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科技风》2016,(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规模,目前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手机、计算机和彩电更是位居世界出货量第一位,但在尖端技术上德国、美国较我国仍具备一定优势。本文从电子信息产业入手,简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并针对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发展趋势迅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是乐观的,但是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迅猛的,但也是不成熟的、不稳定的,总而言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对我国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文章以我国29个省份为样本,采用DEA-BCC模型对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进行了横向分析,并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1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西南地区最高而东北地区最低;地区间的纯技术效率差异水平高于规模效率差异;地区间TFP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多地面临产业发展的不稳定问题。建议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创新网络,因地制宜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雷平 《软科学》2009,23(10):12-16
利用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研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效应,探讨了我国省际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区域根植性。结果发现,在省际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直觉上应当在高技术产业中表现较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性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表明从省际水平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的协作优势,进一步的产业结构研究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产业布局影响大,产业价值链缺乏区域根植性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当前集聚效应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吸收FDI最多的行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FDI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本文在计量模型中设置虚拟变量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使用224个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探讨从1999年到2006年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以及FDI对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其他地区的影响的区别.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FDI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在其他要素投入(包括FDI)相同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6.
 旨在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考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并重点研究产业聚集的区位因素。首先利用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对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从1988-2005年的产业聚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行业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经济地理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聚集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从其变动趋势上来看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2)从聚集地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两极分化严重;(3) 经济地理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分别对产业聚集有显著的影响,沿海地区较之内陆地区更有利于产业聚集,基础设施好、企业数量多、人力资本大、对外开放度高和地方保护程度低的地区相对更容易形成产业聚集地;此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数量、对外开放度和地方保护在当前是影响产业聚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艳霞  赵庆远 《情报杂志》2005,24(12):127-130
电子信息产业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有着的巨大作用。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征,指出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以中美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关联比例法度量产业间的关联强度,并对中美电子信息制造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及关联强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产业环境的角度探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且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居多,而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下游受政府公共采购政策的需求拉动明显,且与高技术产业的关联强度远高于中国。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上游的核心元器件主要依靠进口推动,下游的终端产品主要为出口需求拉动。因此,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其上下游产业环境、市场及政策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效应演变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入手,运用地理集中指数(空间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和Moran 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外部引进规模扩张模式为主,结构优化升级较慢,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相关产业发展决定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演变是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和吸收能力是区域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种先导型的技术采用,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满足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相关要求,还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便利。不过,因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得比较晚,其生产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所以这就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要采用相关的对策和措施,来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改进,从而使其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采用技术出现能力薄弱的原因进行介绍,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链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业链是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产业链分析为观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是认识和判断产业各环节竞争能力、确定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本文正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认识电子信息产业.评价我国电子信启、产业的现状,进而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今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机制入手,分析了产业创新机制的作用过程,深入探讨了创新体系中五方面创新内容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及地区间的变动趋势,并检验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无论总体上还是地区内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地区上升幅度存在空间差异;(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收敛趋势,各地区之间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的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和基础产业。从总体情况、企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辽宁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发展辽宁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我国及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分析了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云南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对其他省份较为薄弱。文章通过研究云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改进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构建模型,对云南电子信息产业投入要素进行分析,指出云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并结合云南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可以说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具体审视了以上所述的几个问题,并一一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试图探索出一条在现代化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开拓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新的阶段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动力同在.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涉及面广,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又有很高的外向度.过去的一年,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在重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以及产业自身的优势力量作用下,全行业扭转了大幅下滑的局面,发展趋势明显转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9.
电子信息产业RD机构代表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最高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对构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作用巨大。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以打造内陆RD中心集聚高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了包含30个因素的指标体系。基于对内陆RD环境的满意度调查,利用127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测度出对电子信息产业RD机构落户内陆具有高度相关且促进作用较大的10个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主要因素的重要程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价值链及其产业升级机制的基础上,对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压力进行研究,并从企业、产业及政府层面上提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