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谁的惯性     
正在行驶的一辆公共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向前倾倒?许多同学都答“由于惯性”问“谁的惯性?”一部分同学则回答:汽车的惯性.其理由是汽车不刹车,乘客就不会向前倾倒.这部分同学之所以回答错误,是因为物理概念没搞清楚.请看惯性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在这道题里研究的对象是乘客而不是汽车.有人回答:“汽车刹车时,由于人有惯性,所以会向前倾倒.”这也不全对,因为没有回答出为什么上身前倾而脚不动.原来当汽车刹车时,人由…  相似文献   

2.
“探究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以学生为本 ,重视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法已有专论论述。但“探究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课堂教学实例较少。以下是笔者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讲授“球面两点间距离”一课的教学过程片段 (学生在探究球面距离定义时分组研讨理解球面距离定义的过程 )。以供交流。师 :课本上为什么要定义球面距离为“经过球面两点大圆的劣弧长度”为球面距离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同学 1:顺手画出一个球面图 ,连接A、B两点线段。同学 2 :唉 !我们可不能打个洞 ,沿直线从地球中穿过呀 !要沿着球表…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数学课本(人教版第二册下A)球一节中告诉我们: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就问到:为什么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最短的?而课本上又没有证明过程,本文提供一种证明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第一中学叶鹏同学问:“为什么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会产生色差?”如果对这个问题作简单的回答.那就是色差是由光的色散引起的.因为同种介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如果要详细解答.就会用到一些初中物理课本以外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看下去。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高中数理化》2009,(10):34-34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化学老师做稀盐酸和锌的实验,他把试管什么的准备好了,倒了点盐酸下去.等了半天没有反应,很纳闷,遂叫一同学回答:“这位同学,你讲讲看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呢?”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高中三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个关于球面距离的结果:“可以证明,在联结球面上两点的路径中,通过该两点的大圆劣弧最短,因此该弧的长度就是这两点的球面距离.”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第一中学叶鹏同学问:“为什么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会产生色差?”如果对这个问题作简单的回答,那就是色差是由光的色散引起的,因为同种介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如果要详细解答,就会用到一些初中物理课本以外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看下去:  相似文献   

8.
本刊1996(2)发表何宗祥、吴胜华“小议‘球面上两点的距离’”一文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来稿,对该文所论提出疑义。如:AnB落在AmB“内部”,为什么“显然可得AnB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那么没有幽默的课堂则是枯燥的课堂。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就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   一位语文老师正在上课,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同学的注意力就投向蝴蝶了。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停下课来说:“我现在提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飞来飞去不愿离去 ?”同学们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位教…  相似文献   

10.
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我们把这段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常见问题是求地球上两点的球面距离.对于地球上过A、B两点大圆的劣弧长由球心角AOB的大小确定,一般地是先求弦长AB,然后在等腰△AOB中求∠AOB.下面我们运用坐标法来推导地球上两点球面距离的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 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回答卜2题。 1.该地球仪比例尺为()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 2.在这个地球仪上演示太阳照射地球情况,则晨 昏线到太阳直射点的球面距离为() A.2  相似文献   

12.
罗增儒先生著《数学解题学引论》一书中有这么一道方程题:(例5—34)解方程组罗先生利用配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用到的配方技巧一般不易想到.仔细观察发现: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表示一个球面,第二个方程表示一个平面,现在我们只需要考查这个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如果是相离,则无解;如果是相交,则有无穷多组解;如果是相切,则只有一组解.而判断其位置关系,只需要求出球心到平面之间的距离,若距离大于球面的半径,则平面与球面相离;若距离小于半径,则平面与球面相交;若距离等于半径,则平面与球面相切.现在我们用…  相似文献   

13.
去外婆家     
有一次片级公开课,我开课后不久,就针对课文提了几个思考题,请学生思考后回答。片刻,我请思考好的学生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我想:好几个问题,思考确实需要时间,加上许多老师听课,难免不敢举手。所以,我又鼓励道:想好了就可以举手,不要怕回答,说错了也没关系。可是过了一会儿,仍无同学举手,就连平时爱回答的学生也不举手。就这样,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我只好点名,而回答中也多有吞吐、错误。原本设计好的一些构思,也只好由我孤家寡人演戏,一堂公开课就这样在沉闷中结束。我不禁想问,他们为什么都不愿举手呢?  相似文献   

14.
老师留了作业,有些同学能够轻轻桧松地去完成.而有些同学却总是把它丢到九霄云外,为什么呢?做作业太麻烦了!太难了,不知怎样去做!作业没有趣味性,没有针对性!真没意思……学生的回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么作为老师.应如何对待作业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作文题目《让我感动的一件事》,然后让大家写作文。我发现多数同学愁得眉头紧锁.不知如何下笔。我走到一位同学跟前。他一个字也没有写。我决定引导这些“作文愁苦者”如何动手写作文。我让大家停笔.然后问一位同学:“为什么不写呢?”他回答:“我不会写。”我说:“噢.是这个原因。那你对写作文有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口头评价——公开课上,成绩较差的欧红同学举手回答了问题。老师说:“回答得好,你真能干!”接着转向大家:“今天的学习,大家表现不错,老师提的问题就连平时成绩最差的欧红同学都回答对了,让我们用掌声向他表示鼓励。”  相似文献   

17.
何苗  张全合  何爽 《数学教学》2011,(11):10-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P62中说:“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一节认识分数的课堂上,当教师反复强调“分母不能为零,否则无意义”时,有学生不服气了,问“为什么分母不可以为零?为什么无意义?”,这位教师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就是这么规定的,从上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后来这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个饼平均分成了八份,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同学在用韦达定理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经常因忘记检验而失分.尽管老师一再强调,还是有同学没有检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原因是没有理解为什么要检验,本文对此作简单的分析说明.先看一例:  相似文献   

20.
快乐男孩     
马来喜欢寻开心,不然就觉得生活太枯燥乏味了。比如上课站起来回答问题,故意答得驴唇不对马嘴,逗同学哈哈大笑。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语文康老师问,孔乙已为什么喜欢穿长衫,又为什么站着喝酒?马来举手,站起来回答,因为他觉得穿长衫时髦。这回答当然与大家猜想的答案大相径庭,同学都嘻嘻哈哈一阵乱笑。康老师没笑,也没有生气,说马来的回答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当时以穿长衫为尊贵,这也是一种时髦。又问,那你说说孔乙已为什么要站着喝酒?马来说,因为他来了酒瘾,着急喝,就站着一口气喝下去了。同学笑得更厉害了,马来的心里也很快乐。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