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诗正义>经过了阮元与孙诒让等人的细致校勘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学者对<毛诗正义>的理解与认识.笔者在从事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儒藏>精华编"之<诗经>类中<毛诗正义>的校点工作时,在前人校勘成果基础上,以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为底本,对<毛诗正义>做了进一步的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2.
马瑞臣所作的《毛诗传笺通释》是《诗经》学史上的一部力作,但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讹影响着学者对《毛诗传笺通释》的理解与认识。本文以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的《清人注疏十三经》中的《毛诗传笺通释》为底本对《毛诗传笺通释》进行了校勘。  相似文献   

3.
胡培翚在撰著《仪礼正义》时常征引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的校勘成果。在胡培翚撰著《正义》的过程中,阮元《校勘记》曾出现三种版本,且每种版本的校勘内容不大一致。通过对《正义》所引《校勘记》内容的检索以及与三种版本校勘内容的比照,发现《正义》所引《校勘记》之版本实为文选楼刻本,但胡氏在征引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南昌府学本及学海堂本的校勘内容。  相似文献   

4.
《毛诗正义》原貌是单疏本,南宋后,首先与经注合刊,再与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合刊。《〈毛诗注疏〉引书引得》共收录引书267种,其中误增17种,本文补遗42种,因此,按本文的收录标准,《毛诗正义》共引书292种。  相似文献   

5.
南宋建本《附释音毛诗注疏》又称十行本,是所见以疏分附经注的最古的本子。阮校《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即仿照其款式刻成,除加圈于正文中误字之旁,每卷之末附载校勘记之外,其他一仍原本之旧,每卷开头仍题为《附释音毛诗注疏》。该书开卷在大字“毛诗国风”4字下列有一段双行小字,其文云: “毛诗”,“诗”是此书之名;毛者,传《诗》人姓。既有《齐》、《鲁》、《韩》三家,故题姓以别之。或云小毛公加“毛诗”二字,又云河间献王所加。故大题在下,案:马融、卢植、郑玄注三《礼》,并大题在下。班固《汉书》、陈寿《三…  相似文献   

6.
《毛诗正义》原貌是单疏本,南宋后,首先与经注合刊,再与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合刊。《〈毛诗注疏>引书引得》共收录引书267种,其中误增17种,本文补遗42种,因此,按本文的收录标准,《诗正义》共引书292种。  相似文献   

7.
《毛诗》注文与疏文合刻始于越刊八行本,但久已不传,唯台北故宫博物院尚存一日抄八行本残本,乃杨守敬于日本访书所得之旧藏,鲜为人知。世所通行的《毛诗注疏》皆属于十行本系统,较之前者,多有疏漏。本文对日抄八行本作简要介绍,并通过将之与单疏本、宋刊十行本以及传世诸本相比较,在考辨异文的基础上,探讨该本对于了解《毛诗注疏》原貌、纠正传世本讹误、考索版本源流与嬗变、保存《毛诗正义》异文等方面的文献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代所刊《毛诗》经注本存于今者,主要有万历二十二年歙县程氏玄鉴室刻屠本畯纂疏补协本《毛诗郑笺》二十卷,万历马应龙、孙开校本《毛诗传笺》七卷,崇祯葛氏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毛诗》二十卷三种。明代刊刻《毛诗》经注本,一般认为是翻刻宋板而来,宋板既多不存,明翻宋板的文本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明代所刊刻的这三种《毛诗》经注本,今天看来,其文本皆为删削闽本疏文、因袭闽本经注部分而成,并非直接袭用宋元旧本。明代所刻《毛诗》经注本在文本校勘意义上虽无足道,但从明代经学发展史上来看,《毛诗》经注本文本之传刻,可以看作经学复古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明代经学复古的“原典回归运动”的一部分。明代经学复古思潮,乃是清代朴学的先声。这些经注本的出现在明代经学史上所具有的标志意义,应当被重视和重估。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勘方面主要依据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不取各本参校,不出校勘记。因此,有一定局限性,讹误衍脱在所不免。本文专就衍、脱二类作一校勘举正,衍者删之,脱者补之。一,衍文:《五帝本纪》:西至于流沙。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1/1/12)按,"济,渡也"三字为衍文,《史记》正文无"济"字,无须解释。或许正义以"济渡也"解释"流沙",但"流沙"并  相似文献   

10.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孔凡礼先生点校的<苏轼诗集>的出版为学界学习、研究苏诗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其点校存在不少问题,虽经多人撰文指出,遗漏之处尚多,今就所见再作补充.  相似文献   

12.
《永乐大典》是极具文物、文献价值的宝贵文献,是辑佚补遗的渊薮,学术界对之重视有加,从中辑录出了数百首《全宋诗》未收的佚诗。不过,《永乐大典》载录的宋诗存在重名失考、失题错题、截断全诗、误冠作者、诗歌重出等讹误情形,许多诗歌被误当作佚诗为补遗者辑录,影响了《全宋诗》补遗的质量。究其原因,《永乐大典》编纂的草率、类书的性质、底本不可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利用《永乐大典》辑佚补遗的时候,需要辩证地看待其文献价值,既要充分关注,也要仔细考辨、追源溯流,以避免盲目偏信《永乐大典》带来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石郎驸马传》是《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的一篇,目前只有朱一玄校点本.朱校本因首次校点,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错误.文章对《石郎驸马传》校点本中存在的失校、校误、误校、脱字、讹字、标点错误、未识字处理不当等失误50余处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增强校点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案的考察,探寻汉籍在流播日本过程中的沿承与衍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试论章学诚的校雠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在我国校雠学发展史上拥有突出的地位。他指出校雠学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提出校雠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并创立了互别裁、嫌名录、编制索引等校雠工作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横浦集》是宋代学者张九成的文集,为杨新勋先生整理的《张九成集》之一部分。其整理相比前人有所精进,但仍有一些疏漏处。文章拟以杨新勋先生整理本为中心,就该集校勘提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求在将来重新出版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的整理最初注重对经典古籍进行注释和阐述.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经典古籍整理的日渐完备,一些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他人无而我独有"的地方古籍开始走入学者的视野.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地方学者对于地方古籍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应当顺应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重视甘肃地方古籍的整理、开发与利用,并在此过程中注意甘肃古籍整理的全面性、连续性、和整理方法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古籍整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阳  顾磊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3):116-6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古籍整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在搜集整理当前研究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从古籍的自动录入、自动断句、自动编纂以及自动翻译等方面对基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古籍整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分别探讨这几个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