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佛教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重建人和世界的和谐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缘起论是佛教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成。"无我"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主张应以"无我"的胸怀对待世间万物。佛教提倡一种整体论的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圆融无碍,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佛教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佛教的平等思想、慈悲思想和敬畏生命的思想。佛教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有助于协调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梵净山良好的自然环境得益于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主要包括精神世界的生态伦理实践、日常生活的生态伦理实践和保持水土的生态伦理实践。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仍然在继续,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儒家生态伦理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比较:一、"天人合一"——儒家生态伦理的核心理念。二、儒家"人的伦理"到"生态伦理"的推演:一种思路是将"仁"视为天道与人道共有的德行,从而直接导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另一种思路则由"天人合一"中所包含的人际伦理关系来层层导出生态伦理。三、"乐山乐水"——儒家生态伦理的情感。四、国外学者关注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内涵、"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价值等生态智慧。深人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中心"与"人类中心"的碰撞并未很好地解决生态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受到影响。生态伦理的提出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博爱情怀,显示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但生态伦理与人际伦理存在的诸多差异,使得生态伦理成为人类的自觉实践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佛教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的"四姓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思想既是针对印度现实社会中的出身、种姓、性别和宗教信仰的诸多不平等现象之反抗,又体现出了完善的人格,提高了人的觉悟,使人能真正成为不愧为万物之灵的人。该思想既是佛教的世界观、价值观又可以看成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理论基础。佛教的生命平等观和万物平等思想,是把其他生物放在和人类平等的甚至是至亲的位置上来诠释的,重新定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佛教中的"缘起性空"的无我论是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否定。任何生命没有可以驾驭其他生命的特权,这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现代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佛教思想中充满着博大的生命关切,形成了万物缘起、众生平等、因果报应、清规戒律等丰富的生命伦理内涵。佛教对生命的解读体现了生命的过程性、关系性、众生生命本质的一致性。公民道德教育、和谐社会构建、全球伦理形成、生态文化建设,应从佛教生命伦理内涵中找到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德里罗的《白噪音》中的生态灾难、生态环境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破坏了应有的伦理规范,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主义"为工具,以达到"消费主义"的目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生态恶化的图景,同时也隐含了作家对生态危机和生态伦理失衡的焦虑。  相似文献   

9.
第六代导演陆川所编拍的故事长片《可可西里》(2004)讲述了一位北京记者到玉树去调查野牦牛队和盗猎分子枪战的情形。就导演陆川而言,它不是一部动物倡导或环境保护影片,而是一部探索人在"最原始"的大自然中生存的精神之旅。但是,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符合动物倡导的创作原则,它涵盖了两种近乎是水火不容的生态伦理哲学论述:一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浅层"或"管理环境主义",另外一种是挪威生态学家阿奈.伦斯发展出来的深层生态学说。在《可可西里》里我们看到了综合了浅层生态和深层生态两种论述的可能性。《可可西里》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佛教慈悲精神的动物倡导影片。也就是在这一点上,《可可西里》提供了一个非西方动物倡导电影实践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山水诗作为人的巨大镜像,以亲历的方式折射人的心灵奥秘。随着现代旅游产业兴起,以自由体书写的现代山水诗,不少延续着"纪游"的冠名。然而今天,面对世界性生态危机,人们不能不关注生态诗写的崛起与"瓶颈"、热点与不足以及应对的"策略"。传统"山水"、"纪游"应迅速走出惯性轨道,增加"生态"的权重,即重新调整生态目光、重新夯厚生态伦理、重新发挥生态想象、重新聚集生态资源与动力,化迹无痕地达成道法自然、诗意自然的美丽理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环境伦理学在短暂的时间里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起步的;虽然密切关注国外理论动向,但是缺少自己的话语和理论基点;虽然重视理论体系的自洽和逻辑的圆通,但却失之于对实践向度的关注。我国环境伦理学的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当具备“大环境伦理学”与“小环境伦理学”的双重视野,着力构建环境伦理学的社会价值支持系统,寻找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成熟最早的世界性宗教,它历来注重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佛教伦理是一种蕴含有深刻智慧与哲理的宗教伦理,它有不容否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又以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为理论依据,又不可能没有消极作用,我们对待佛教伦理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扬弃态度。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寺庙植物的生态文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寺庙园林植物的调查研究,了解寺院植物的种类组成、功能特点、保护现状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探究佛教寺庙植物对大众心理的影响。在对佛教智慧和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利用寺庙植物和佛教生态文化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惠 《安顺学院学报》2012,(1):24-26,82
文章从陈寅恪先生的《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入手,引出对儒佛伦理观的冲突分析。作者通过对儒佛思想的不断融合,不断中国化的探讨,概括出儒佛思想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重视人生问题、明晰善恶观念、凸显孝道思想、调和政治伦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从这里出发,儒家普遍怀有一种热爱大自然的伦理情怀,即“仁民爱物”,这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更为可贵的是,儒家一再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的生态伦理实践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和谐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其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在涉及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人际关系、实践原则的三个方面,“德治”、“忠恕”、“中庸”等一系列的儒家伦理精神都可以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机制发挥作用过程不但蕴含着推演环境伦理的科学“事实”与保护环境实践“应当”这两个基本条件,而且蕴含着在这两个基本条件之间建立由此及彼相互转化的内在要求与实现的可能性。以环境保护机制效能为取向的环境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以反馈机制与预防机制为取向的生态整体利益观、以制约机制与协调机制为取向的生态平等观、以责任机制与参与机制为取向的道德主体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里,佛教伦理、道家学说和儒学思想可喻为根植于中国民间的"三大福音",它们汇集构成了动物保护伦理的理论脉络.截至西方动物解放运动兴起之前,在这三大福音思想影响下,国人对待动物的思想和态度不仅相比西方仁慈多了,而且使得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国度更加彰显文明.  相似文献   

19.
西方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的兴起源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学术资源和教育改革实践,在近30年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彰显了研究的意义,厘清了基本内涵,还形成了多维的研究视角。西方教育管理伦理对教育腐败、道德领导及教学伦理等主要研究领域的探索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庄哲学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底蕴,其“自然”、“无为”、“知和”、“知常”、“知止”、“知足”的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有许多契合之处。老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人类战胜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视角,对西方环境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不少西方学者建构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当然,老庄生态伦理观也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应该在今天的科学背景下加以完善,以对人类拯救环境危机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