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藏传佛教寺院因其拥有独特的组织机构及教育体系,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藏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角色,对藏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客观、辩证地分析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机构及特点,认识佛教寺院的社会功能,对制定藏区有关政策,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藏区经济社会,从而达到稳定目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地处青海东部,安多腹地的青海塔尔寺也同样扮演着这种角色。  相似文献   

2.
佛教从西藏较早传入四川甘孜藏区,有两个史证;甘孜藏区藏传佛教的传入,各教派时间不一;甘孜藏区各教派寺院的分布在地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格鲁派和宁玛派寺院几乎遍及全州,萨迦派和噶举派寺庙系小集中状态。在甘孜藏区,格鲁派寺庙大多分布于农区,宁玛派寺庙分布于牧区,萨迦派、噶举派以西部的德格县和东部的康定县为集中;甘孜藏区藏传佛教对社会稳定具有正面效性和负面效应;新时期要挖掘藏传佛教的积极因素,发挥正面效应,引导藏传佛教与甘孜藏区跨越式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曼荼罗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象征意义无处不在,通过对桑耶寺、塔尔寺等藏传佛教寺院布局进行分析,从曼荼罗图像特征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布局型制形成之缘由,阐述曼荼罗与藏传佛教寺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曼荼罗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象征意义无处不在,通过对桑耶寺、塔尔寺等藏传佛教寺院布局进行分析,从曼荼罗图像特征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布局型制形成之缘由,阐述曼荼罗与藏传佛教寺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诠释:安多区域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多民族聚集,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众神狂欢之地"。各种宗教通过与世俗、社区权利的交换和结合,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与文化传承,致使该区域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宗教在安多区域文化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并通过门宦制、经堂教育、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对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的藏传佛教尼众寺院进行田野考察调研之一,书松尼众寺院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内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尼众寺院。本文主要以寺院志的格式编写,介绍书松尼众寺院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状况、寺院组织结构、寺院现状、修行制度、修行内容及经济状况,本文是调查第一手资料,可供宗教相关部门以及藏传佛教研究、藏族妇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论藏传佛教寺院的教育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藏传佛教寺院的教育文化功能王建民何波教育文化就是“人类教育活动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物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类借助于教育为实现自身的理想而进行的追求与实践”。①根据这个意义来考察藏传佛教寺院,我们可以发现它具备上述这些功能。青藏高原藏传佛教寺院林立,大者若城...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是我国甘南地区最主要、最普遍的宗教,信徒众多,是一种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其神圣的感召力、神秘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新奇感而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拉卜楞寺是安多藏区的宗教活动中心,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然而旅游发展状况与高品位的资源极不相称,目前旅游活动项目较为单一,还停留在大众观光阶段,游客对宗教的那种特殊、强烈的新奇感和参与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对宗教情感方面的诉求很难实现。本文从介绍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宗教节庆活动入手,指出深度开发和大社区的旅游开发理念,设计能让旅游者亲临其境、亲身体验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项目,并提出如何就旅游开发与寺院方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藏族教育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当今藏族教育的发展有着启示作用。在回顾有关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成果的整体状况基础上,分析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并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辩论制度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一种独特的教学与考核形式。本文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辩论制度的形成、方式方法等作了梳理,对比现代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并对现代基础教育的借鉴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有清一代,河湟洮岷汉人多受藏传佛教影响,在民间社会,丧葬、祭祀活动中常有藏传佛教僧人的身影,藏传佛教也借助节庆、法会吸引汉族信众;汉族士人对藏传佛教或持批判态度,或示以宽容,他们的言论行止中亦可循迹藏传佛教对汉人社会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死流转图作为藏传佛教阐释佛理的重要图画作品,完整的涵括了四谛及佛教的全部内容和次第。而它发挥的因果教育、文化传播、艺术审美等功能,更代表了藏传佛教艺术阐释佛理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存模式;然而,全球宗教的世俗化必然波及沉寂千年的藏传佛教文化系统。本文从宗教道德、宗教情感、以及宗教信仰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世俗化发展的藏传佛教,立足文化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社会功能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以诗歌阐述佛理弘扬佛法,在中国文坛佛界都很普遍。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有这方面的佳作。仓央嘉措诗作很久来一直被翻译成"情歌",但他的活佛身份宗教领袖的地位,让我们无法抛弃其佛学思想,本文从其生平和命运入手,分析了其诗作的佛学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藏传佛教文化资源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进而转化为优质的旅游产品。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几方面对呼伦贝尔藏传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中的上师有至尊无上的地位,对上师的条件和要求也十分严格。从一般教学意义上的广闻博学、慈心利他、善巧方便,上升到佛教特有的灌顶圆满、具出离心、戒律清净等,无论道德、学养、传承各方面,都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藏传佛教所积累的良益经验,很多内容可以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17.
明代自成祖开始崇好藏传佛教,宦官也因之深受影响。不仅其佛教信仰中有藏传佛教的因素,而且与藏僧间也多有交往与过从。宦官的汲引也往往成为藏僧得与皇室亲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是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的授予单位,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旨在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宗教上潜心修学,爱国爱教且有较高造诣的藏传佛教高级僧才。在藏传佛教的教育体系中,学经和学位晋升制度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辩经考试是学经成果检验和学位晋升考核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本文将藏传佛教格西学位以及拓然巴高级学衔缘起发展与自身特点予以说明,并对辩经考试的形成以及方式方法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佛教政治理念及藏传佛教政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从开始便突显了强烈的政治功能,佛教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紧密借重于政治并深刻影响于政治的历史。藏传佛教创设了政教合一和活佛转世这些独特的佛教化的政治制度,为族群维系、社会整合、佛教发展、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文学史是西藏僧人在佛教实践活动中创造文学的历史。藏族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佛教紧密联系。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几乎都涂抹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藏传佛教文学历史上,许多著作兼具历史、哲学和文学特征于一身,而且作者本人亦是僧人兼文学家、诗人、思想家,这种共生现象比比皆是。这是藏传佛教文学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