助于"纠偏"。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时期,爱情进入文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爱情在政治夹缝中孤独地生长。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爱情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下了政治的深深印痕,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所以这一时期的爱情小说只不过披的是爱情的迷人的外衣,其实质是一篇篇的政治教化读物。  相似文献   

13.
“美国模式”的化与制度缺陷应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激励制度缺乏公平的价值观前提,最终将引发大规模财务欺诈活动的产生与蔓延,只会带来短期掺水的繁荣与效率,无益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繁荣,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博客、播客、维客、掘客、公民新闻网等。网络自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应引起重视。公民新闻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彩票业的蓬勃发展已亟需一部专门的彩票法规将彩票经营纳入法制轨道。文章着眼于立法中的关键要素,即立法原则问题,并结合相关制度的设计,对经营主体、经营者权限、彩票的特质、运作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构想,以期完成对《彩票法》总体架构的搭建。  相似文献   

16.
对英文报刊、杂志上文章题目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了英文文章题目更加趋于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的特点。掌握好这些特点对于写好英文文章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为中文文章题目的改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岑玲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6):100-102,43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学作品数量较多,这些作品虽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其共同题材的作品具有较为接近的审美文化内涵,对之如有理论和意识上的把握,在语文教学中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同时能在语文教学中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使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孙盛曾对《三国志》做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并且有他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义例体系.可是,史学界对于他在《三国志》研究史上的拓荒之功及其时裴松之《三国志》注例形成的借鉴价值,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孙盛《三国志》研究的探索和考论,既有助于为还原东晋的《三国志》研究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文献的来源以及体例取法的样本依据,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三国志》研究.  相似文献   

19.
In Australia, and internationally, integration is a widely promoted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strategy. Integration is claimed to engage students by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to work on a few cross-disciplinary objectives, to apply knowledge across the subject boundaries and to work on tasks with meaning and relevance. While these curriculum goals enjoy a certain popularity among middle school reformers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dherents, in practice, the prevalence of integration is patchy and provisional. In this article, we (re) examine two of our studies of middle school integra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is apparent disparity between the rhetoric and the reality. In our re-search for integration, we look back at our data to identify enabling and inhibiting conditions for 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 a list of key program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we look forward, drawing on the notion of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to speculate on the reasons why some middle school programs seem to flourish while others wither.  相似文献   

20.
经济、科技实力居于世界一流的美国一直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的比较对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主渠道的美国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教育的参照系。众多的中美基础教育比较中,褒美贬中成了主流。在综述这类言论的基础上,讨论造成中美教育差距和现状的深层文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中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