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谈学习     
姚雪垠: 要善于思考学习必须善于思考,光读书不善于思考是不行的。不思考便不会有收获,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仍得不到真正知识,所以学问之道,即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几句话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读书之人,最少不了书笔纸砚。但读书的同时还要学做人,其中遵守校规校纪是根本。本校校规极为严格,被人称为“高压线”。迟到当属其中一条,如君欲试试自己的最大过流量,  相似文献   

3.
西汉学者刘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善读,即是善于选择、善于吸收、善于使用,做到开卷有益。而不善读者,徒耗时间而已。李白所说的“鲁叟读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以及郑板桥所言:“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恰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就是指这类情况。明朝有一个人叫丘浚,嗜书如命,经史子集无所不诵,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结果越读越僵化,一生少有作为。他的朋友对此曾作过分析,说丘浚读书固然多,但不会消化,所以那些书在他脑子里只等于一堆杂物,毫无用处。  相似文献   

4.
书趣     
记得有人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便越体会到精妙之处,就能从中品味读书的乐趣。读书之乐与打球、游泳不同,是一种“趣”。每当大家都睡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台灯下,书便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它絮絮叨叨地讲出许多新鲜事来,让你听得有滋有味,甚至能忘却自己,飘飘然飞进书中的那个世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或者与它娓娓而谈,有时也反驳几句,直到被它说服为止,然后它便成为我的朋友,我从中体会到读书给我带来的乐趣。有的书像风尘仆仆的流浪汉,有的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美丽诱人…  相似文献   

5.
书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读书条件优越却不懂得珍惜,有人渴望读书却被拒之校外。有人被书所累,有人为书而醉。有的人,把书当作装饰品,摆在书架上;有的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孩子看见面包,舍不得放手……对于书,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你身边的人和[中考精题]事,也可以编一个故事 ,写一则寓言,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不脱离“书”这个话题都可以。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3)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5)卷面…  相似文献   

6.
书是我们的朋友、老师。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每个人都离不开书,我也喜欢读书。我对书的认识是从陌生到了解,从不感兴趣到热爱读书。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早在上幼儿园时,我就经常抱着一些卡通书看,那时,我就只认识那么几十个字,大多数字我都不认识,只是觉着那些彩色图案很好看,所以,喜欢卡通书,这可能也算是我读书生活的开始吧!随着一天天过去,我上学前班了,这时的我,已不像上幼儿园时那样无拘无束了,老师要求我,爸爸妈妈要求我,他们都要求我  相似文献   

7.
一个读书的时代才是一个有文化味的时代,一个读书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底蕴的民族,一个读书的学校才是一个优秀的受教育去处。记得一个教育学者说,一所学校的品质不少见证于图书馆。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只有读书,才会引起对现实问题(教育当然在其中)的深入思考。书是用文字凝结的智慧,借用智慧的引领从而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育的目的就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本刊设置“校长必读”的栏目大致缘于此。  相似文献   

8.
一个读书的时代才是一个有文化味的时代,一个读书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底蕴的民族,一个读书的学校才是一个优秀的受教育去处。记得一个教育学者说,一所学校的品质不少见证于图书馆。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只有读书,才会引起对现实问题(教育当然在其中)的深入思考。书是用文字凝结的智慧,借用智慧的引领从而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育的目的就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读书的时代才是一个有文化味的时代,一个读书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底蕴的民族,一个读书的学校才是一个优秀的受教育去处。记得一个教育学者说,一所学校的品质不少见证于图书馆。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只有读书,才会引起对现实问题(教育当然在其中)的深入思考。书是用文字凝结的智慧,借用智慧的引领从而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育的目的就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本刊设置“校长必读”的栏目大致缘于此。  相似文献   

10.
<正>魏勇,中学特级教师。执教经历丰富:乡村小学3年,乡镇中学8年,省重点中学7年,北京十一学校8年;教过政治、语文和历史。爱好读书,使魏老师成为一个睿智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喜欢写作,著有《用思想点燃课堂》《教师的力量》和《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被《南方周末》称为"特立独行的蛋",也有媒体称之为"麻辣教师"。  相似文献   

11.
读书之人,最少不了书笔纸砚。但读书的同时还要学做人,遵守校纪校规是根本。本校校规颇为严格,被人称为“高压线”。“迟到”当属其中一条,如君欲试试自己的“最大过流量”,大名必上“光荣榜”,你还会得到班友形式多样的贺词。若君屡试屡成必将收集到各色的水果,每日可满载而归。因此,本校同学床头大多都有闹钟一只,人人都对闹钟敬若神明。本人对闹钟可算是情有独钟,自入小学以来已陆续收集各类闹钟十余种,倒不是本人已发达致富,只怪现今的闹钟厂家太为消费者着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迎合我们的喜新厌旧之情。那些闹钟大多是一个月声…  相似文献   

12.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成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象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象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象漏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有豆渣。第四类象是宝石矿床里的苦工,把矿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每个人都可以问一下自己:我属于哪一类读者。(原载《读书》11980年第9期冯序鹏摘)《你属于哪一类读者?》@冯序鹏~~  相似文献   

13.
认真读书和治学功力的关系,是人们都懂得的。治学功力,反映了一个学人的多方面修养,但多读书,善于读书,毕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白寿彝先生在《要认真读点书》一文中写道:"只要能认真读书,读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一目十行,不是真会读书;十目一行,才是善于读书。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张松见到曹操写的《孟德新书》,只很快看了一遍,马上就流利地背出来了。害得曹操以为自己的书恰与前人相仿,就把书烧了。这是历史事实还是文学夸张,且不去管它。但张松的  相似文献   

15.
常常听到一些同学诉苦说:“我看到书就头疼,不管打起多大的精神,过一会瞌睡就来了。”这些同学真的没有读书的天分吗?他们的悟性真的很差吗?都不是。他们不能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不过是缺少阅读方法、缺乏阅读兴趣罢了。那么,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怎样做才可以收获知识又收获快乐?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领会文章大意,不在字句上花太多功夫。也就是说只抓文章的主要特点进行阅读体验,决不顾及其他。试想,如果我们课外阅读每一篇文章都像老师在课堂上分析课文那样读的话,那么一年又能读几本书呢?会不…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书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读书条件优越却不懂得珍惜,有人渴望读书却被拒之校门以外。有人被书所累,有人为书而醉。有的人,把书当做装饰品,摆在书架上;有的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孩子看见面包,舍不得放手……对于书,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以“书”为话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17.
创意话题汉代学者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也可医愚。”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有选择地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医救愚昧,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关于读书,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以“我与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你的看法、体会和认识。注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素材集锦(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3)一本新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  相似文献   

18.
[中考精题]书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读书条件优越却不懂得珍惜,有人渴望读书却被拒之校门以外。有人被书所累,有人为书而醉。有的人,把书当做装饰品,摆在书架上;有的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孩子看见面包,舍不得放手……对于书,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你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读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从书中介绍的魏智渊、朱国红等30位老师的成长经历中,我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积极从事教改实践;海量读书,有很深的知识积淀;善于利用网络,皆为教育网站的著名网友;笔耕不辍,都善于随时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和感悟等。为此,我写了一篇题为《读一本好书,交三十个朋友》的文章发表在《教育文汇》上。  相似文献   

20.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朱熹这首脸炙人口的绝句,写的是读书的体会。认为一个人只要善于读书,书本上的知识就像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半亩方塘”,保持思想的活力。的确,勤于读书还得善于读书。2006年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