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意力稀缺时代的电视节目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将商品交换的概念引入到对人们看电视这一行为的分析中,那么以电视台为主的一些电视节目提供者,就构成了商品交换的卖方,电视观众则构成了商品交换的买方, 各类电视节目则是卖方出售的商品,买方在这里支付的是时间和注意力而不是一般形式的货币。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相一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视节目市场同样也经历了从节目供给相对不足、节目需求相对过剩的“卖方市场”向节目供给相对过剩、节目需求相对不足的“买方市场”的转变。对受众,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成为“买方市场”时代各电视机构竞争的核心内容。在这场争夺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卖方市场”跨入“买方市场”,电视节目“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目前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相当一部分内容毫无新意,节目形式雷同。有些节目仅仅靠诸如不断变换舞台背景、主持人等外在形象包装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对此,有关专家呼吁:电视综艺节目应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增长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也使电视节目与受众选择之间的供需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目前一般城市的观众有二十余台、套的电视节目可供选择,而在每台、套的节目中又分别有风格、题材各异,播出周期、长度不一的数十个节目交替上场,由于充斥荧屏的是大量平庸之作,优秀的精品节目反而成为深受欢迎却不可多得的奢侈品。这标志着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供求关系已由以电视产品为主导的卖方市场转化成了以观众欣赏习惯,欣赏需求为主导的买方市场,受众需求引导着电视产品(节目)的生产、销售(播出及…  相似文献   

4.
刘琼 《今传媒》2013,(11):11-13
随着社会媒介产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传播,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电视媒体逐步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以传播者为中心过渡到以受众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以我国内地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在现代媒体中的出现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活跃。在传播过程中,作为新时代优秀职业女性的一部分,她们既是“传播主体”,又是“被审美对象”,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又如何保持自身恒定发展,本文引用“势能”的概念,试图解析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势能”内涵,肯定了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主持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女性在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的优势发挥。从女性魅力的形象展现以及展示风格特色来分析女性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优势,来传递女性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受众需求角度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霞 《新闻传播》2009,(11):60-60
当电视文化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后,受众的心理和受众的需求成为各电视台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新闻节目.其报道内容日趋平民化的同时,对于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创新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进行重新审视.研究新闻节目编辑创新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崔磊  刘伟娜 《青年记者》2007,(19):73-73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文章通过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它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提升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浅析央视的节目整合式改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电视市场也随着中国的市场改革一起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电视节目,只有通过不断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拉动收视,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电视节目改版已经不是新鲜事,2009年7月央视各频道节目相继改版,又引发热论。电视节目改版的原因何在?我们又要如何规避改版的风险,笔者将这些问题进行了粗略的探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经历了电视台由无到有、频道由少到多、节目由简易单调到精致多彩、节目制作方式由粗浅单一的剪辑技术到精良的数字多媒体制作技术的过程。与此同时 ,电视观众也由被动地你播我看 ,播什么看什么的卖方市场 ,逐步向自主选择频道 ,自由选择节目 ,我喜欢什么就看什么的买方市场转变。因此 ,在这种市场条件下 ,了解、调查、分析、研究观众的需求 ,以市场营销的理念创新电视节目 ,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是电视节目的消费者 ,他们需要有满足自己需求的节目 ,希望节目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制作 ,希望能在节目…  相似文献   

9.
由于媒介最直接的媒介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渐转变,媒介人的市场意识渐渐凸显,大家都明白媒体要走入市场,节目要赢得收视必须具备竞争机制和条件。节目靠什么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一靠节目质量,二靠建立、维护名牌栏目的品牌效应。而时至今日,单纯的质量营销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广播电视的品牌营销已经提到了日程并为广大电子媒介工作者所理解和运用。这可以从被称为“本土最新锐的杂志”的《新周刊》连续多年打造“中国电视节目榜”窥豹一斑,更可从“创新创意制片人2004全国电视百佳栏目”评选和中广学会2004年首开的中国广播电视“十佳…  相似文献   

10.
李东  焦亚楠 《传媒》2016,(8):59-61
真人秀节目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由普通人(非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军事类真人秀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一般是指以军事元素为核心,在展开的过程中宣扬军旅文化的真人秀节目.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本文力图从全媒体的视角探索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为我国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每天收看电视2小时左右的儿童近三亿人。但我国的国情和化背景决定了电视不仅要满足儿童的需求,还应肩负塑造和发展儿童健康人格和志趣的责任。为此在国家广电总局要求下陆续开办的各级少儿频道均提出以“尊重”和“引导”为核心的节目宗旨。实现“尊重”和“引导”的目标,电视节目内容的选择固然重要,但信息传播的形式也不可忽略,由于少儿更注重感官的刺激,“他们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因此,作为载体的节目形式直接关系到少儿在收看节目时的取舍。电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视听兼备,声画并茂,欲使少儿电视节目负载的信息在电视信道中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电视节目在声画传播中应遵循并采取相应的电视语言手段及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电视节目形式,“电视读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是电视和报纸创造性“联姻”的产物。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围绕构成完整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对“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读报”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慧 《声屏世界》2009,(10):31-32
在电视产业已经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的今天,创新无疑是电视法制节目生存的立足之本,也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杭州电视台《警界41》栏目创办15年来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不断创新所带来的栏目优势效应。1994年7月,以震惊全国的《3.31千岛湖特大杀人抢劫案侦破纪实》为首期节目,作为浙江省第一家公安电视专栏的《警界41》一经推出,就以深度报道法制事件、积极阐述法理法规、  相似文献   

14.
赵烁 《新闻前哨》2011,(10):77-78
所谓电视方言节目.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或解说员使用当地方言作为主要叙述语言进行内容播报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方言节目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和电视方言文艺节目。近年来,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真实电视这一电视节目类型,主要以社会表演学视角来探究真实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从真实电影的观念和作为社会传播技术的电视——真实电视的意涵两个方面来分析,试图阐释我们该如何来看待真实电视节目的真实性问题。分析我国国产真实电视节目发展的局限与突破,针对综艺娱乐型题材节目和非综艺娱乐型题材节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报纸和广播的改革,曾经在诸新闻媒介中形成后来居上趋势的电视,正面临着挑战。而电视台际之间的竞争,已经酿成荧屏“大战”:上星节目的增加,有线电视的兴起,教育、文艺、电影、体育等专用频道的开设,使电视节目成为明显的“买方市场”,收视率之争将一种严酷的现实摆在电视工作者面前:不改革就没有竞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全人类的“宠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极易形成新的“拜物主义”,对电视“百依百顺”,从而失去应有的觉察与判断。本文拟就某些电视台节目中的差错与欠妥之处分类汇聚,并略加评析,以提请人们在看电视时用心留意;同时也望电视工作者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尽量减少谬误,以正视听。一、节目的栏头设计近几年,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电视节目的整体包装有了明显地改观和进步,特别是电视节目的栏头设计可谓姹紫嫣红、争奇斗妍。但由于考虑不周,在栏头设计中的差错与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18.
电视教育性节目与教育电视节目,这是两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电视教育性节目是面向社会,对受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节目,而教育电视节目是以教育为目的,以电视传播为手段的节目。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处,笔者拟就这两种节目之间的异同做些初浅的探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电视教育性节目与教育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教育”,都有着共同的媒体──电视。教育电视节目,既包括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教学片”,亦即各种远距离教育机构(主要是电…  相似文献   

19.
吕萌  丁一 《视听界》2006,(1):17-18
“真人秀”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从电视节目理念看,以前的电视节目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节目中,这种界限已经被打破,它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节目广泛吸收了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真,体现节目纪实特色;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火爆2005年整个暑期、余波未平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节目的越来越多,节目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人的影子,特别是近些年,电视现场直播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兴起,电视采访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与平等观念,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等的关系,营造融洽的“对话”语境,进而展开和谐的交流,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或节目现场交流,达到满意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