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字成诗为文,似大海遗贝,光彩熠熠,别有一番艺术魅力。你看,一字能写诗,一字能作文,一字能回信,一字能撰联,一字能作嫁……品读这些奇妙有趣的一字文,如嚼橄榄,回味悠长。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就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仅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正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散文贵有"文眼"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文眼,是散文艺术意境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概括和集中反映自己思想感情及所描写的景物交融在一起的焦点,也是艺术意境的脉络。文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能传出人物的神情来,文眼能传出一篇散文的精神来。优秀的散文,不仅要创造出新鲜、深邃的艺术意境。而且要善于安设文眼。古今大量散文创作现象证明,其"文眼"的巧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给人的一种总的感觉是"悲凉"——天气寒凉、民生凋敝、故乡"隔膜"、希望渺茫,"悲凉"是全文的基本格调。抓住"悲凉"二字就是抓住了文章的"文眼"。以此为切入点弄清楚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个字进行布局谋篇的,我们就能析出文章震撼人心的"理",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精巧构思。  相似文献   

4.
卬印小议     
李晨奋 《现代语文》2008,(5):114-115
<说文·匕部>"卬"字下曰:"望欲有所庶及也.从匕从卪,诗曰高山卬止."而<说文·印部>"印"字下曰:"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许谓"卬""印"皆是会意字,然"印"字姑且还能说通,会"手持符信"之意,然"卬"谓"从匕从卪"甚是费解.今人多缘其形近,而将二字析为"古本一字"甚谬.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板书课题,学生与老师一起书空。)生(跟老师书空。有的学生"匠"字的笔顺写错。)师:(指导写"匠"字,边指导边写)"匠"字第一笔先写横,第二笔开始要写里面的"斤"字,最后写竖折(强调不是先写外框、后写里面的"斤"字)。生(学生练习写一遍。)师:(指导理解"匠"字)同学们",匠"字里面的"斤"字原指凿子、斧头等工具,外边的"匚"就像放工具的筐。  相似文献   

6.
<正>文章如人,人有魂,文亦有魂。魂即文之主旨,有时亦可理解成一篇之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情感的聚焦点,是文中最能提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所在,是打开文章的窗口,通常表现为文章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文则以一字为限。如果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用心搜寻其中之文眼,则一字串全篇,提纲而挈领,纲举而目张,教学自然游刃有余,眉目清晰。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学校人文教育"的认识谈到学校人文教育,对于"人文"的概念把握是无法避开的。关于"人文"的定义,去"百度"搜索,可谓是五花八门。针对师生员工的学校"人文",笔者认为,要把"人文"二字分开来理解,"人"就是要关心人——师生员工素质的发展,"文"就是要关注"文"——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山 《现代语文》2009,(8):148-149
<王力古汉语字典·木部总论>认为"木部"中的"杳"字"与树木关系不大",这一问题的出现当追溯到<说文>.会意字应合理选择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所归属的部首.根据"杳"一词的本义,<说文>"杳"字归在"木部"不当,应将"杳"字归在"日部".  相似文献   

9.
正真题回放(201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文题一】严厉的温柔【文题二】因为窗子,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外面的世界;因为镜子,我们能更准确地抹去脸上的污点;因为……请你以"因为____,我更_____"为题作文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10.
[文题]阅读下面图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创新演练]1.参考立意看图作文审题要"符合题旨",须坚持"落地开花"的审题原则:所谓"落地"指立意必须围绕图画展开。图画是审题准确的"地和根"如:  相似文献   

11.
姚伟民 《新作文》2014,(12):28-28
<正>最近,我们班流行一个"切"字,而且有蔓(màn)延全班的趋势。比如当一个人说:"我作业做完了。"周围同学会条件反射般的来个"切"字。上课时,不知是谁一不小心竟然对老师也"切"了下,而且连续好几次,最终的结果是为这一"切"字,许多同学都被老师罚抄课文了,因为老师说"切"这个字,是对别人极大的不尊重,也是不文  相似文献   

12.
[题目阐述]以"行走"为题写一篇文章。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写作指导"行走"是词语式的命题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对"行走"的感悟或体验都可以入文,但具有多义性,它为考生自主立意提  相似文献   

13.
真题展示根据要求作文。(50分)请以"你是我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文题解读从题目"你是我的一本书"来看,文章的关键词是"书","书"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沟通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媒介之一。文题中的"书"  相似文献   

14.
谢祎明 《文教资料》2012,(23):28-29
王筠是"说文四大家"之一,其著作对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在《说文释例》中提出了"分别文"与"累增字"的概念,可谓贡献巨大。本文将着重探讨分别文的内涵,以及分别文与古今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正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多。如何让形形色色的人在文中活起来,使读者读文如见其人?下面为同学们介绍一些最基本方法。一、精雕心行言色,给人绘"形"为文添"彩"根据文章内容表达需要,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既能使人的形象在读者面前清晰起来,又能使文章内容变得丰满。1、外貌描写。对人物外貌描写最顾忌眉毛鼻子一起抓,如"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两个像3字的耳朵,一张  相似文献   

16.
正上完《彩票》一课,笔者在课堂中听写了文中词沂并现场批改。"熠熠生辉"这个词,有不少同学把"熠"字写错,都是把右下方的"白"字写成了"日",显然.这是识字中的难点,如何能让学生准确地记住这个字呢?按惯用的方法,引领学生分析这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右上方写"羽毛"的"羽"不加勾,右下方写"白色"的"白"。之后再让学生读一渎,写一写。但实践表明.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学生第一次书写生字出现的错误,往往一时很难更正。  相似文献   

17.
“文”字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中的两个"文"字,有不少人认为难以理解,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据《说文解字》解"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  相似文献   

18.
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观念上明白"语文,姓语名文",在行动上尽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开"悟",引导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就一定能事半功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谈了让学生早日"开悟"的几个方法:一是紧扣一个"读"字,以"读"开悟;二是紧扣一个"诵"字,以"诵""开悟";三是紧扣一个"说"字,以"说""开悟";四是紧扣一个"练"字,以"练""开悟"。  相似文献   

19.
正上《陈情表》一课时,我领着学生齐读文章第一段,并让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主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哪个字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生:写自己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自己身体孱弱,家族香火不旺,一个人照料祖母,表达孤苦可怜的情感。生:"孤"字,表现无依无靠的状态。生:"孑"字,也写出无所凭借的悲怆。师:结合作者"陈情"的目的考虑,再读读文  相似文献   

20.
钱大昕作为清代乾嘉时期重要的学术代表人物,一生博通经史子集,同时在《说文》研究方面也成果显著,在其代表著作《十驾斋养新录》和《潜研堂集》中,钱氏曾对《说文》中的内容和所收之字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于其中的"新附字"将其类型归纳为"后代增加"、"传写讹溷"、"吏牍妄造"、"街谈俗字"四种,并认为这些字"不必附"和"不当附"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后世学者对《说文》"新附字"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说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