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把‘一,二,三,四……’改成‘七根’火柴呢?”同学们的回答当然是“不能”。是的,这简单的“一,二,三,四……”,数出了七根火柴的珍贵,数出了红军战士对这七根火柴的珍视,数出了那无名战士的崇…  相似文献   

2.
一份优秀的地理教案应该有质量上乘的“教后记”。“教后记”有什么作用?该写什么?怎样写?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案中都不写“教后记”或为了应付检查才粗略地写上几句,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写好“教后记”呢?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教后记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教案中,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组成部分之一。从反思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对教后记的定位而言,将它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则是不尽合理的。教案,顾名思义,可简单解释为“教学方案”。在应用文中,“方案”属于“计划”的范畴,具有预见性、超前性;而“教后记”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不属于预见的、超前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笔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  相似文献   

5.
教学后记,也称“教后感”、“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小结后所书写的教学笔记或教学日记。一般是在教案的最后开辟“教学后记”一栏,专门用于教后进行反思的记录。由此可见,教学后记是教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闫让保 《甘肃教育》2007,(5X):37-37
教学后记.也称“教后感”、“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小结后所书写的教学笔记或教学日记。一般是在教案的最后开辟“教学后记”一栏.专门用于教后进行反思的记录。由此可见.教学后记是教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四册教读课文《七根火柴》,塑造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存七根火柴,给长征部队带去光明和温暖的“无名战士”.故事写“无名战士”遇上掉队战士卢进勇托他把七根火柴带给部队,交代完火柴后,他就含笑九泉了.有一次我教完此文后,有一位同学举手发问道:“难道这无名战士竟能事先知道定会遇见卢进勇?倘生命之火将灭而转交火柴的人仍无着落时,他何不用去一、二根火柴燃一堆火、烧一杯热水以延长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为寻找转交火柴的人创造更多的时间和可能?”我当时没马上回答,便笑道:“这问题提得好,请各位同学仔细思考一下,下一节课时,我们再来详细研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后记又称“教后记”或“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教后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教后记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教案中,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组成部分之一。从反思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对教后记的定位而言,将之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则是不尽合理的。教案,顾名思义,可简单解释为“教学方案”。在应用文中,“方案”属于“计划”的范畴,具有预见性、超前性;而“教后记”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不属于预见的、超前的范畴,所以划归教案中是不合理的———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归属问题,而是对教后记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0.
要想不断提高备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养成一个认真写好“教后记”的习惯。上完一节课后,把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及时如实地记录下来,或一句话或一个片断,或颇有“分量”的文章,不拘形式,不拘长短,这就是“教后记”。但如何撰写呢?下面谈几点做法。一、课前寻求“空白”写教后记,不一定是教后才写,在教案编写好后,要备有一定空白,及时调整、修正教案。有时备课写教案与上课时间相隔较长,或在上课前发现有好的方法,需要进行浓缩。如,我在上“通分”前已将板书设计好,可在某杂志上看到一个独具匠心的板书颇有新意,就把…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给1999年才走上中学教坛的新教师上“上岗培训课”,举到了《七根火柴》的课文实例,当我满怀深情地讲述无名战士怀揣七根火柴而让自己挨冻受饿,乃至濒临死亡的边缘时,我对无名战士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彻底利他主义予以由衷的高度评价。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孩子突然举手发言:“魏老师,我觉得无名战士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惨,他完全可以用一根火柴保住自己的性命,再把其余的六根火柴送到部队。您刚才也讲到他可能呼唤了几天几夜才唤到了卢进勇,如果在此之前他就冻饿而死了,又有谁知道他身上揣得有七根火柴呢?岂不是把自己连同火柴一起葬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给1999年才走上中学教坛的新教师上“上岗培训课”,举到了《七根火柴》的课文实例,当我满怀深情地讲述无名战士怀揣七根火柴而让自己挨冻受饿,乃至濒临死亡的边缘时,我对无名战士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彻底利他主义予以由衷的高度评价。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孩子突然举手发言:“魏老师,我觉得无名战士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惨,他完全可以用一根火柴保住自己的性命,再把其余的六根火柴送到部队。您刚才也讲到他可能呼唤了几天几夜才唤到了卢进勇,如果在此之前他就冻饿而死了,又有谁知道他身上揣得有七根火柴呢?岂不是把自己连同火柴一起葬  相似文献   

13.
教学后记,也称“教后感”、“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小结后所书写的教学笔记或教学日记。一般是在教案的最后开辟“教学后记”一栏,专门用于教后进行反思的记录。由此可见,教学后记是教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后记的书写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教学后记的意义 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准备和设计,教学中的技能与艺术十分重要,但教学后的反思和后记,也  相似文献   

14.
教学后记,也称“教后感”、“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小结后所书写的教学笔记或教学日记。一般是在教案的最后开辟“教学后记”一栏,专门用于教后进行反思的记录。由此可见,教学后记是教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后记的书写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教学后记的意义 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准备和设计,教学中的技能与艺术十  相似文献   

15.
教后记,又称为教后小结或课后小结,是指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的写在教案上(大多写在教案末尾或教案首页“课后小结”一栏内)的一种明快而短小的文体。教后记有别于教学小结,它不是一堂课教学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不是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七根火柴》一文的教学即将结束,一个学生举手发问:“我发现这篇课文中有两个病句。一个是卢进勇打开从无名战士左腋窝里摸出的纸包时,课文写道:‘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干燥的火柴。’我认为‘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是个病句。因为既然并排,就不能成为一小堆。这样写前后是矛盾的。另一个是,无名战士给卢进勇数完七根火柴之后,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发现《七根火柴》彩图与课文不符之处有三 :一是背景。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是“整个草地都浸沉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天 ,还是阴沉沉的 ,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 ,而彩图的背景画着许多斜线 ,给人的感觉是下着细雨丝。此处与课文不符。二是七根火柴的状态。课文写道 :“揭开党证 ,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 ,干燥的火柴。”在彩图中 ,我们看到七根火柴是并排的 ,但没有堆在一起。此处与课文不符。三是七根火柴头的位置。课文写道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 ,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 ,像一簇火焰在跳。”而在彩图中 ,因为没有“…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写“教后记”。但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即使有的教师写了 ,也不过是几句套话 ,毫无使用价值 ,也不是教学感受。因此 ,探讨“教后记”很有必要。教后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每一课时授完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 ,并把教学感受经过提炼记于教案后非常必要。通过这个环节 ,既能通过反思探索 ,延伸知识 ,把实践经验理论化 ,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及时“诊断” ,以便今后矫正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一下自己的体会。1 查找“病因” ,探索矫正如果在每一次教学后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  相似文献   

19.
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紧紧扣住“火柴”,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赞歌,主人公无名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境界催人泪下,文中精美的比喻,撼人心灵的场面描写,使文章融思想与艺术于一炉。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使之受到心灵的陶冶,收到“文”“道”巧妙结合的效果呢?我的体会是: 1.激发感情,引入意境 《七根火柴》一文从头至尾洋溢着浓厚的抒情气氛,为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带着感情去学习,我精心设计了紧扣课题的情境性  相似文献   

20.
画面一:课堂上一位教师正在讲授《七根火柴》,当读到无名战士一根一根慢慢数火柴,把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交给战友,并用尽最后力量将手臂指向前方的时候,竞有学生掩口而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