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巫术的起源和发展,从远古的原始社会的巫术讲起,一直讲到当代西方和中国的巫术(包括算命、招魂术、预言诗等等)。在重点分析巫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指出某些科学(甚至艺术)起源于巫术。但也指出现代的巫术与现代科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
巫术作为社会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在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乡村巫术信仰作为传统的观念意识仍然残存在人们的脑海。本文从科学与迷信的视角看待乡村巫术信仰,试图从辩证的方式阐述巫术信仰的心理慰藉作用,文化知识的载体作用,以及巫术中的糟粕和落后的一面。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培养科学精神、加强科学教育普及、改善先进思想与偏远农村封闭社会环境的契合度等方面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元英 《考试周刊》2007,(26):108-110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首要问题,但时至今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非但未得到解决,反而陷入了困境,甚至得出科学沦为与宗教、文学、巫术为伍的结论。划界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全面、正确地指出和把握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从《金枝精要》出发,梳理了巫术、宗教、科学的相关理论,回顾了《金枝精要》中巫术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应用事例,以此来重新认识巫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在探讨屈原对原始巫术的认同与超越的双重态度,指出他既沉浸于巫术同时又超拔于巫术的思想状态。从占卜术到招魂以及对长生术的追寻,这些都表出他源于传统文化又与之分道的思维特色和自成高格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混沌和互渗走向分化和互动的历史进程.宗教和迷信乃是从早期巫术中分化和发展出来的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尽管都以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为基本特征,但在崇拜的对象、方式、追求的目标等方面还是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异;科学的萌芽和发展,奠基于人类的世俗生活和巫术文化所提供的经验知识的土壤中,巫术文化对科学的起源和最初发展起着双重性作用.在早期文化图景中,宗教与迷信、科学都存在一定的兼容关系,但这种兼容是与科学同宗教、迷信的斗争连接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巫术揭秘     
在我国,巫术与江湖秘技数千年来流传广泛,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一些巫婆神汉仍在利用其从事迷信活动,骗人钱财。在这些巫术、江湖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卜筮书。但仅仅把它视为巫术,是极片面的。《周易》是巫术,更是科学;不仅有科学理论,而且有系统的科学认识方法。通过着重考察《周易》的科学认识方法,可以认识《周易》的科学理论是其科学认识方法的产物和确证,《周易》系统地运用了科学认识方法,其科学思想和认识方法与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巫术杂然并存、相互渗透。这是中国古代原始明向理性明发展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9.
巫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但由于巫术本身的伪科学性和反科学性,决定了它必将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步被逐出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原巫术五光十色,反映了古代中原人的生存状况和对大千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察"及人类早期社会与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代社会现状的历时比较研究,还原巫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场域,从而为巫术正名,解除西方科学理性的文化霸权下对巫术的"他者"化定义,并进一步发现巫术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迷信的成分,但在深层本质上,它是民间狂欢化的自我救赎,是他们被压抑的自由生命意志的穷尽式探索与爆发。  相似文献   

11.
射日神话是对原始先民巫术活动的反映,该巫术企望通过男女交合以影响气象,达到祈雨弭旱之目的,反映了原始先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战胜自然灾害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由两篇美学笔记组成.第一篇从氏族标帜、岩画、彩陶和青铜器图案谈原始艺术与图腾和巫术的关系,并由巫术图像来推论原始人的思维和信仰;第二篇则从画家社会角色的转换,文人心态的变化,来看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论及院体画、文人画和商品画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套路与鼓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研究梳理,认为鼓与武术套路都源于原始巫术。鼓由于原始巫术行巫的需要成为神器,而武术套路又衍生于模仿巫术,正因为二者的同源关系,武术套路与鼓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正因此在武术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始终有鼓相伴,尤其是在武术套路演练、表演时必有鼓与之相配。  相似文献   

14.
当代白族乡村巫术艺术共生现象的研究不能在西方艺术考古学、艺术人类学或艺术哲学的学科范式内进行,“原始艺术”这一术语与当代白族乡村民间艺术之间是不可通约的。从宗教维度来阐释当代白族乡村巫术与艺术共生的现象,是将此现象视为一种社会行为,可以发现巫术、艺术、宗教等文化事象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原始社会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形式主要有:原始宗教、神话与传说、巫术与禁忌。这些道德教育形式告诉原始初民"应当怎么做"和"如何做才是对的",因而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早期人类所采取的调整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最初的道德范畴体系。原始社会中的道德教育植根于原始初民的生活实践,并为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的乐舞与原始人类生活具有直接的关系。劳动中的节奏是形成乐音动态形式的基础,巫术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音乐的形成。人类社会能摆脱原始社会大踏步地走向现代,靠的是善于思考的大脑和灵活的双手,因此,音乐起源于模仿是音乐起源于劳动与巫术活动之后的必然命题。史前先民在制作模仿鸟兽的哨音时,一方面开发了人类最早的音乐听觉感知力和双手的灵巧性,另一方面又从这种鸣晌模仿中获得了听觉的愉悦,演绎出今天音乐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华夏原始文化与三元文学观念》从诗性文化角度入手,对我国原始文化与巫术文化进行了钩沉,对哲理文学观、抒情文学观、历史文学观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深刻的思考,改写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很多结论。  相似文献   

18.
审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发生学角度对原始艺术进行深入探讨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学界对原始艺术的审美发生学说大致可从五个方面作出整体把握:一是生物学角度,二是劳动说角度,三是巫术、图腾说角度,四是心理学角度,五是生命美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内蒙古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基本上属于萨满教。信仰山、水、火、日月星辰等自然物,也崇拜灵魂、祖先和困腾。我国古代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有自己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活动、宗教仪式。我国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反映原始宗教的宗教节日、习俗、巫术、占卜以及禁忌等原始文化,由于国内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原始宗教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探讨分析了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呈现出的民间文化形态,认为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以儒、道、阴阳、屈子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存,以家族观念、民间伦理道德、自由精神等文化心理与原始巫术、仪式等文化形式为代表的民间固有文化传统,以及以社会科学、都市文明、科技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