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都是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是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实践中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讲授对立统一规律时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我国哲学界曾经进行过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大论战被那个所谓“理论权威”康生判为哲学战线“三次原则性的大斗争”之一,以学术批  相似文献   

2.
最近正在进行着一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辩论。这场大辩论是从艾恒武、林青山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开始的,接着杨献珍同志关于“合二而一”的思想之被揭露,这场大辩论的实质和意义就更为明朗化了。这决不是什么咬文咀字,而是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争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争论;是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观察和处理当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争论,因此,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打算就以下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前哲学战线上正在展开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唯物辩证法和反对唯物辩证法的斗争;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斗争的学说和资产阶级阶级调和论的斗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斗争。“一分为二”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合二而一”否定矛盾的斗争,坚持反对唯物辩证法,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场论战中,杨献珍同志是“合二而一”论的代表。“合二而一”,并不是杨献珍同志的独创。它是  相似文献   

4.
“同一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解放后哲学界的几次论战,如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事物发展动力的争论等等,莫不与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密切相关。因此,弄清这个概念的含义,就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5.
在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间,我国哲学界曾经进行过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讨论。后来,由于那个“理论权威”插手,使那次讨论偏离了方向,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压了下去。现将一九七九年报刊上重新开展讨论以来的情况简述如下: (一)对“一分为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的简明的准确的表述,它恰当地指明了辩证法的本质特征。首先,列宁说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哲学战线上,正在开展着一场新的激烈的论战,这就是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论战。这是一场坚持唯物辩证法同反对唯物辩证法的斗争,是两种世界观卽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主张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一分为  相似文献   

7.
不能以“合二而一”代替“一分为二”目前,我国哲学战线上,正在开展着一场新的激烈的论战,这就是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论战。“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愈来愈为广大同志和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他们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有力思想武器。它帮助人们认清帝国主义同世界革命人民的矛盾和斗争是不可调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现代修正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可调和的;它增强了人们同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以及现代修正主义进行斗争的勇气,增强了人们取得胜利的信心。可是,正在我们党加强宣传“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的同时,杨献珍同志却大讲其所谓“合二而一”论,同党大唱对台戏。杨献珍同志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宣传“任  相似文献   

8.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討論,是从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引起的。但是,从七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王中、郭佩衡两同志所写的《就“合二而一”問題和楊献珍同志商榷》一文来看,早在艾、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逐步深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各个领域里都广泛而尖锐地展开了。目前正在进行着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正是这种阶级斗争在哲学领域内的反映,在世界观上的反映。这是一场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大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的大论战。它的意义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所以现代修正主义者都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围剿“一分为二”的十字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正在继续深入。本文作者就“一分为二”是否全面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等四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欢迎大家涌跃来稿,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就如何认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杨献珍当年讲“合二而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阐明矛盾的同一性;“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有机联系在一起而密不可分的,然而它们的倾向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合二而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尝试,而且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思维非常一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合思想是将思考对象分解或组合,以球实现优化或开辟新的功能的思想方法.哲学上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数学解题上的分解与重组,都有着神奇的作用,思考上的分与合,也往往就是一种创新.波利亚曾说:"分解和组合是重要的心智活动","你分解整体成为许多部分,又重新组合各个部分成为一个多少与前不同的整体".他还创制了一个描述思维活动的正方形图表,其主要部分即为:  相似文献   

13.
杨献珍同志关于“合二而一”的观点,是否认矛盾、调和矛盾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和“一分为二”是根本对立的。可是,姚伯茂同志继《浅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七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后,又发表了《再评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讨论》(八月二日《文汇报》,竭力为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制造论据,歪曲“一分为二”,美化“合二而一”。在《浅评》中,姚伯茂同志通过虚构的矛盾分类,力图使“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平分天下,而在《再评》中,已经不满足于独霸一方,把“合二而一”吹得非常美妙,认为“从本质上说”、“合二而一”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企图全部取而代之。姚伯茂同志的论点是错误的。论据是用诡辩、曲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由于持有不同科学观的学者对"科学"一词有大相径庭的解释和理解,迄今为止,双方未能达成共识.然而这场争论对由繁荣昌盛到受野蛮掠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中国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科学的含义、近代科学的标准、对李约瑟难题的探析以及争论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笔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1964年5月29日《光明日报》艾恒武、林青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学习毛主席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体会》该文章分为三部分:(一)事物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见〔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作者认为,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到人类社会、思维等等,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二)事物本来是“合二而一”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就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书物。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研究“合二  相似文献   

16.
张斌贤  王晨  张乐 《教育研究》2012,(2):134-140
"施潘事件"是20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界的重大事件。由于年轻的天主教徒施潘被以一种违反德国大学传统的方式任命为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德国学界、政界、宗教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演变为一场"学术界的文化斗争"。这场争论的直接焦点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大学的内部事务,从而阻碍学术自由?更深层次的冲突在于,学术自由究竟是大学维护私利的工具,还是整体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施潘事件"的深刻意义在于深刻地预示了现代社会中大学与国家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政府与大学之间、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价值、利益和文化的多重冲突。  相似文献   

17.
斗争哲学不是只讲斗争,不讲统一;和谐哲学也不是只讲统一,不讲斗争。关键的区别在于,斗争哲学强调斗争是要达到旧统一体的破裂,实现事物的转化;而和谐哲学虽然也讲斗争,但斗争是为了保持统一体的存在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斗争哲学是强调质变的哲学,是革命党的哲学;而和谐哲学是适应量变的哲学,是执政党的哲学,它强调质的稳定性。1964年爆发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是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对立,是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在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月,《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界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争论正在深入发展.现介绍一下这场讨论的情况,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一、争论的由来及意义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本来是哲学上的常识问题.由于林彪、“四人邦”的干扰破坏,把思想、理论、路线搞乱了,这个问题现在成了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对于这场争论,我国理论界也早有定论,认定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但是,近来有的文章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一种“左倾教条主义与宗派主义的理论与思维模式”,断言“这种研究与评价不仅是极不公正的,而且是极其有害的”,并给胡适的反对“空谈主义”口号以很高的评价.这样,究竟应当如何评价这场争论方能符合历史实际,又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了.为此,本文也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0.
杨献珍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所体现出的规律是一种凝聚一切力量,共同促进新局面的开创的"和谐哲学"。这种"和谐哲学"不仅对当代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更对学生党员的认知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