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泽东的宪政思想缘起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得到发展.民主集中制、党政分开、人民主权等原则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主要特征.但是,因国内外条件的变化和毛泽东"左"倾思想的发展,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在其晚年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伟大开拓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五次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就具有了雏形.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和实践有了初步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许多著作中深刻阐述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思想,在实践中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制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段时期,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对和平宪政作了有益的探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成熟,突出标志就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实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政学说,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宪政恩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改良立宪、新民主主义宪政到社会主义宪政的转变,在中国宪政思想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宪政的艰辛探索代表了中国政治法律思想转型的历史进程。研究毛泽东宪政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宪政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宪政恩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改良立宪、新民主主义宪政到社会主义宪政的转变,在中国宪政思想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宪政的艰辛探索代表了中国政治法律思想转型的历史进程。研究毛泽东宪政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宪政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之核心,其丰富的宪政思想对我国宪政建设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两代伟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自身经历不同,他们对宪政的认识和实践也不尽相同。对他们宪政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国宪政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宪政学说.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中国宪法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的法制思想中,对中国宪法思想的贡献占有重要地位。伴随2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他是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的伟大开拓者,认为搞宪法就是搞民主政治,是未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宪政的必要准备。他规定的社会主义宪法原则是: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原则是宪法科学性的体现,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法律原则,是制定和修正现行宪法的指导原则,并规定共产党和任何人的活动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本文将毛泽东的宪法思想与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交相辉映,给人们以深刻的法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之核心, 他们丰富的宪政思想对我国宪政建设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两代伟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身经历不同,他们对宪政的认识和实践,也不尽相同.对两代伟人宪政思想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国宪政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所折射出来的内在精神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应是:首先,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的设计着眼于寻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完整;其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体现着一种民主宪政精神.代表着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再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一种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风格。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勃兴密不可分。它以西方宪政模式为旨归,是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现代化思潮的一分子。李大钊的宪政思想是同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宪政思想的萌芽、发展和转变深受当时宪政思潮的影响,可以说,李大钊宪政思想的发展历史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民初宪政思潮演变的历史面相。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法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宪法性权利的保护上,因为宪法性权利不仅要影响英国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司法官员的特定是非观念,而且要影响其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和司法过程的程序。就政治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而言,直接关涉到英国的政治、法律和人的活动,并体现英国宪法性人权与立法之关系以及英国宪法性人权的保护方式,进而通过英国人权法与英国法官具有政治性的裁决之间的相互作用诠释其对英国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型构英国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东晋中宗、显宗前后,是琅邪王氏政治最为强盛的时期。由于琅邪王司马睿与琅邪王氏之间具有长期的政治合作以及伦常婚姻方面的特殊关系,加之“八王之乱”后王导协同司马睿渡江并帮助其在江左建立东晋王朝,故司马氏与琅邪王氏之间“契同友执”的私人情谊与“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得以进一步确立。但由于王敦之乱以及琅雅邪王氏之权遇超常,由此也引起朝廷以及其他士族群体对琅邪王氏政治的猜忌与不满。鉴于此,朝廷以及其他士族群体与琅邪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也便成为此时期琅邪王氏政治中一个难以回顾的问题,而上这种矛盾与斗争也是促成琅邪王氏政治自晋成帝以后逐渐趋向衰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宪法监督的核心是违宪监督,违宪分为一级违宪和二级违宪,宪法监督应以一级违宪监督为主。为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应立足国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建立宪法控诉制度;改善宪法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宪法诉讼制度是近代宪政理念及其制度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宪法诉讼自其产生伊始就在整个宪法监督体系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概言之,该制度的确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一、矫正民主的需要:二、人权保障的需要;三、推动宪法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宪法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其法律属性决定了它的直接法律效力.我国的这种保护从照抄照搬到引用宪法权利、承认宪法权利,体现了法治意识与法治信仰逐渐在我国确立的过程.中国要建立宪政制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儒家德治理念形成了中国道德至善的优秀文化,但儒家德治是在西周君主天命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延伸的,君主依托"天命"而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特权,从而决定了"德"的走向,形成了古代"有权即有德"的政治与社会局面。君主拥有特权以及导致的不平等,本身是与"德"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不足百年,短暂的历史不仅使得该学科缺乏一个统一的体系和范畴,甚至连学科的名称也缺乏共识。本文从历史发展和现实革新出发,力图阐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政治和全球政治等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其中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全球政治这两组关系分别体现了该学科的历史脉络和现实变革,把握了这两对关系,就能大体上理解国际政治学的历史进程。文章结合对四者概念的辨析,提出世界政治是当今国际政治学科最恰当的称谓。  相似文献   

18.
夏同龢编撰的《行政法》与曹履贞编译的《行政法》都是中国近代同一时期最早行政法著作。一部是博采众长以中国人的视角编撰而成,在日本出版发行。一部是以日本人讲稿著作编译而成,在日本和中国出版发行。本文试对这两部行政法著作的产生、背景和过程以及编写目的、水平、内容、影响、地位等方面进行比较评析。  相似文献   

19.
近代法政专门学校是为培育近代法律或政治人才的专门学校,在民国初年曾经兴盛一时,后随着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规范,或撤或升,继续为培育人才而做出更大的贡献。政治学课程的设置亦是随之而动,但是,各校又因情况各异而政治学课程设置也各具特点,表现了相当的独立办学之思想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之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謇、梁启超近三十年的交往大体分三个阶段:维新变法时期,二人由相识而开始了初步的交往,"是群非党"真实写照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民国初期,政见的一致和共同的理想,他们在政治上步入了紧密合作的时期,相诚以待使他们渐成莫逆之交;五四运动及之后,为国家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他们以在野身份展开了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的全面合作,进入了交往合作的密切期。张、梁的交往,可以说是一种政治自觉高度上的大义之交,折射出过渡期近代士大夫的爱国情怀、宪政理想、民生意识和文化夙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