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闻在线     
安徽高校有了首位洋院长本刊讯日前,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合肥学院向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霍恩(Falk Hoehn)教授颁发了聘书,聘任他为合肥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2.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培养模式在博洛尼亚进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应用科学大学已成为双元制专业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类型。对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个案研究显示,通过面向企业需求的专业设置、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强度贯通式的企业实训、强化生产实践的课程模块以及体系化、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专业构建了“就业导向型”培养模式。与普通专业相比,双元制专业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系统性的差异化和灵活性,这是由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更凸显出应用型高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抉择。我国应用型高校应强化自身的应用型定位,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主体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25日至4月15日,我有幸作为上海高校研究生教育培训团成员之一赴德国,接受为期三周的专项培训。期间相继访问了德国洪堡大学、汉诺威大学、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希尔德斯海姆应用技术大学、奥斯纳布瑞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等高校和下萨克森州科学文化部教育主管部门、保时捷公司等著名企业以及汉诺威中国中心等中介组织,对德国高教改革与发展有了切身的体察。  相似文献   

4.
在各国高校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德国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起步较早且较为完备,呈现出学科门类全、地理分布广、专业覆盖面大、以应用技术大学为建设主体等发展现状,并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促进学科拓展,注重学科交叉;着眼多重目标,培养应用人才;丰富设置形式,加强校院合作;凸显区域特色,重视校企合作。德国高校的相关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专业体系、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攀 《神州学人》2017,(1):50-52
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从而以经贸专业为主的中外高校联合办学也日益增多,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中德技术应用学院与德国北黑森技术应用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就是其中一例。属于新生事物的这类办学模式,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在移通学院中德技术应用学院,中德联合开办的工商管理专业就遇到了诸多问题:培养目标不太明确,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德语课程缺乏计划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技术大学”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介绍并结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国制药专业体系构建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应该具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制药人才培养方案、以“双师型”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深入的校企合作等要素.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3月12日至18日,天津城建大学史津副校长率团赴波兰、德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期间与波兰亚威斯托克工业大学签署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双学位合作办学项目协议,与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国际交流处张海副处长、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玉建军教授及国际交流处有关人员随同访问。3月20日至25日,校长李忠献应邀率团访问了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相似文献   

8.
国际     
<正>庄晓莹获德国2015年索菲亚奖日前,2015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同济大学教授庄晓莹以及其他国家的5名科学家获得此奖。据悉,庄晓莹将获得总额高达165万欧元的索菲亚奖资助。利用此奖金,庄晓莹将在汉诺威大学连续介质力学研究所,与计算力学领域国际顶尖学者彼得·乌利格斯教授合作,研发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索菲亚奖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会于2002年联合设立,旨在支持和吸引来自全球35岁以下的优秀青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从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赴德师资培训、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标准和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等方面介绍了与德国工商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德资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途径,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经验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促进职教改革。  相似文献   

10.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安徽省“建立科学、高效、创新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组成培训团(以下简称培训团),在国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基本知识培训后,赴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进行了为期21天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性人才培养机制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现将培训取得的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进 《世界教育信息》2012,(19):23-26,34
为了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明确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成为德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深得学生和就业单位的认可。分析表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在于:重点录取具有职业教育背景或实习经验的学生;聘任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授和兼职教师;专业设置聚焦于应用性专业和学科;教学以实践为导向;科研以应用为导向;让企业充分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然后详细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在上述分析、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树立并坚持"为职业实践进行技术教育"的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孙进 《世界教育信息》2012,(12):23-26,34
为了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明确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成为德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深得学生和就业单位的认可。分析表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在于:重点录取具有职业教育背景或实习经验的学生;聘任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授和兼职教师:专业设置聚焦于应用性专业和学科;教学以实践为导向;科研以应用为导向;让企业充分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队伍由教授、讲师、科研人员、教辅教师和管理教师组成,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市场前沿经验,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和科研始终保持鲜明“应用性”特色的保障。法律制度、学校面试、德国联邦科学委员会提供的优化决策、教师发展启动促进计划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遴选标准确定和遴选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继续教育课程、项目融合课程、第三方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严控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职前遴选标准,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职后能力生成机制,开拓应用技术大学与综合大学的多元合作,增加国家、地方政府及科研机构的干预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安徽省"建立科学、高效、创新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组成培训团(以下简称培训团),在国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基本知识培训后,赴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进行了为期21天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性人才培养机制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现将培训取得的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特色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应用科学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明确区别于传统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点,如教学突出实践,科研注重应用以及强调跨学科办学。这些特色是此类高校共有的特点,因此可被称作类型特色。其次,不同的应用科学大学也发展和形成了各自的院校特色,如小而精、多样性、独具性和国际性。院校特色的形成与学校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所在地区特殊的经济产业结构以及特定的特色化发展策略等因素有关。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经验为我国高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办学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杜云 《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05-106
德国双元制大学是企业与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合作的产物,培养在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和管理的实践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该校为例介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由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毕业设计岗位;委托大学进行科研或与大学开展联合研究;担任大学双元制专业合作伙伴;参与大学的师资建设;资助大学设立实验室/研究机构;参与高校的管理与决策。德国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涉及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不同方面以及学生、教师、学校和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表现出全方位和立体式的特点。目前,德国的校企合作正在由短期的、零散式的合作转向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突出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等鲜明特色,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诸多启示。我国高职院校应学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坚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25日至9月15日,山东教育财政考察培训团在德国主要就教育投资体制问题进行了考察。我们先后访问了德国教育研究部、联邦和州教育计划和科研联合促进委员会、州文化部长联合会、下萨克森州文化科技部、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波恩巴德鸿奈弗国际应用科技大学等单位,认真听取了德国教育行政部门、州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大学校长的情况介绍,并与之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一、德国的教育投资体制2001年,全德国的教育经费为1200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3%。其中,900亿欧元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300亿欧元为工矿企业和私人的投入。德国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