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了农历七月初七,夏天已经有些疲倦了。夜开始变得清凉,就像古诗里写的“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这说的就是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传说这一天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人们没有办法找到一只喜鹊,因为它们都去帮牛郎织女搭鹊桥啦!  相似文献   

2.
张式成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1):17-22,55
湖南郴州是"牛郎织女传说"和"七夕文化"的重要原生地.这一方面有大量古代文献、名人著述、方志、辞典可以证明,更有经田野调查所获的郴州境内各县市区有关"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等景点、传说和民俗活动相佐证.  相似文献   

3.
农历七月七的晚上俗称“七夕”,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与“七夕节”有关的牛郎织女传说妇孺皆知,并在此传说基础上衍生出了民间乞巧、七夕曝衣等民间习俗,和衍生的传说典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七夕风俗传说体系。历史上大量文人的诗词创作,涉及与七夕有关的民间传说和习俗。本文从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记录中找寻一些关于七夕的节俗信息,从而进一步丰富对“七夕”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冯煦曾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对秦观词作出“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评论。陈廷焯也在《白雨斋词话》中对秦观词表示赞可“少游则义蕴言中,韵流弦外”。据此可知,秦观诗词语言大体是清新妩丽,立意高古,雅致十足。《鹊桥仙》词调源于七夕而创,素材采自民间故事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事。此调在两宋时期流传广泛,题材多以恋情为主,寄寓相恋相思之情,声情要么清新欢快,要么顿挫感伤。与欧阳修、柳永等人不同,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采取了另一种韵式,  相似文献   

5.
尹圆圆 《考试周刊》2012,(20):20-21
在众多抒发牛郎织女七夕情的文学作品中,秦观《鹊桥仙》不拘一格,立意高远,高调指出爱情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彼此感情的真挚永久,而不在于朝朝暮暮。  相似文献   

6.
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就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相似文献   

7.
坚守     
《新读写》2009,(2):56-56
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就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2006,(23)
★牛郎织女七夕鹊桥会★爱情词语:凄婉有词为证: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小编点评:世上有多少凄美的故事,就有多少感人的爱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同是一种感情,但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遭遇,善良的牛郎织女只能等待每年的七夕相会。感情像秋水一般在心底荡漾,盼望相聚的日子却像寒冷的冬天一样漫长。“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对爱的最身不由己、最凄美的一种表白和坚守。爱情词语:悲壮有诗为证:秦…  相似文献   

9.
牛郎织女的故事源远流长,秦观在《鹊桥仙》一词中写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千百年来骚人墨客每每感慨于此。 最早涉及牛郎织女的诗大概要算《诗经·大东》了。 维有天汉,监亦有光。动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可以服箱。 这段记载是说:天上是有天河,用做镜子也该有光;那三角形的三颗织女星,一天到晚更换七个辰光;虽则更换七个辰光,不能往复织成文章。那明亮的牵牛星,不可用来驾车箱。显然,这里提到的仅仅是“织女星”、“牵牛星”而已,更称不上什么故事,与后来的以“金风玉露”为题材“七夕”诗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大约在七世纪传入日本,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神话集《古事记》中记载了关于七夕传说的故事。随后《怀风藻》、《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皆记载了当时在中国文学影响下所产生的各具特色的七夕诗歌。笔者对日本诗人在七夕和歌歌词上如何接受汉诗的影响,如何改造,进而使其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和歌歌词等语言表达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根据这些特点阐述了《万叶集》和歌歌词中的"和习"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所编《文选》中的一组诗。它们大约作于东汉中后期,而作者无从查考,且应不止一人,题目应为编者所加,均为诗篇的首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其中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是以诗歌的体裁叙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情人分离的不理解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诗人用当时民间广泛流传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于银河鹊桥的故事为蓝本,并加以细节描写和议论,使传说得以丰富,境界…  相似文献   

12.
乞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称"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乞巧节。相传,每年的这个夜晚,天上的牛郎织女都要在鹊桥上相会。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思骐: 说起情人节,大家都会想到2月14日,实际上这个节日是西方的舶来品。而中国有一个古老而情趣盎然的传统情人节却被许多人遗忘了,那就是旧历7月7日的“七夕”节,也就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至今还在打动着人们的心,与之相关的诗词仍在被无数人吟诵。  相似文献   

14.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与秦观的《鹊桥仙》都是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传说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但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迢迢牵牛星》是通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来表现世间思妇的不幸,应归入思妇诗之列。诗中主要借织女的相思之苦来表现人间思妇的闺怨。对于织女着墨并不多,只用  相似文献   

15.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星斗高悬,草木飘香,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道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银河。“七夕”是我国岁时民俗大节之一,也是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相似文献   

16.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它最早起源于西周末年,以后广泛流传,直至今天。在长时流传过程中,人民群众进行了不断的加工、丰富。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就是一首取材牛郎织女的佳作。“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寒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相似文献   

17.
七夕传说以牛郎织女故事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乞巧活动、七夕曝衣等民间习俗,形成了一个七夕风俗传说体系。这一传说进入文人的诗词创作,扩大了诗词的题材范围,拓展了诗词的抒情空间,丰富了诗词的意象和典故,对中国古代诗词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神话     
《大中专文苑》2009,(8):20-21
每年的七夕,是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喜鹊为他们架起鹊桥,天空飘着细雨,躲在房檐下的人们,还可以听见他们相思的话语。于是人们开始编织美丽的故事,为牛郎织女,也为一切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流传过的鲜活形象……让我们一起来体味,神话重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不仅在民间形成众多美好的传说,也为历代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大发幽思的浪漫题材,其中不乏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纤云弄巧)就是汉宋两位文人对此事的不同感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神话是神秘的,它留给后世一个又一个可解不可解之谜.即以千古流传的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神话为例,它不但以其主题、内容、手法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而且也以其神秘之谜吸引了千千万万的研究者.别的不说,单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天河上忽然出现又很快消失的“桥”就足以让人大费脑筋了.《鹊桥相会》,这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由这个剧目演绎生发出去的剧目不胜枚举;《鹊桥仙》,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著名词牌,用过这个词牌的文人难以数计;至于诗词中提到“鹊桥”,那就更洋洋大观.北宋大词人秦观不但多次用过《鹊桥仙》词牌,而且还在一首词中这样吟唱:“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见鹊桥归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