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最热的专业需求比例达30:1~40:1。近年来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财经类人才需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有些人认为财经类院校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旺盛,但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财经类专业涵盖较多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只有大胆改革创新,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方案,研究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探讨专业教材建设,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才能避免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本人在10年的教学实践中参与过职中某些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也兼任过不少计算机专业课程。现结合我校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当前社会需求,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就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社会对财经类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财经类专业计算机教育应采用分级教学模式,开设计算机后续课程,从而使课程设置多样化,并运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从而提高财经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3年安徽农业大学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就业率、就业去向、地区分布、专业相关度等方面。总结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和问题,提出应从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就业指导、精准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实习实践等环节来提升财经类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财经类院校中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往往比综合性院校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更难被社会所认可,学生自身也容易受到文科专业学习环境和方法的影响,对工科人才培养带来困惑。实践能力是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所以提升实践能力才能解决这个困境。学校从实践能力内涵剖析入手,确立了"商科背景"—"人文素质"—"专业问题解决能力"三位一体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并实践了财经类院校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十一项举措,包括目标、课程、过程、指导、师资、平台、环境、效果、方式、管理、途径。充分利用学校商科和人文环境,扬长避短,在学生受益面和满意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业质量等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财政学专业作为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之一,在我国有较早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学科地位,目前已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财政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剧,高校需要拓宽人才培养领域,确立培养特色。今后各院校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专业定位,构建与学校类型相适应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财政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力度,进一步凸显人才培养特色,围绕特色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用人单位出发,分析企业对财经类专业大专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和偏好,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现实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了为提高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可行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意见。  相似文献   

9.
黄萍 《黑龙江教育》2009,(10):61-62
信用管理是伴随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运而生的以金融专业为基础的新兴专业,由于获批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较少而社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过旺,使得近年来许多财经类高校致力于中办开设此专业。本文以多变金融环境为切入点,以分析财经类高校争开此专业的理由为线索,通过剖析此专业的社会需求与专业比较优势,以期对财经类高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作理性的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校是一所建校三十多年的全日制财经类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也是一所单一的财经类中专校。近几年来,面对新的办学形势,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积极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摆脱单一财经类专业办学格局的新路。我们的作法是:一、改造更新加强主干专业建设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已严重过剩。面对这种形势,我校采取局部退出和继续维护局部领先的思路调整专业设置。局部退出,即将相当一部分的教育资源转移出来创办新的有特色的专业;继续维护局部领先,即对原有老专业进行改造和更新,使…  相似文献   

11.
财经类专业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对象,近年始终呈现一派热闹的报考景象:在人才市场,财经类毕业生的需求几乎占据各类排行榜前列。然而,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存在于繁华背后:供给的增速不断超过需求的增速,用人单位对相关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开始走低。有考生或许会问:我们该不该“投奔”财经类专业呢?  相似文献   

12.
面向新世纪法学教育的发展,财经类法学院作为教学研究机构,不仅教育和培养法学专门人才,而且探索如何为社会服务。与大学一样,财经类法学院具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应当是法学院的一个重要职能。财经类法学院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体现在财经类法学的专业特色上和它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专门法律服务机构的紧密联系上。财经类法学院为社会服务的宗旨,体现为技能性与职业性并重、服务与教育相长、服务社会与引领社会并重。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办好农村职中的基础性工作.从新的形势和实际需要出发,考察当前农村职中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现农村职中专业设置合理化的依据、原则和措施,从而按教育规律办好专业,办好职中,发展农村职教事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阳城职中应届毕业生专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罗积明,赵培库一、问题的提出职业中学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种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职业中学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和未来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阳城县职业中学作为一所县办职业...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职业兴趣理论,针对459份财经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兴趣和就业岗位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近五年毕业生的初次、现今和期望就业三个阶段的岗位特征,提出柔性化培养建议.调研发现,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分布广泛,不同阶段就业岗位分布差异较大,近半数毕业生就业领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同性别和专业的毕业生期望就业岗位特征差异显...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德阳市黄许职业高级中学自1984年改为职中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意识、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不断增强。该校毕业生已成为振兴德阳农村经济的骨干力量,成了各乡镇企业技术管理的顶梁柱,越来越受到德阳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青睐,使学生毕业后推荐录用难的现象得以迅速改观。 自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牌为省级重点职中以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职业中学组织农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本身的问题 ,提出了选择教学内容应遵循的针对性、结构性、基础性、关键性、应用性五项原则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确定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宗旨、兴趣性、问题性、实践性、因材施教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等七项原则来规范教学要求 ,提高职中毕业生的素质 ,促进农职中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约500所;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增长不到26%,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增幅达101.7%。前些年,财经类人才培养存在着摊子铺得过大、发展过快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2002年,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导刊》2005,(12):I0001-I0001
广州市荔湾区外语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市幼教职中、市第二外语职中、市秘职中、市电器职中、荔湾区成人中专等几所公办学校整合而成,是广州市重点职中。学校多次获得广州市职业中学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有商务外语、幼儿教育、商务秘书、计算机及应用等,并拓展国际商务专业,创办物鉴赏与营销和珠宝玉器工艺与营销专业。  相似文献   

20.
农职中农科专业发展对策山东农业大学崔巍,李卫平农业是我国农村的基础产业,培养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是农村职中的首要的、不可替代的任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政策的、观念的等各种原因,近几年农村职中农科类专业逐步萎缩,专业建设水平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