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及管理学科目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村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3个学科的研究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居国际领先地位.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该学科点共培养博士14名,硕士149名,研究生班毕业46人.博士生、硕士生在读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60篇,博士生出版专著3部.冯海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研究》,专家认为填补了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在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化。"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事关国家发展兴衰的大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民、农业及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新形势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要注重自身的建设,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谈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茂迎 《现代情报》2009,29(11):114-115,119
本文论述了开发利用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开发利用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技术效率分析方法和Malmquist TFP指数测算方法,以农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农业从业人数和年末实有耕地为投入变量,利用2001-2009年安徽各地市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安徽各市农业技术效率在逐年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也在逐年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水平仍然不高;安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技术变化的影响,引起技术变化的原因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有关.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乡镇涉农工业发展,就地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以此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和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潘丹  应瑞瑶 《资源科学》2013,35(7):1329-1338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农业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考察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区域差异来看,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农业创新者表现最为突出,中西部地区表现不太理想,面临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推动绿色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配置扭曲缓解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经济是资源型城市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但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会导致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存在“数字鸿沟”。从时间效应来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等数字经济细分维度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持久动力。最后,基于DID模型评估政策效应表明,数字化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有2千多个县级行政建制,县级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协调。关键在于人口控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为探索和寻求县级在发展工业、农业、城镇建设、农村、奔小康和持续稳步发展的模式,作者采访了歧山县委书记赵锦明及他的同事们,就县级面向21世纪的发展及中西部县级目前发展现状,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工业体系形成与工业布局、结构分析、城镇体系发展及环境问题,把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探索途径等问题进行了长谈。  相似文献   

9.
环境管制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0年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探讨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地区差异来看,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管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数字化转型作为焕发内在动力的重要举措,能否促进资源型企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011—2019年中国资源型上市企业样本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技术刻画数字化转型,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专业化分工是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机制,即数字化转型能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促使专业化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同时在专业化分工的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4)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外部交易成本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如在资产专用性较高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环境中,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论】未来应积极引导资源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分工,为资源型企业提供助推数...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9,(12):29-35
基于全国2007~2016年25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方法检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结合门限回归分析了不同政府干预程度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政府干预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协同作用,且当政府干预力度达到阈值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城市群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非城市群城市则主要凭借技术效率的提升。为此提出,在依托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以针对性的政府干预作为支撑,进而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溢出是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观点,通过正外部性和要素边际报酬递增促进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本文首先回顾了经济学中相关分支学科阐释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以及融入新增长理论后推动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其次,概述这些学科对知识溢出效应的代表性测度方法与主要发现;最后,提出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本文有助于厘清经济学不同分支学科视角下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测度方法与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回顾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建设的历程,对推动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建国后国务院和农业主管部门等颁布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为研究对象,将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的演进划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1949-1978年)、初步发展阶段(1979-1994年)、全面展开阶段(1995-2004年)、高度重视阶段(2004年-现在),总结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特点,分析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演进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后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并对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普遍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发展程度、畜牧业结构以及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是未来我国农业绿色生产率政策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而农业碳排放则是其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基于泛长三角4个省(市)26个研究区域(“25地级市+上海”)面板数据,通过SBM模型和系数法,测算2009—2018年该研究区域的碳排放量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ARDL模型分析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效应,但效果不显著,且长短期视角下科学技术发展呈现不同效果;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碳排放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短期视角下农业碳排放当期量会对未来3年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农资产品投入减量增效、政策制定加大倾斜和绿色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来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减少农业碳排放,顺利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它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农林科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围绕农业持续发展问题,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开展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它属于正在发展中的新兴边缘学科,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国内较为接近的看法是:应用生态经济协调的理论和生态工程的方法,综合研究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问题。也有人概括为:研究设计农业和农村生态化。生态农业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71年.土  相似文献   

17.
袁筱先 《科教文汇》2013,(25):40-41,43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自1998年由技术经济学科改名而来又经过了十五年的发展,这是一门综合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实践应用,然而目前全国在该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方面还是偏于传统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本文以世界知名高校类似专业为例,对两国该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学位授予及招收生源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旨在为国内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自1998年由技术经济学科改名而来又经过了十五年的发展,这是一门综合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实践应用,然而目前全国在该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方面还是偏于传统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本文以世界知名高校类似专业为例,对两国该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学位授予及招收生源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旨在为国内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研究2000--2014年期间江苏省整体及其13个地级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构建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江苏省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劳动力投入及其他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进行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是逐步提高的,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且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共存;农业技术效率变化对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主要对苏中和苏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四川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研究四川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对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四川经济处于粗放增长阶段。为了实现四川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加快转变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