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娴 《河南教育》2005,(6):33-33
在数学教学中,精彩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确保一节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所以,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把导语设计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准备。一般说来,以下几种导语模式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王娟 《考试周刊》2014,(11):111-112
<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导语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所以有人把导语形容为"开山第一炮,打鼓第一槌"。一堂课的开头,如果有特色,就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我们采用以下几种导语设计方式。1.提问式开头。在讲授新课之前,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便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采用  相似文献   

3.
人们学习知识,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基于兴趣,小学生更是如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我仅就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谈两点体会。一是让导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导语的设计很重要,要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上的师生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英 《考试周刊》2010,(55):56-5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特有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接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教师必须尽可能做到脱离黑板、脱离讲台、脱离粉笔。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中,笔者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许多侦探推理小说就是巧用倒叙,将一个扑朔迷离的案情置于读者的面前,利用读者渴求知道事情始末缘由的好奇心理,带领读者层层剥茧抽丝,最后真相大白。中国传统的说书也是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将听众的胃口吊起。笔者在讲述元曲《高祖还乡》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谁的著名诗句呢?…  相似文献   

6.
李珊  李珍  杜腊梅 《成才之路》2010,(12):63-63
一、开始部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7.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奏,如果导语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我在教《咏鹅》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如果谁先猜对了,谁就是聪明的‘一休’。”紧接着。我就用学生熟悉的调子唱出了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靴子,唱着歌儿伸脖子。”同学们听了。  相似文献   

8.
抓好阅读教学,可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能深入理解有关词句所特有的感情。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的吗?  相似文献   

9.
周新煌 《大学时代》2006,(10):103-103
不论任何学科,导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学生听了富有艺术性的导语,立即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和欲望,这在政治课中尤为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导语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式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以下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谁也不能代替。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小结。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老师的“要我学”转化为学生自主寻求的“我要学”。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那么,如何让“乐”融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谢培满 《教师》2012,(25):78-78
面对时下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已成为我们争论的中心话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当然也就成为我们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学成绩=学生兴趣+学习方式。本文就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取向,谈谈自己的看法。《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中提到:课程教学必须构建知识与人之间的一种整体意义的关联。使之对个人成长与发展产生意义。在这里我们就需要倡导学生的参与性、乐于探究性,使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进而达成作为认知者的学生知识接受奠定基础。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好地使得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接受新知,是我们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中心问题。一、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刘桂芳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好奇和好动的特点。如果我们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用“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顺利展开。具体作法如下:(1)实验导入法:初三化学的第一堂课,是学生能否对化学产生...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以积极的情感去探索、实践、创新,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为此,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利用精彩导语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要有创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彩的导语能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气氛,它是"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导语设计要仔细推敲,挖掘新意,让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学习。如在教"比例尺"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城市间的距离、河流的长度、楼房的高  相似文献   

15.
一、导语入胜,引发兴趣 导语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奏曲”。例如在学习《保险——千家万户帮一家》一课时,有位教师引用了这样的一句导语,“同学们,有这样的事,当你家的电视机被人偷去,或你家的大货车发生了车祸,此时就有人主动上门询问事发的原因,根据你具体损失的情况,为你赔偿相应损失的钱或物。同学们你们信不信?”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肯定“有”这样的事,那就是到保险公司投保险。这样导课新颖活泼,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课的兴趣,思维很快地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呢?怎样把语文教学同提高学生素质结合起来呢?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了探索,认为: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在学生学习的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护、强化的作用,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原动力和前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手段。莱辛也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首先应从课堂结构改革入手。几年来,我们本着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初步总结出下列教学程序。即:导入→自学→讨论→点拨→质疑→归纳→练习一、“导入”──就是揭示课题。即根据教材的特点(不同类文章的特点),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心境进入对新课文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奇妙的“眼睛”》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可…  相似文献   

18.
导语设计的好坏.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巧妙的导入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所以.每一课的导语都要精心设计。如我在教《万紫千红的花》这一课时,特意买了一大束鲜花。当投怀抱鲜花,兴趣盎然地走上讲台时,全班同学的目光立刻被吸引,我笑盈盈地问:喜欢这束鲜花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  相似文献   

19.
我想学生的学习是应该有信念支撑的。当我们把学习成绩作为信念的时候,学校教育的目标就变成让学生通过一层层考试,"一个也不放弃"地提高分数;而当我们进一步把推动人类发展作为信念的时候,那么学校教育就会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性向潜能和兴趣能力来研发富有"力量"的课程,而我们的教师就会从一个代言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这也是课堂转型的意义和走向。谁的学校充满富有"力量"的课程,谁就是受学生欢迎的最棒的学校。  相似文献   

20.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巧设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一堂课确定基调。如在教《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每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大家唱的是什么歌?能背诵出歌词吗?”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歌词。提问:“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课文中哪一句话是一致的?”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抗日战争面临的形势是敌强我弱。”“对。”教师接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自恃工业比较发达,军事实力大大超过中国,狂妄地企图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