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教授一直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并从事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清海教授就多次赴云南省进行小麦加代育种工作,总结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在昆明夏繁加代的育种理论和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和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范濂教授一起先后选育出三个小麦品种:半冬性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豫麦1号、弱春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3号和弱春性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豫麦9号,  相似文献   

2.
国内目前主要是通过常规的品种间杂交选育小麦优良品种。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常规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育成的新品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利用杂种第一代优势则是各类作物育种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中的研究成果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课题组历经15年获得的,本成果的核心技术是自有创新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安麦七号。本文从该项目的立项、选育目标、选育和推广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选育体会。在推广过程中进行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为该品种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7,(7):4-5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与硬粒小麦新品种选育”支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署(以下简称ENEA)合作,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粒小麦品种,丰富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为硬粒小麦在我国的商品化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品系)区域试验,是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多点、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也属于生物学试验。生物有机体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变异性。由于小麦对肥水等环境条件的敏感性强,往往在受到一些非处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国内速递     
彩色小麦和马铃薯培育成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题组历经多年努力,陆续成功选育"秦黑2号"等系列彩粒小麦和"玫瑰系列"彩色马铃薯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实现了高产与高营养的完美结合。抗氧化活性物质是一般品种的5至10倍,花青素含量达到或接近蓝莓的水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产量高出一般品种30%。  相似文献   

7.
罗玛 《内江科技》2013,(8):102-103
<正>内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经过20多年的攻坚克难,铸就了小麦育种的辉煌:近10年来获得省部级成果奖4项。即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2011年度高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8-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及2005年度内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权的3项、"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在《麦类作物学报》、《作物杂志》、《小麦研究》、《Euphytica》等全国及省级以上学术核心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类食物消费生产对小麦育种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即提供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而这些新品种的选育必须以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传统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持续扩大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并加以深入分析检定,从中选取所需的各种基础资源,是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离体培养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梅妞 《青海科技》2001,8(5):37-39
本文综述了离体培养技术-幼胚培养、成熟胚培养、幼穗培养、花药和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离体培养技术与基因工程结合在小麦种质资源创造、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离体培养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王瑞芳  刘媛媛 《学会》2004,(6):17-17,19
河南省小麦研究会是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1000多名会员的专业学会。我在该学会工作已有10多年,从本人亲身经历中,使我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专业学会的作用,承担起适应时代要求的职能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高优503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通过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面包型小麦新品种--高优503.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已通过两省一市及国家审定.1998年获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一等后补助,并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重点推广品种.目前,高优503累计推广面积1 265万亩,增加产值8亿多元.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我国目前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冬麦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资料表明,2015年全国发生面积达2474.2万亩,威胁着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小麦主产区吸浆虫来自何地、如何传播、暴发的原因、发生新态势下如何提高测报防控效率、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目的成为吸浆虫治理中的主要的科学问题和生产问题。2007年12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团队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下,开展了“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域演变、种群暴发机制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完成单位包括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团队成员包括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段云、蒋月丽、李彤等。经过多年努力,该研究已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小麦产业区位动态变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产业区位理论的研究基础,以综合区位商作为小麦产业区位度的衡量。采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对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区位动态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确定了河南省小麦产业区位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合理规避不利因素,实现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改进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同类粮食主产区的投资和政策倾斜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他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三十多年,在世界上率先研究提出具有农耕革命性意义的"粉垄"并在我国广西、甘肃等8个省试验12个作物增产10-30%;选育出淮山药桂淮系列品种,以及木薯、马铃薯、红薯等品种并推出创新性的栽培技术;取得科技成果20项,已获奖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中国木薯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广西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专著7部,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发表论文80多篇;作为项目第二主持人1998年从台湾批量引进甘蔗新品种"新台糖22号"已增益3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5.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受限于普通小麦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发展远落后于水稻和玉米。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破译小麦基因组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此外通过多年攻坚,利用"模块耦合育种"的理论已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文章着重对这些重大成果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张学舜是新乡市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新乡玉米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新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1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学舜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关注国内外玉米遗传育种、栽培生理研究动向,在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方等方面取得重大的成绩。工作近三十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玉米制种技术》、《黄淮海夏玉米田间种植手册》。  相似文献   

17.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企合作模式与运作机制,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今年春天,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以下简称杂交小麦中心)与中种集团合作成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一直热闹非凡,不仅忙着在国内进行杂交小麦的快速示范和推广,还使得杂交小麦在多个国家进行新品种试种与示范。这家仅仅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基金》1988,2(1):47-47
由南京农业大学马育华教授申请资助和主持的“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在大豆地方品种资源主要经济性状与遗传变异、大豆杂种优势及配合力、抗大豆花叶病毒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在新品种选育方面,1983~1985三年内先后育成四个高蛋白质、高脂肪的大豆新品种,并已在南京、南通地区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已达上百万亩,一般比当地.品种增产一成以上。有的品种还促成了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玉米-秋豆和小麦-水稻-秋豆复种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全年综合增产。几年来育成新品种增加的经济效益达528.6万元。  相似文献   

19.
正为资助在豫工作的国内外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开展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解决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以及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问题。河南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教育厅、省科协联合制定《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包括科  相似文献   

20.
科技要闻     
《青海科技》2004,11(4):60-61
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农口)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本刊讯最近,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就2001年立项的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青藏高原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4个项目的10个专题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专家组认为,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农口)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部分成果,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在解决我省农业科技难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青藏高原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中的5个专题组,通过3年多的努力,按合同要求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选育出优质农作物新品种19个(已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9个,待审定的10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