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历史上以原道为题的文论有很多,其中以韩愈的《原道》篇最为著名。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原道》既是“儒学复古运动的宣言书,又是古文运动的压卷之作”[张慧.“道”之意义的生成与流动——以刘勰、韩愈、章学诚之《原道》为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4).],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
品读韩愈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被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散文创作上,他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在诗歌创作上,他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中。他的诗歌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相似文献   

3.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对古文运动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写出了大量的具有典范性的作品,显示了古文运动的实绩,从而日益广泛地赢得了社会的承认。韩愈有很多创作经验值得总结,在这里,只就韩愈的“能自树立”,雄壮奔放和生动、形象等写作特点,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也说“陈言”宋丽茹我这里要说的“陈言”,是在历史上至今尚无确解的“惟陈言之务去”的“陈言”。“惟陈言之务去”,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关于做文章的著名论点,也是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纲领,见于《答李翊书》。青年作家李翊是韩愈的学生,也是韩愈的侄女婿,唐代“...  相似文献   

5.
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古文理论久已为人所熟知。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他的诗学思想及其历史文化内涵。韩愈认为,诗之作大多由“不平则鸣”所致,诗歌创作应遵循师古创新的原则,他同时崇尚和追求雄奇豪放的诗歌风格。这些认识都体现了其“能自树立不因循”的精神,同时包孕了某些复杂的、耐人寻味的社会的、文化的意蕴。其关于诗歌之源、法、格的论述在唐代诗学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始祖。本文拟从研讨由唐及宋的古文发展途径,论述韩愈的古文传统是宋代古文运动的灵魂,以图阐明韩愈对宋代古文运动的深刻影响。(一)宋代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到了晚唐  相似文献   

7.
<正> 宋代是我国古代散文空前繁荣,名家辈出的时期,也可说是古代散文自觉的发展时期。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新古文运动无论在理论、创作上,还是在作家的培养上,都显示出探求规律,力追前贤,刻意创新的精神。宋人远继秦汉古文的优秀传统,近承唐代韩柳古文之优长,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宋代散文,并由此形成了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八家的作品是唐宋古文的典范,而八家中除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外,宋代的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占了六位,他们创作之繁富又是大大超过了唐人的。要而言之,宋代散文比起唐代散文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考察宋代散文的发展历史,必须从分析北宋古文运动入手,欧阳修是倡导新古文运动并使之成一代大观的首领;嗣后,苏轼发扬先师业绩,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全面胜利。本文就分两个阶段来论证欧阳修、苏轼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愈(公元768—824年)和柳宗元(公元773—819年),都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家,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韩柳”。他们所倡导的唐代古文运动及其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韩愈和柳宗元都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他们都积极地提倡儒家的正统思想,主张施行仁政,同情人民疾苦,要求朝廷宽免赋税徭役。两人相比较,韩愈在政治上比较保守,思想上不如柳宗元进步。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先生1954年著《论韩愈》一文,是研究中国中世纪史划时代的文章。本文作者分析了《论韩愈》一文的意旨。指出文中以“尊王攘夷”为古文运动之中心思想,强调了一方面吸引外来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古文以“道”为灵魂,因而“道”的涵义的丰富,亦必对古文艺术风格之形成产生影响。从韩愈的作为文化价值之善的“道”,到欧阳修的合乎自然人情之真的“道”,再到苏轼的作为美之渊薮的“道”,是道学内涵在唐宋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过程。作为唐宋古文运动之主将,此三者的散文风格与其道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并深深地打上了各自道学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韩愈的交游重新审视古文和古文运动,认为:柳宗元作古文不像韩愈那样弘扬古道,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思想、性情为文,缺少与韩愈共倡古文的自觉。韩门弟子李翱趣味重在修史,张籍为韩愈所重却乐与白居易、元稹以诗为务,皇甫的好新奇与古文的传古道有所不同。张籍弃俗而从好古文的寂寞之道以及李翱的不合时俗而学古文,可见古文处世的艰难。在韩愈的其他交游中,孟郊创作的趣味在诗,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重诗且言不称古文,同样说明古文在当时声势的微弱。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文论、诗论多言“气”。曹丕首揭“文气”说,此后刘勰、钟嵘沿用之,并有所发明。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韩愈强调“气盛言宜”,宋代苏辙主张为文养气,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刘大槐提出“神气”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与韩愈一道,首倡和实践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从内涵说,改变了自董仲舒以来,汉儒为学的繁琐拘谨脱离实际,解放了思想,使文章题材多样化,并且明确以“载道”、“明道”为目的。在语言文字上,扬弃了汉魏六朝的骈丽浮华的文风,崇尚先秦古文的质朴自然。这些都是韩柳二人大体略同的。但具体而微地说,在语言文字上,韩愈一向主张“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客观地说,韩愈在这些方面是成果丰硕的,功不可没。但也应实事求是地承认,语言文字立意固然可以创新,形式上总是要有所继承的,不可能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4.
试论韩愈古文与小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与传奇生成于同一文化环境。小说与韩愈古文同其叙事性,证明了二者确有通同之处。韩愈融通古文与小说的创作尝试可分为“小说古文”和“古文小说”两个层面。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是古文与传奇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韩愈“小说古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小说对于韩愈古文的影响还表现在后者对可读性的追求上。韩愈还熔古文与小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写出了被人称为“古文小说”的《石鼎联句诗序》和《毛颖传》。中唐时文学审美的大趋势是由雅人俗,时风众势,韩愈不可能遗世独立。小说与古文两种文体间的天然联系对促成韩愈古文与小说的艺术交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独孤及是中唐时期“作为文章,律度当世”的“一代文宗”,而韩愈是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之扛鼎人物.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提出“韩愈学独孤及之文当必有据”一说.分别从此论的文献信息来源、萧李文学集团的联系、独孤及与韩愈诗文创造内容和风格的沿袭以及中原地域人文精神的传承诸方面来考察此论.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古文运动 ,不仅是一场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 ,同时也是一次文学语言的大变革。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和倡导者 ,只是柳宗元逻辑思维严密、性格谦和 ,文章以峭拔见长 ;而韩愈则好名利、有霸气 ,文章以气势和新奇取胜。在散文语言的革新上 ,韩愈的主张及实践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韩愈重文 ,他虽然说“文以明道” ,但事实上他更为注重的是文学传统 ,而不是儒学传统 ,这是历代古文评论家们都注意到了的问题。仅“文辞”二字 ,就在韩愈的诗文中出现了二十多次 ,可见他对文章语言的重视。朱熹在《朱子语类》…  相似文献   

17.
韩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思想史上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平生行事,概而言之:日古文运动,日反佛老,日尊儒学。古文运动不是单纯的文学革新运动,而是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反佛老是为了生道统,尊儒学,所以前二者是手段,尊儒学才是韩愈的真正目的。韩愈之道主要是通过阐发《孟子》的思想而显出来的,孟子其书在唐宋以前的地位至低,一直被列入子部,是经过韩愈及其后人的张扬才得以挤入经部,因此韩愈的发动作用不可低估。韩愈道论主要包括:明道、原道、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何谓“明道”,就是明孔孟之道。孔子的思想在优语》一书中得…  相似文献   

18.
文道关系自南北朝起就是文学家、文论家讨论的重点论题。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推行古文运动的过程中提出了"文以明道"说,这种古文理论对宋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及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或继承、发展,或批评了韩愈的文道观,宋人的接受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柳子厚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生活在中唐。自幼勤奋好学,精通六经百家之言。《旧唐书·韩愈传》说他“锐意钻研,欲自振于一代”。他与柳宗元,彼此呼应,倡导古文革新运动。在运动中他立下了“摧陷廓清之功”,(李汉《韩昌黎集序》)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一套以“文道统一”为核心的古文理论,并身体  相似文献   

20.
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没有以古文尝试作传奇,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没有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