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由于反学校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师生关系的淡化,中学生学校归属感正日趋缺乏。要培养中学生归属感,办学理念应体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尊重每一位学生,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辛承其 《考试周刊》2010,(51):198-200
大学生反学校文化是在大学校园里客观存在的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越轨理论出发探讨了反学校文化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并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个体四个层面探讨了大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反学校文化在我国已初见端倪,通过对此现象的进一步调查,可将其类型分为:偏激反抗型、疏离逃避型、冷漠消极型、自傲玩乐型和阳奉阴违型等五种。应对这一现象,重要的是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生存的环境,疏通中学生的情感,解析中学生的价值追求,从而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学生反文化现象是指存在于学生文化中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包括形式上的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相悖的。学生反文化现象的流行,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也阻碍着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更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学生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对于构建健康、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晓燕 《教育学报》2006,2(2):60-64
青少年“反学校文化”现象在我们国家初显端倪,并具有相异于西方国家的问题表征以及形成机制。作为一种学生亚文化,“反学校文化”既有其消极影响,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改进力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反思性的文化建构以及良好的文化判断力,既是引导学生文化合理建构的重要策略,也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梁婷婷 《宁夏教育》2010,(12):68-68
中学生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是指中学生在以宿舍为载体,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等过程中所形成的入文环境和氛围,包括宿舍的育人环境、室内布置和在宿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宿舍文化是校风、学风的具体表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阵地。宿舍文化建设需要学校主动构建和经营,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7.
夏艳芳 《学周刊C版》2010,(11):189-189
反学校文化是指校园中存在的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与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相悖。反学校文化的存在对学校教育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从多个视角分析了该文化的成因,为探寻学生反学校文化对策和学校主流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学校文化是当前大学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反学校文化行为,只有揭示其产生根源,才能治标治本。出现大学生反学校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同伴群体的压力、社会价值观的偏差等。  相似文献   

9.
教师反学校文化是一种教师亚文化形态。本文基于社会学的整体论,初步辨析了构成教师反学校文化的若干要素,即教师反学校文化的性质、结构、功能、表现方式等,并进一步从若干视角出发,分析了教师反学校文化的表现类型,初步揭示了若干当前我国教师反学校文化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反学校文化”是指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种文化现象,现阶段其在文化行为上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的学校教育文化及其精神的反叛、挑战与抵制。青少年“反学校文化”既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改进的潜在推动力量。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评价与选择,提高他们的文化批判意识及文化判断能力,既是引导青少年文化合理建构的基本策略,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