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孙彦  洪超 《今传媒》2015,(4):117-119
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及学校教学实践现状并不乐观.在众多涉及新闻教育实践的文献中,对于新闻教育中的“实践”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存在“轻实践”现象,亟待加强实践技能培训;也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存在“重实践”的现象,需要淡化“实践”意识.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及结合观察,对我国新闻学教育中的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作以分析,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我国的新闻教育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相似文献   

2.
王永伦 《报刊之友》2013,(7):149-150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业务课程。但该课程面临挑战、困境重重,出现教学理论性过强,新闻实践不够精深等现象,学生新闻专业发展理念缺乏,未养成热爱新闻的习惯等问题。将“课前新闻播报”引入课堂,将在课堂内外建构专业化与习惯性新闻实践。为此,在阐述“课前新闻播报”内涵及应用的基础上,探析其在养成学生关注新闻、热爱新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其职业志趣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是中国新闻的教育的开端,本文主要考察了该时期新闻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背景,从新闻教育的实践理念出发,根据其具体的实践设计,归纳出民国新闻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团队的设计、实践平台的搭建和教学模式,以分析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设计特色,还原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教学之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在规模上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现在全国共有660多个新闻专业教学点。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正如有文章指出的那样,“新闻单位选人才,并不向传媒学生倾斜,而学生在为不能‘学以致用’困惑的同时,还要承受‘毕业就是失业’的压力。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认为,充分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实现业务课教学实践化和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其中,《读报评报》课程的设置就是这一理念的产物。本文即是对这一课程在整个新闻学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进行阐释,以期引起新闻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新闻业务作为新闻学中的骨干课程,是培养学生新闻素养、动手能力以及新闻业务水平的关键性课程。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及新闻评论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将书本知识实践化、技能化,  相似文献   

6.
刘枫 《青年记者》2012,(17):72-73
新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比其他的人文学科更需要密切结合,实务课程离不开实践,纯理论课程也同样离不开实践.新闻理论是知识的传授,而新闻实践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两者不同.知识可以通过书本获得,它是我们分析与理解客观世界的起点与标准;而能力的培养则要靠日积月累的训练过程,它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新闻学教育发展非常快,相关研究也不少,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媒体发展需要。新闻采访课程作为国际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新闻实务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新闻教育,在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新闻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趋向,即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上基本以理论为主,离现实较远。每一门新闻专业课,都围绕着定义在反复讲授。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郑悦 《青年记者》2006,(23):14-15
书本教育脱离实践 “我遇到过新闻系的女同学不敢问路。”——南昌大学王龙志 新闻教育经舆分类为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历史三大部分。新闻实务包括了采、写、编、评、广播电视实务等课程。对于这些实战性较强的课程,新闻院校多拘泥于课本教学,淡化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10.
胡蕾 《新闻窗》2014,(5):89-90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历来都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业务课程。作为独立院校,因为本身资源的限制及其新闻采写课程实践的特殊性,使这门课程的改革提到了日程。本文结合目前独立院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探讨此门课程的改革方法,以期对实际教学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大陆新闻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是大力开展实践教学,以解决长期困扰新闻教育的两个背离问题,即学界和业界相背离、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些院校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对立,合并或大量削减新闻理论类课程。笔者认为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是一组相对的概念,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是另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理论课程采用课内教学为主的方式,而实务课程采用课外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实务课程没有落实"实践"的情况下,增加另外的实践实训类课程,有可能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2.
陈娟 《新闻通讯》2014,(7):32-34
目前,我国大陆新闻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是大力开展实践教学,以解决长期困扰新闻教育的两个背离问题,即学界和业界相背离、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些院校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对立,合并或大量削减新闻理论类课程。笔者认为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是一组相对的概念,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是另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理论课程采用课内教学为主的方式,而实务课程采用课外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实务课程没有落实“实践”的情况下,增加另外的实践实训类课程,有可能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3.
董丹 《视听》2022,(2):176-179
转型期媒介环境巨变,新型采编流程重塑新闻实践教育.理想的新闻教育课程未达成共识,专业细分和媒体融合的矛盾有待解决,新闻就业对口率偏低.新闻实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从教学、实践和师资三大核心要素着手,在整合学习模式的理念上,注重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过程与学生参与.同时,要推进学界和业界双向交流,通过实践型教师的常态化参与,...  相似文献   

14.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新样式,在给传媒业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密苏里新闻学院围绕数据新闻开设了互补、递进的5门课程,并在《密苏里人》报实践平台上积极推广。该院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对我国新闻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模式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媒体的革命,也是新闻教育所面临的革命.媒体融合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发生变化,需要新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增强新闻专业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需求是教育的导向、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新闻教育必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夯实应用型人才基础,提高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力.  相似文献   

17.
公民新闻时代新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服务于社会各层面的人才,并使其成为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和舆论领袖。在社区媒体DCTV的启发下,本文建议打造一个"公民新闻"的实践教育平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邱立楠 《新闻世界》2014,(11):209-210
目前诸多高校在新闻学专业已经开设《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教条刻板、新闻案例陈旧落伍等问题,教学过程仅仅满足对于新闻报道策划活动的内涵、原则、效果评价等学理层面的介绍,缺少对学生策划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着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的潮流趋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从教学的讲授、分析、批判等方面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专业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应该教会学生同他人交流、获取有效信息以及独立的策划采访方案等一些记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传统型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闻采访学课堂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代媒介融合的变革给传媒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也带来了新问题。目前,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存在着教育模式单一不能满足人才新需求,专业数量膨胀,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实践技能不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师资短缺等困境与问题。为此,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找准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界与传媒业界密切专业合作,从而拓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