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设教学目标是指预设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境界,是指教学过程中预期要实现的结果。它是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所预先制订的最基本标准。那么,在一堂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合理预设教学目标呢?一、研读课程标准,合理预设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教  相似文献   

2.
蒋凤英 《教师》2014,(34):109-109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预设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措施、学习目标、学习对象等关键要素进行规划、设计、假设、安排的实践活动。笔者结合新课改内容和教学实践体会,粗浅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预设活动。  相似文献   

3.
意外?惊喜?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混乱无序的盲动。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案指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而预先设计的方案.如果说教案是预设的,那么课堂则是生成的.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预设的目标和程序实施过程中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  相似文献   

5.
裴红波 《考试周刊》2011,(66):79-79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混乱无序的盲动。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所谓预设是教师面对教材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而预先设定的教学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  相似文献   

7.
孟凡虎 《文教资料》2005,(28):128-129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解读。对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目标的预设,他们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阅读教学目标的预设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他们提出要重视阅读教学目标的生成,认为阅读教学目标的本质是生成性而不是预设性。于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谈目标预设色变”情况,不少教师纷纷淡化阅读教学目标的预设,甚至不要教学目标的预设。强调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是可取…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预期,即作为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此种目标是预设性的。新课程还规定了体验性目标,即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此种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是非预设性的。现实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着种种弊端,欲改变之,必须将预设性教学目标与非预设性教学目标相融合。一、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非预设性1.预设性教学目标(1)预设性教学目标的根据教学目标是预设性的,教师在备课时明确地写在备课笔记中,教学目标成了外在于教学过程的客观性目标。教师为什么能预设教学目标呢?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照搬或稍…  相似文献   

9.
正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选修教材的教学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笔者认为苏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应当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依据是文本内容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全省统一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预设具体表现为: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相当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教案;在课堂上,指的  相似文献   

10.
郑燕君 《成才之路》2013,(23):18-19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与标准,是对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作为预设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是检查、测量、评价教学效果的尺度或标准。  相似文献   

11.
"预设"最早来自于逻辑学。它是一种没有明确地、直接地表现出来的语言。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是指教师按计划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结果进行的理性清晰的设计,对课堂中可能产生的走向进行预测性思考。"生成"与"预设"相对,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促成学习者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建构的过程。一.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  相似文献   

12.
生成教学是指在多种预设情况下,关注师生的动态合理的课堂需求,师生一起或动态地达成预设性目标,或动态地进行当堂设计达成生成性目标。任何淡化"预设"的生成教学观念都是不完善的,把意外生成性资源作为生成教学的唯一追求亦是不尽合理的。教学中要从预设、生成、评估三方面来探讨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并积极运用,从而发展师生的个性与潜能,使课堂具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然而,如果一味地重"预设",而轻"生成",那么就会使得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随之而降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也是如此。所谓"预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等进行事先的设想及安排。所谓"生成"指的就是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进行弹性预设 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需要教师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布置,做到胸有成竹。所谓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弹性预设指教学目标达成的大方向,又显示高度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语文教学效果。说到教学的有效性,不由得想到"预设"、"生成"。"所谓‘预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所谓‘生成’,就是指在预设的引领下产生出新教学资源的创造过程。在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预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所谓"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预设课堂与生成性的课堂矛盾与平衡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法完全预设学生的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预设成功是指教师按预设教案较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育目标;而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学习的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我们应在教学预设的目标和程序实施的过程中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也就是鼓励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并非随意的生成,也不是预设决然对立的生成,而是在精心设计的前提下的动态生成。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在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教学预设是开展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指教师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进行的一种提前计划,是对教学情境的预计和理想规划.因为教学预设是以未发生的教学情境为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某种程度上教师个人的预测,所以,预设的理想色彩较浓,它与实际的动态生成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平衡的调节,这种差距变得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