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0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2.
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文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转基因的环境释放、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化生产、转基凶生物标识方面以及转基因农产品的加工、储藏及运输方面分析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埘转基因农产品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全球气温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气候变化无疑会对农业造成影响,气候变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导致高温伏旱和海平面上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为此。我国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节水农业、推行生态农业、加强科技开发、促进全球合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论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研究新世纪2000-2014年期间江苏省整体及其13个地级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构建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江苏省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劳动力投入及其他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进行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是逐步提高的,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且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共存。农业技术效率变化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农业生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主要对苏中和苏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俞立平  周曙东 《情报杂志》2005,24(10):22-23,21
通过对我国区域互联网发展的分析,指出可用网站作为信息资源的代理变量进行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然后用改进的C-D函数测度了我国资本、劳动力、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业教育:我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农业教育要适应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时代要求,不断调整办学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民培训的经验,加强新型农民创业培植,与其他社会资源共同构建新型农民创业培植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77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浙江省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地流转的现状,以总结现阶段农地流转的新特点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差异。在实证调研中主要了解3个方面的问题:被访问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农地经营与利用情况;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情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浙江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浙江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呈现出浙东、浙中和浙北明显的梯度结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是出现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客观物质基础,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地流转市场逐渐健全;农户之间的流转还是主要用来种植粮食,农户与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之间的农地流转出现农地"非粮化"经营倾向;农户转入、转出农地的形式主要为租赁和转包的形式,农户流转农地行为更接近于市场行为;中介组织在农地流转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地流转市场越完善的地区,农户有签订书面合同的越多,法律维权意识越强,对违约行为越敏感,流转合同越规范。  相似文献   
8.
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主要有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无形资源包括知识和信息资源,知识包括技术进步与管理要素,一般难以直接进行定量分析,而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利用信息资源不均衡系数分析了地区信息资源现状,发现江苏省内地区间信息资源不均衡状况有轻度拉大的趋势,城市间的信息资源差距较小,县市的差距较大。城乡基本信息资源差距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总体信息资源差距是在拉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城市有着相当的差距。影响信息资源的主要因素有地区科技教育水平、经济实力、职工收入等因素。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发挥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同时调整信息消费价格,缩小地区信息资源差距,大力开展信息资源替代有形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数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传统能源的消费占绝对主体地位,畜粪、秸秆和煤炭是最主要的家庭用能,新能源使用量少、比例小;②能源使用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牧区农村使用畜粪、太阳能和风能较多,农区农村则使用秸秆、煤炭、电力、成品油、液化气和沼气较多,农牧结合区农村处于两区之间。最后,论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牲畜饲养头数、人均耐用家电数量、人均摩托车拥有量、人均农业机械台数、人均住房面积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正相关;家庭留守人口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负相关;地区虚拟变量则反映出牧区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会大于农牧结合区农村和农区农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研究2000--2014年期间江苏省整体及其13个地级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构建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江苏省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劳动力投入及其他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进行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是逐步提高的,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且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共存;农业技术效率变化对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主要对苏中和苏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